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A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布人:
o****n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4-05-12 21:24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病理检查】
大体为淡黄不规整组织,4.0cm×3.0cmX1.5cm.切面呈灰白结节样,无出血坏死。镜下观察:淋巴结内可见残存的淋巴滤泡。增生的肿瘤细胞分布于滤泡旁的副皮质区,呈片状、堆砌状排列。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轻度嗜酸性,细胞间界限不清;核仁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泡沫状;细胞轻度异犁性,核分裂相4~5个/10个高倍视野,肿瘤细胞间可见淋巴细胞及散在的浆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Vim(+)、LCA(+)、S-100(+),CD68(±)、CDlɑ(±),CD3、CDl0、CDl5、CD20、CD21、CD23、CD30、CD35、CK、EMA、HMB45、MelanA、ALK、bcl-6、MUMI均为阴性,ki-67为10%。
【讨论】
以往认为IDCS是一种起源于正常淋巴结副皮质区指突状树突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近期文献报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转化为IDCS,证明其起源可能不止一种。目前发病原因仍不明,已有文献报道证明其发病与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无关。该病成年人多发。IDCS的发病部位与淋巴瘤相近,主要发生在结内,以颈部淋巴结多发。结外病变理论上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内。由IDCS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均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唯一表现,也有部分患者以局部肿瘤压迫症状就诊,发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少见。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因不同IDCS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分期不同,应据此制定相对适宜的治疗方案。对局限期IDCS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治疗。不能根治性手术者,给予辅助性放疗、化疗或同期放化疗;进展期IDCS患者,接受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辅助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或减轻症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查体
T:35.8℃;HR:65次/分;呼吸频率:18次/分;BP122/76mmHg。心肺未见异常。左下肢皮肤肿胀,皮温增高,张力增加,膝关节上15cm处周径46cm,膝关节下15cm处周径37cm;右下肢膝关节上15cm处周径42cm,膝关节下15cm处周径34cm。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病理检查】
大体为淡黄不规整组织,4.0cm×3.0cmX1.5cm.切面呈灰白结节样,无出血坏死。镜下观察:淋巴结内可见残存的淋巴滤泡。增生的肿瘤细胞分布于滤泡旁的副皮质区,呈片状、堆砌状排列。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轻度嗜酸性,细胞间界限不清;核仁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泡沫状;细胞轻度异犁性,核分裂相4~5个/10个高倍视野,肿瘤细胞间可见淋巴细胞及散在的浆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Vim(+)、LCA(+)、S-100(+),CD68(±)、CDlɑ(±),CD3、CDl0、CDl5、CD20、CD21、CD23、CD30、CD35、CK、EMA、HMB45、MelanA、ALK、bcl-6、MUMI均为阴性,ki-67为10%。
【讨论】
以往认为IDCS是一种起源于正常淋巴结副皮质区指突状树突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近期文献报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转化为IDCS,证明其起源可能不止一种。目前发病原因仍不明,已有文献报道证明其发病与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无关。该病成年人多发。IDCS的发病部位与淋巴瘤相近,主要发生在结内,以颈部淋巴结多发。结外病变理论上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内。由IDCS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均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唯一表现,也有部分患者以局部肿瘤压迫症状就诊,发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少见。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因不同IDCS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分期不同,应据此制定相对适宜的治疗方案。对局限期IDCS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治疗。不能根治性手术者,给予辅助性放疗、化疗或同期放化疗;进展期IDCS患者,接受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辅助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或减轻症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诊断结果
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左髌骨骨折术后。
【其他】
【病理检查】
大体为淡黄不规整组织,4.0cm×3.0cmX1.5cm.切面呈灰白结节样,无出血坏死。镜下观察:淋巴结内可见残存的淋巴滤泡。增生的肿瘤细胞分布于滤泡旁的副皮质区,呈片状、堆砌状排列。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轻度嗜酸性,细胞间界限不清;核仁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泡沫状;细胞轻度异犁性,核分裂相4~5个/10个高倍视野,肿瘤细胞间可见淋巴细胞及散在的浆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Vim(+)、LCA(+)、S-100(+),CD68(±)、CDlɑ(±),CD3、CDl0、CDl5、CD20、CD21、CD23、CD30、CD35、CK、EMA、HMB45、MelanA、ALK、bcl-6、MUMI均为阴性,ki-67为10%。
【讨论】
以往认为IDCS是一种起源于正常淋巴结副皮质区指突状树突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近期文献报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转化为IDCS,证明其起源可能不止一种。目前发病原因仍不明,已有文献报道证明其发病与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无关。该病成年人多发。IDCS的发病部位与淋巴瘤相近,主要发生在结内,以颈部淋巴结多发。结外病变理论上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内。由IDCS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均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唯一表现,也有部分患者以局部肿瘤压迫症状就诊,发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少见。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因不同IDCS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分期不同,应据此制定相对适宜的治疗方案。对局限期IDCS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治疗。不能根治性手术者,给予辅助性放疗、化疗或同期放化疗;进展期IDCS患者,接受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辅助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或减轻症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