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主诉
男,24岁。
因胸痛、咳嗽、咳痰、乏力、发热25天入院。
现病史
病初在外院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症状渐加重,患者持续高热、咳嗽、咳黄痰、偶有血痰,转我院。门诊以“急性肺脓肿”收入。
查体
体温38.5℃,心律21/min,脉搏g4/min,血压110/80mmHg。消瘦,精神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哕音。查血白细胞13×10/L,中性粒细胞0.73;肝功能正常,痰细菌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继发性sT—T改变。B超检查示:右肺中叶大量积脓,左侧胸腔未见异常。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提示少许炎性组织。胸部CT扫描示:右下肺空洞形成。初步诊断:右侧急性肺脓肿。于全麻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右肺下叶大小12cm×12cm×8cm,表面褐色,向外膨隆,质地较硬,切开肺组织见一8cm×6cm×5cm大小、壁厚0.5~:2.0cm不等,外灰白、内褐色的空腔。电子显微镜下见空洞壁由肺组织纤维化构成,局部肺泡壁结构破坏伴灶状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呈坏死性炎性改变,未见多核巨细胞形成肉芽肿改变。
【其他】
【病理诊断】
肺脓肿。
【手术】
术后给予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氟康唑抗感染治疗10天,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17天再次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升至39%,复查血白细胞13.8×10/L。X线胸片示:右肺上叶肺尖处见片:伏致密阴影,似有空洞形成。加用氯唑西林钠、依替米星及氰康唑。请外院专家会诊,考虑奴卡氏菌感染性肺炎,同时给予复方磺胺甲唑及多烯环素,6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转北京某院治疗,对我院病理切片会诊未明确诊断,再次于右肺上叶病变处取活检,病理诊断为Wegener肉芽肿。
【讨论】
Wegener肉芽肿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拘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发宿年龄大多在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血管炎和进行性坏死性肉芽肿,累及上呼吸道、j市、肾和皮肤等脏器,肺受累占72%,11%的患者肺单独受累…,本例即如此。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ANCA检查对本病诊断、病情活动判断及预测复发均有重要意义,早期或缓解期可为阴性,活动期为阳性。本病误诊原因主要有: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从而出现多种临床表现,若对其认识不足,早期容易误诊’。②接诊医生思维片面:只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忽略少见病,对ANCA阳性、持续高烧不退、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差等,未进行综合分析。加之本病发病年龄多数在30~50岁,本例仅24岁,亦影响了医生诊断思路。③医技俭查结果误导临床诊断:本病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lV!:_N—IZ多发性、多变性的特点,本例以肺空洞为主要征象,极似肺脓肿。术前曾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未取上肺病变处组织。右肺下叶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虽经多部位取材,但镜下仅见空洞壁由肺组织纤维化构成,局部肺泡壁结构破坏伴灶状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呈坏死性炎性改变,未见多核巨细胞形成肉芽肿改变,再次误诊。本病如不及时治疗,临床进展迅速。已有研究证实本病对环磷酰胺治疗反应良好。本例病初诊断肺脓肿,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行肺叶切除术,病理检查亦提示炎性改变。转上级医院后行病变处活检,最终确诊为Wegener肉芽肿。提示临床医生需拓宽诊断思维,看问题应全面,对以胸痛、咳嗽、咳痰、发热就诊者,应警惕Wegener肉芽肿可能,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陈佰义,侯显明.Wegener肉芽肿[M]//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5—1130.[2]黄胜光,谭宁,温伟强,等.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韦格纳肉芽肿[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5):60.61.[3]霍新爱.多器官受累的Wegener肉芽肿一例[J].1临床误诊误治,2008,21(2):94.[4]熊字,侯琳俐.韦格纳肉芽肿病一例误诊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1):66—67.[5]孙忠康,曲延才.韦格纳肉芽肿一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5):59—60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很好,很强大!正好这几天见到个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