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3D打印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硬通道穿刺术中的应用

l****0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2-24 10:58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7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男,57岁
因“突发意识不清2h”于2016年4月入院。

查体

浅昏迷,瞳孔大小正常,右侧肢体偏瘫;

辅助检查

颅脑CT显示左侧基底核区脑出血,血肿量约40ml。决定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硬通道行血肿穿刺术。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3D重建头颅面具模型,膨大模型,做布尔运算形成空心面具(图1A),再选取血肿为目标区域,进行血肿3D重建(图1B)。在颅脑CT二维图像上设计穿刺通道,调整通道在血肿的位置,通道与面具的交叉点,即为穿刺点位置(图1C),穿刺要避开外侧裂血管,应用布尔运算保留颅外段穿刺通道,并设计为半管,在显示穿刺通道的头颅完整面具上剪取需要的部分面具(图1D),将画出的部分面具输入3D打印机打印,即为应用于手术中的***导板。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发病6h后行血肿穿刺术,将导板用无菌薄膜包好后置于病人面部,使模型与病人面部紧密吻合,XY-1型穿刺针限位器放入穿刺通道内,紧密固定。穿刺针固定于电钻上,于设计好的穿刺方向及穿刺点穿刺,钻透硬脑膜,替换塑料针芯,缓慢推进血肿,至术前设计深度拔出针芯,用注射器抽吸血肿,间断推注生理盐水粉碎血凝块。 本例一次性成功穿刺血肿,手术时间15min。术后2h复查颅脑CT穿刺点位于血肿中心,无再出血,尿激酶2万U注入液化血肿,闭管2h后开放,24h血肿清除率约70%,7d复查CT示血肿完全吸收(图1E~1H),无再出血,无颅内感染。住院12d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病人生活自理,无明显后遗症,GOS评分5分。

【其他】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病死率高达28%~38%,病因是急性血压升高导致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通过控制血压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率。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①传统骨瓣开颅术。优点:快速降低颅内压,减压彻底。缺点: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②小骨窗开颅术。优点:创伤小,止血彻底,并发症少。缺点:减压效果差。③微创穿刺引流术。优点:可局部麻醉下进行,更适合老年病人,操作简单、时间短。缺点:定位准确性方面欠佳,穿刺方向为盲穿。本例中设计的3D打印导板与病人面部吻合较好,导板用无菌薄膜包裹后将XY-1型穿刺针限位器固定于穿刺通道内,这样确保穿刺方向准确,一次性成功穿刺血肿,复查颅脑CT穿刺位置理想。 3D打印技术辅助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优点:①个体化,手术导板基于病人颅脑CT数据而设计,一人一导板。②手术难度降低,手术时间缩短,穿刺点、穿刺方向均由导板的穿刺通道确定,穿刺深度在导板制作过程中可以精确测量。③手术安全性高,设计导板穿刺通道时可避开重要功能区及血管。缺点:①设计导板过程复杂。②打印时间长,不适用于急症病人。③制作导板需要耗材增加费用。但3D打印技术在定位血肿穿刺方向上具有优势,特别是在硬通道穿刺术更突出,硬通道穿刺针为钢质薄壁穿刺针,一旦完成穿刺,调整方向困难,因此,对穿刺方向准确性要求更高。设计的导板已有穿刺方向,避免主观因素导致的方向偏移。当然,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大样本数据支持与评价,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将在医学领域兴起一次变革。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