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钙质沉着症一例

发布人:

l****0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16 09:25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9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59岁
因严重便秘入住急诊科。

现病史

患者自述2周前腰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胺基酚。近期出现少尿。

查体

患者自述2周前腰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胺基酚。近期出现少尿。

辅助检查

患者自述2周前腰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胺基酚。近期出现少尿。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立即给予静脉补液和碱化治疗,以及骨髓瘤特异性治疗(帕米膦酸,硼替佐米,**)。入院后2天,血肌酐得到部分改善(5.7 mg/dL,eGFR 10 mL/min/1.73 m2),给予肾活检(见图)。

【其他】


【讨论】 1. 导致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2. 如何解读肾活检结果? 3. 肾活检结果是否提示有其他诊断? 4. 该病例的治疗方法?
【病例分析】 导致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的原因 急性肾损伤(AKI)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AKI的发生多数与游离轻链相关。骨髓瘤管型肾病[1],游离轻链在远端肾小管内与T-H蛋白(尿调蛋白)结合形成管型。常见诱因有:血容量不足,高钙血症,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容量复苏和碱化尿液可逆转骨髓瘤管型肾病,提高生存率[1]。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钙血症是骨髓瘤管型肾病公认的诱发因素,可导致肾前性AKI。但是,急性高血钙导致的器官损伤比较少见。[2] 游离轻链沉积可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或AL淀粉样变性,肾衰竭一般较为隐匿,蛋白尿提示肾小球受累。此外,多发性骨髓瘤与近端肾小管病(Fanconi综合征),1型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以及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相关[3]。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引起的肾毒性较为罕见,目前已知的仅来那度胺与AKI相关,特别是AL淀粉样变性。 如果临床表现符合骨髓瘤管型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临床特征为大量游离轻链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则不强制进行肾活检检查。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骨髓瘤管型肾病应考虑肾活检,如少量游离轻链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 肾活检结果解读 肾活检可见肾小球正常、中度肾间质纤维化(约20%)。Masson染色可见肾小管内颗粒状物质(图A,箭头)。但该特征并非骨髓瘤管型肾病的典型病理特征,因颗粒周围未见多核巨细胞反应。近端和远端小管(图B和C,箭头)内可见大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嗜碱性颗粒。此外,免疫荧光未检测到IgG,IgA,IgM,C3,或K/L轻链。冯科萨染色提示肾钙质沉着症(图D,箭头)。 其他诊断 肾钙质沉着症指肾实质内钙质沉着。常见部位为肾髓质,好发于持续高钙血症/高钙尿症患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肉芽肿病或结肠镜前摄入大量磷酸盐者[4]。此外,先天性肾小管畸形或钙敏感受体变异也可诱发该病。皮质肾钙化较少见,与皮质坏死,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肾皮质良性结节相关[4]。据我们所知,有关多发性骨髓瘤伴肾钙质沉着症的病例报道较为罕见。[3] 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伴急性肾钙质沉着症的治疗尚未有统一治疗方法,但已知的是碱化尿液可促进肾小管管腔内磷酸钙沉淀[5]。碱化治疗是否可加重钙沉淀,该病例尚不清楚。高钙血症可给予二膦酸盐治疗,迅速降低高血钙。 该患者接受硼替佐米,**,帕米膦酸治疗一周期后,肾脏结局好转,血钙正常。治疗第21天,血肌酐水平降至2.1 mg/dL(eGFR 33 mL/min/1.73 m2),第42天降至1.2 mg/dL (eGFR 66 mL/min/1.73 m2) 。 最终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钙质沉着症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