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筛窦至斜坡巨大脊索瘤1例
发布人:
w****3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3-03 14:41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男,24岁。
因进行性视力下降4年,加重6个月入院。
查体
左眼无光感,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眼有光感,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辅助检查
MRI示:筛窦、蝶窦、鞍旁及中上斜坡混杂等短T1、长T2信号肿块影,呈分叶状,大小约7.4 cm×5.9 cm×4.7 cm,增强扫描不均匀轻度强化,双侧颈内动脉被肿瘤包裹,视交叉明显受压(图1A)。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于全麻下行扩大的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肿瘤。取仰卧位,上半身抬高15°,头略屈曲,作额部发际内冠状皮肤切口,两边达耳前和颧弓上,皮瓣连同骨膜瓣一起翻向前至眶上孔处,用骨凿凿开眶上孔,将双侧的眶上神经和血管连同骨膜、皮瓣进一步翻向前,暴露侧方的眶嵴及眶上板的前部,在鼻根相当于鸡冠水平及双侧的额骨颧突后下方、上方切口缘中线处各钻一孔,成一跨双额的单一骨瓣。
用剥离子或吸引器将颅前底硬膜与颅底骨质分离至鞍结节、前床突。鸡冠及嗅沟处硬脑膜与颅骨黏连,用骨凿凿开,连同硬膜一起剥离。将中线处筛窦壁咬除,侧方不需咬开视神经管壁,颅底开窗范围约2.0 cm×3.0 cm,肿瘤可见。
术中见肿瘤呈灰褐色,质地软,血供中等,显微镜下从中间分块切除及刮除肿瘤,前界达前房筛窦,后方达中斜坡。肿瘤切除后,从额部皮瓣剖出两块长约5.0 cm筋膜,交替覆盖在颅底开窗处,后端与硬膜缝合。术后病理诊断:脊索瘤。术后MRI示肿瘤近全切(图1B),病人右眼视力恢复至0.02,左眼视力无恢复。随访2年,肿瘤未复发。
【其他】
【讨论】
颅底脊索瘤起源于蝶骨与枕骨结合处,居中线部位,肿瘤向周边侵袭生长,起始时临床症状隐匿,待有明显临床症状后肿瘤体积已巨大。手术全切率目前较低,脊索瘤属低度恶性,首次手术全切或尽可能大部分切除肿瘤与预后及复发有明显关系。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切除颅底脊索瘤非常重要。
本病例肿瘤巨大,范围从颅前底、筛窦至后方中上斜坡,采用扩大的额下硬膜外入路得到近全切效果,该入路在垂直方向增加20°显露,手术视野更靠近颅底,减少对额叶牵拉,后方可达枕大孔前缘。扩大的额下硬膜外入路可用于累及上、中及部分下斜坡、筛窦、蝶窦、海绵窦内侧的脊索瘤。该入路与经鼻内镜下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大、耗时长,需牺牲嗅觉的特点,但在肿瘤较大且累及较多血管神经的情况下,内镜手术亦受限制,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底重建仍是难题,而开颅术的全切率、无疾病生存期和肿瘤控制率可能更高。
总之,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