【基本信息】男,53岁
【发病原因】HBV感染
【临床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HCC(晚期)
【治疗方案】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输血补液扩容、加强抑酸护胃、维护脏器功能、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
【病案重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HCC(晚期)
腹泻半月
鉴于中国HCC主要致病原因为HBV感染,应用肿瘤标志物在HBV感染者中早期筛查HCC并通过影像学确诊是临床发现HCC的主要措施。本例患者为HBV感染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首次住院常规筛查HCC标志物,发现AFP 52.3 ng/ml,PIVFK-Ⅱ25507 mAU/ml,CA125 876.0 U/ml,两次增强CT未见肝脏占位病变。4个月后出现右侧季肋区疼痛,检查发现晚期HCC。HC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AFP是临床上常用的早期筛查HCC的血清学标志物。但AFP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肝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AFP在转录水平上受多种因素调控,约1/3的HCC患者血清AFP水平正常,即所谓的AFP阴性HCC。在欧洲HCC患者AFP阴性率更高,肝内胆管癌、高分化和低分化的HCC或HCC已坏死液化者AFP水平均可出现不增高。血清PIVKA-Ⅱ水平在慢性肝炎急性加重和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中无升高现象,而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体内AF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PIVKA-Ⅱ比AFP在HCC的鉴别诊断中更具特异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例患者AFP轻度升高,对诊断指导意义较小。而PIVKA-Ⅱ严重升高,对HCC诊断提示意义较大。PIVKA-Ⅱ是HCC细胞自身的产物,国内外研究者通过研究证实,选用PIVKA-Ⅱ40 mAU/ml作为诊断HCC的临界点时,效能最高,国内外众多指南将PIVKA-Ⅱ40 mAU/ml作为异常标准。本例患者首次检测PIVKA-Ⅱ是正常值的630多倍,对HCC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无影像学依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极为重要。但本例患者因其自身原因未能实现动态观察。国内外研究证实,PIVKA-Ⅱ水平还与HCC病情轻重、预后不同、肿瘤转移及复发相关。鉴于PIVKA-Ⅱ在HCC筛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对预后判断、复发预测的效能,众多的指南将其列为HCC筛查指标。日本肝病学会建议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每3至6个月进行PIVKA-Ⅱ联合AFP检测,高危患者增加CT/MRI检查,以进行肝癌的早期诊断。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早期筛查HCC的需要,《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2015)》均将PIVKA-Ⅱ列为HCC的早期筛查指标。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版权所有:珠海横琴杏林普康综合门诊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