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16岁学生
反复发烧1月多
现病史
患者缘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烧,体温波动在38—40.8之间,热型不规则,初起时有寒颤,大汗后热自己退。偶有一两声干咳,后无畏冷、寒颤、无气喘、流鼻涕、打喷嚏、腹痛、腹胀、腹泻、无咯血胸痛、盗汗、无尿频急痛,无关节肿痛皮疹,发烧时头晕无呕吐无头痛、无牙龈出血鼻腔出血、在家治疗16天集具体用药不清,在市医院门诊静脉给予头孢替唑利巴韦林3天无效后收入住院给以头孢孢替唑、炎琥宁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激素5天后再次出现发烧39.8。家属要求出院于29日出院,30日来我处就诊。发病后饮食、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疲乏思睡。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同样疾病史,肺结核肝炎史。无传染病接触史,无关节炎扁桃体炎史。无药物过敏史,家属史无特殊。
查体
T:39.2℃,P:103次/分,R:20次/分,BP:110/65mmHg
面色发白,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皮疹。无焦痂溃疡,结膜稍充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咽喉-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痛、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
20080918血常规WBC13.6L21.1%N71.4%其他-脑电图结论:1儿童异常脑电图各极见多量弥散成群0波2异常脑地形图20080919胸片-脑CT-20080920血生化磷1.16糖6.65总胆固醇3.2高密度脂蛋白3.2低密度脂蛋白0.9其他正常20080921ESR31大便常规-尿常规-ASO-RF-CRP38.2B超:胆囊内胆汁透声较差脾实质内低回声区性质待定(脾体积增大长108毫米厚36毫米脾内实质回声欠均匀于脾中部实质内可见二个低回声区大的约10X8毫米边界欠清形态规则脾静脉主干无扩张)20080926血培养无细菌生长尿常规-肝脾CT肝-脾脾增大增强CT后乃为低密度灶,报告为脾增大感染性病灶?20080928血常规-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年龄多大,男性还是女性 ?饮食睡眠体重大小便情况什么样? 我估计您是女性吧,睡眠不好吧,体重会有所下降。可能会便秘或大便稀。
2012年四月22号开始发烧5天,最高38,5度,伴有轻微咳嗽,当时血常规白细胞不高,单核细胞高出正常值一点。医生判断 是病毒性感染,开了抗病毒口服液等,复后病情有所好转。5月8号到医院看灰指甲,医生开了伊曲康唑,复药一周, 在大约11号左右出现身体不适,有轻微发热及畏寒,手和后背有发麻和一种未曾试过的不适感,难以形容。之后没有 再复用该药物。5月13号开始手臂陆续冒出小血点,最大的不超过1毫米,小的就很仔细才能看出来,用手按一下,有 一些会消失一下然后一秒钟之后再出现,有一些就用手按也不会消失。偶尔会出一些皮疹,但不是很严重。继而出现 畏寒,盗汗,低热等症状,大热天也不觉得热,但会流汗。皮肤很容易有压痕,而且手上的皮肤除了有小血点外,还 出现泛红,有些位置好像多了一略红的薄斑,手臂原来很白的地方都变得有点红,花录录的。六月份开始觉得头晕, 六月下旬开始恶心,想吐的症状比较明显。如果在比较冻的空调房里呆一段时间,想吐的感觉十分明显。最近发现左 右下颌分别有两个淋巴结,最大16X7MM。感觉精神和以前比差了很多,看东西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提不起精神。觉得 恶心的时候,右边颈部和右边喉咙的位置很不舒服,像有东西在**着所以很想吐。头晕的时候,也是右边前额十分 不舒服,像整个人要倒下一样,耳朵和面也有一点麻,耳朵听东西的时候有时会突然觉得声音很大。边感觉比较严重 。不知道是否与呕吐有关系。期间作过一系列检查,但没发现问题。也看过一些中医,都是认为感冒未清,体虚所以 低烧,盗汗。但吃了不少中药,没有大效果。现在2012年8月份基本每天晚上睡觉都盗汗,白天有时候低烧,一般不超 过37,5度。一般中午体温开始升高,到晚上7-8点左右缓解,并逐渐恢复到36,6左右的正常值。低烧时感觉没精神, 乏力等。低烧和畏寒交替发生,不规则性恶心想吐,头晕,整个人没精神,十分不舒服。低烧的时候头晕和恶心的感觉会减轻一点。 血常规:正常 (五月份单核细胞会增高,最近查的都正常) 结核杆菌抗体IgG:阴性 肿瘤指标:正常 (AFP,CEA,CA-199) HIV:阴性 血沉:6 (参考值0-15)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阴性 心肌损伤五项:正常 电解质五项:钠132.5 (参考值135-146) 氯110.5(参考值96-108)其它正常 风湿三项:类风湿因子(RF)26.60 (参考值0-25)其它正常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免疫球蛋白M(IgM)2.62 (参考值0.4-2.3)其它正常 凝血机制六项组合:正常 肝胆12项+血脂:正常 甲功六项:正常 大便常规:正常 小便常规:正常 抗核抗体(ANA):阴性 抗URNP:阴性 抗SM抗体:阴性 抗SSA抗体:阴性 抗SSB抗体:阴性 抗SCL-70抗体:阴性 抗JO-01抗体:阴性 着丝点B:阴性 核小体:阴性 组蛋白:阴性 核糖体P蛋白:阴性 细胞周期蛋白1型:阴性 线粒体2型:阴性 抗中性细胞浆抗体胞浆型:阴性 抗中性细胞浆抗体核周型:阴性 髓过氧化酶:阴性 蛋白酶3:阴性 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阴性 抗双链DNA抗体(ANTDSDBA):阴性 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抗原(PM-SCL):阴性 脑电图印象:正常 颈椎MR平扫:4/5,5/6,6/7节颈椎轻微向后突出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口咽:咽腔粘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其它正常 经颅多普勒诊断(TCD):正常 B超:双侧颌下肿大淋巴回声,考虑反应性增生所致。 B超下肝脏,囊胆,脾脏,胰腺,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全部正常。 全消化道钡餐: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其它正常 头颅及鼻咽MRI扫描:头部常规MR成像未见异常 电子肠镜:正常 胸部正侧位X光:正常 请问如何考虑长期低热
如果是伤寒的话,喹诺酮类的抗生素也有效果,左氧,环丙沙星。氯霉素的副作用太大了!
患者最近停药后出现发烧关节轻微疼痛咳嗽,复查血清铁蛋白 CRP 血常规正常。说明和原来疾病无关。
一年后的今天回访,今天患者的目前过来看病顺便对患者进行回访 ,前几个月患者重新做了B超检查都正常。
确实应该再做结核方面的排查。 脾CT也要复查一下。 此患者有可能是脾结核或脾包虫。 大家都在讨论发热脾大的问题,为什么不讨论CT显示的脾内低密度灶??? 此脾内低密度灶有可能是脓肿,结核,包虫囊,先天性囊肿。 脓肿应该可以排除,先天囊肿可能性也不大。 结核和包虫目前不能完全排除。 再复查一个脾CT,如果脾仍大,而且低密度灶还存在,那么需要进一步做casoni试验。PPD试验。或者穿刺活检。
本人支持结核的诊断。本人曾经接一病人除没有脑地形的改变外,和她基本一样,后经结防医院确诊肺外结核。
今天,回访患者的母亲,患者无不适症状。
刚才进行电话回访 患者停药无不再发烧,但是上午第二节课后会出现轻微的右前额疼痛,无其他不适。
做了骨髓检查吗?脾脏大,又发热,先排除血液系的问题?:'( :)
患者昨天复查 血常规 WBC 10.6 L 47.6%N 38 单核10% ASO - RF - CRP 小于6 ESR 14毫米 没有再发烧,偶有头晕无其他不适,今天停止输液,继续服用强力霉素和雷尼替丁 ,如果再次发烧建议患者检查外斐氏实验。 ]
如果考虑恙虫病的话,用甲枫霉素比用氯霉素的副作用要小些!
这个病人如果用了氯霉素能够痊愈,加上脾大,可以肯定就是伤寒。您用氯霉素的意图不知道有这方面的考虑吗?如果有这方面的考虑不如用左氧。 如果是伤寒 医院用头孢和阿莫西林双氯西林就已经解决问题了。
选用氯霉素不等于支持伤寒的诊断。氯霉素作首选的病不只是伤寒啊。 这个病人如果用了氯霉素能够痊愈,加上脾大,可以肯定就是伤寒。您用氯霉素的意图不知道有这方面的考虑吗?如果有这方面的考虑不如用左氧。
昨天头晕回去逐渐好转,患者今天无法烧无头晕,输液前作体检时 BP 99/57 P 75 输液中再次出现头晕面色苍白 无旋转无恶心呕吐耳鸣,无心悸 。测体温正常 BP 103/63 P52 律齐。 今天用药 同昨天。
关注
楼主为什么不考虑『疟疾】 患者病情已经1月多,无贫血,而且没有规律的发作,不支持疟疾,所以不考虑。
楼主为什么不考虑『疟疾】
【概述】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临床特征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本病流行于华南一带,称之为“沙虱热”。 【诊断】 疫区居住史、流行季节、职业、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外斐试验等有重要参考价值,补结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固相放射免疫试验可协助确诊,双份血清而有4倍以上升高尤有重要意义。必要时作动物接种试验。 【治疗措施】 基本同流行性斑疹伤寒,国内以往多采用氯霉素或四环素,每日1~2g,疗程3~6d;现也有采用多西环素者,认为其疗效胜过上述药物,且疗程也可缩短(200mg顿服,或第1日200mg,第2~3d各100mg)。用环丙沙星治疗本病也有较好的效果,剂量为0.2g,每日2次。用药后复发少见,国外报道的复发率较高,可能系不同株所致。复发以同样药物再治依然有效。 【病原学】 病原体呈双球状或短杆状,在细胞质内近核处成对或成堆排列,大小为0.3~0.5μm×0.8~2.0μm。对热及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55℃10分钟即失去活力,0.5%石炭酸可迅速将其杀灭;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 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株间的抗原性常有差异,因而各地的发病率、复发和病情轻重也很不一致。从受染卵黄囊中可分离出致死小鼠的毒素,仅为同株而不为异株免疫血清所中和。除特异性抗原外,还具有与变形杆菌oxk相同的抗原物质。 【病理改变】 受恙螨幼虫叮咬后局部可发生丘疹、溃疡或焦痂。病原体先在局部繁殖,继经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而产生立克次体血症。病原体死亡后释出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导致各脏器的炎性病变和一些变性病变,以及临床上的毒血症症状。 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溃疡或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较著,中央可呈坏死。内脏普遍充血,脾肿大数倍,肝轻度肿大并有局灶性坏死。心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可伴出血及小的变性病变。肺充血,伴有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脑有淋巴细胞性脑膜炎,脑干处可见小出血点。肾有时呈广泛的急性炎症变化。胃肠道特别是回肠下端常广泛充血。 “斑疹伤寒结节”也见于本病,小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但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肿胀不如流行性斑疹伤寒显著,血栓形成也较少见。 【流行病学】 国内本病主要发生于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南、四川、海南、西沙群岛等,湖南、贵州、山东、江西、内蒙古、**、新疆等地也有病例或人群中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的报道。但总的来讲,本病在国内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本病也流行于日本、东南亚、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岛屿、前苏联东南部等地。 因受啮齿类和恙螨孳生繁殖的影响,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而以6~9月为高峰,但也有呈全年型,甚至冬季型者。 (一)传染源 本病主要流行于啮齿类动物中,野鼠和家鼠感染后多无症状,而在体内长期保存病原体,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得病后虽血中有病原体,但因恙螨幼虫螫人仅属偶然现象,故人作为传染源的重要性不大。 (二)传播途径 传播本病的恙螨有地里纤恙螨、红纤恙螨等,**以红纤恙螨为主要媒介,其他省、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南、四川等的主要媒介则为地里纤恙螨。恙螨很微小,成虫长义不超过1mm,色呈橘红、红或淡黄;多集居于杂草丛生的丛林中,幼虫当鼠类行经过即附着鼠体吸食其组织液,饱食一次后即跌落地上而发育为稚虫、成虫。幼虫自受染动物获得立克次体,发育为成虫后仍带有之,且可经卵传代。受染第二代幼虫叮咬鼠类时又可将病原体感染健康鼠,如此循环不已。人在疫区的田野或草地上工作、卧息时,可因被受染幼虫叮咬而感染,在农忙和洪水期间易发生流行。恙螨稚虫及成虫均自营生活,并可在泥土中越冬。 (三)易感者 人对恙虫病立克次体普遍易感。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青少年、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本病。男多于女,得病后对同株病原体有持久免疫力,对不同株的免疫仅能维持数月。 【临床表现】 潜伏期5~20天,一般为10~14天。起病多突然,体温迅速上升,达39~40℃以上,伴寒战、剧烈头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便秘、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咳嗽、胸痛等。个别患者诉眶后痛及眼球转动痛。严重患者每有谵妄、重听、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心律增速或减慢、微循环障碍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一)焦痂和溃疡 为本病特征之一,见于65%~98%患者。幼虫叮咬处先出现红色丘疹,成水疱后破裂,中央坏死结褐色或黑色痂,称为焦痂。焦痂圆形或椭圆形,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成小溃疡;大小不一,直径1~15mm,平均约5mm,边缘略耸起,底部为淡红色肉芽组织。一般无痛痒感,偶继发化脓。多数只有一个焦痂,但也有多至2~3个及10个以上者。幼虫好侵袭人体潮湿、气味较浓的部位,故焦痂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外生殖器、**等处,但头、颈、胸、乳、四肥、腹、臀、背、眼睑、足趾等部位也可发现。 (二)淋巴结肿大 绝大部分有之。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核桃或蚕豆大小,压痛而可移动,不化脓,消失较慢。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轻度肿大。 (三)皮疹 为斑疹或斑丘疹,暗红色,加压即退,少数呈出血性;大小不一,一般约3~5mm,以胸、背和腹部较多,向四肢发展。面部很少,手掌脚底无疹。少数于第7~8病日在上腭和颊部出现小红色内疹。皮疹的发生率在各次流行中也有较大差异,自30%~100%不等,可能与不同株、病情轻重、就诊早晚等因素有关。皮疹于第2~8病日出现,平均为第5~6病日,一般持续3~7天后渐次隐退。 (四)其他 心肌炎比较常见,表现为心音弱、舒张期奔马律等。肝脾肿大均属轻度,脾肿大(30%~50%)较肝肿大稍多见。此外,尚有全身感觉过敏、全身皮肤潮红、肺部干湿啰音等。 本病的自然病程为17~21天,热渐退,经特效药物处理后病程有明显缩短。 【并发症】 有支气管肺炎、脑炎、胸膜炎、中耳炎、腮腺炎、流产、血栓性静脉炎、dic、感染性休克等。偶有各处出血、血管内溶血等。国内所见的并发症较少,以支气管肺炎和心血管功能不全较多见。 【辅助检查】 (一)血尿常规 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有并发症时则增多。半数患者的尿中有蛋白质,偶见红、白细胞及管型。 (二)血清免疫学试验 1.外斐试验 患者血清可与变形杆菌oxk株发生凝集反应,第1病周围仅30%阳性,第2周末为60%左右,第3、4周可达80~90%。效价自1∶80~1∶1280以上不等,随病程而逐渐增高;第4周后开始下降,至第8~9周多数为阴性。单份血清的诊断意义不大。 2.补结试验 特异性和灵敏性均比外斐试验为高,但因各株间的抗原性差别大,故宜采用多价抗原或当地代表株抗原。被结抗体在病程中效价上升快,可维持5年左右。 3.免疫荧光试验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测血清抗体,阳性率较外斐试验为高。荧光抗体多在1周末出现,2周末有显著升高,3~4周最高;6个月后仍保持一定水平,可持续数年至十年而有利于流行病学调查。 4.动物接种 可取高热期病人全血0.3~0.5ml接种于小鼠腹腔,动物一般于第10天发病,而于11~16d内死亡。取脾、肝或腹膜作涂片或印片,经染色(最好用荧光抗体)后可检出位于单核细胞胞质内的病原体。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已建立了用pcr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sta58主要抗原基因片段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但一般实验室难以开展此项检查。 【鉴别诊断】 恙虫病需与其他立克次体病、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区别。还要注意混合感染的病例,如恙虫病合并伤寒、恙虫病合并钩端螺旋体病等。 【预防】 (一)消灭传染源 主要是消灭野鼠和家鼠,采用各种捕鼠器与药物灭鼠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环境卫生和消灭传播媒介,在房屋四周清除杂草以防恙螨寄生,垦殖荒地以驱逐啮齿类动物,在屋内外及场地喷撒杀虫剂以杀灭各种节肢动物。 (三)保护易感者 在疫区工作或露宿,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为恙螨幼虫叮咬;应将地面及其周围杂草铲除烧掉,再撒上灭虫药物;宜扎紧袖口和裤脚,或穿长布袜,涂防虫剂于外露皮肤或衣服上,以防恙螨幼虫近身。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仍在研制中。初步研究表明,恙虫病立克次体中分子量为56kda的表膜蛋白抗原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已在大肠杆菌表达成功,但能否用作疫苗,尚需进一步研究。 【预后】 各地恙虫病的病死率不一,未用抗生素为9%~40%,乃与病原体不同株和患者健康等因素有关,及时采用氯霉素、四环素等后很少死亡。老年人、孕妇、有慢性加杂症如心血管疾病等预后较差。死亡多发生于第2或第3周,死因多为肺炎、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dic等。
昨天接手这个病的时候,考虑了比较多,但也漏了前面那些爱友所说的恶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鲁氏杆菌病。 这个患者接手后是这么考虑和指导用药的: 1患者16岁的学生 长期不规则发烧 有时高热 2无明显异常的体征 3辅助检查中以 CRP 、脑电图异常 脾肿大 血常规WBC 先升高后正常 4 头孢青霉素无明显疗效 长期发烧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 血液病 结缔组织病 肿瘤 血液病 患者 无进行性贫血 无淋巴结肿大 无出血素质 血常规白细胞异常外其他未见异常,从目前的资料可能性小。 结缔组织病 患者是16岁的小孩 如果是结缔组织病以 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风湿热多见,有多有多器官多系统病变 关节和皮疹是最常见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能解释患者的脑地图异常。 恶性肿瘤 肿瘤发烧以中低热多见,这个患者能发烧40多度,病程一个月多体重无明显改变,显然不太支持。 感染: 这个患者最可能的病因。 病毒、细菌、立克次体。 病毒:患者的血常规和CRP 不支持病毒性疾病 细菌:伤寒、鲁氏杆菌病、结核、恙虫病。 伤寒、鲁氏杆菌病除了上面我描述的原因外,患者用了头孢、和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对这两种细菌都有作用,几乎可以排除,结核也没有明显多的证据支持。 恙虫病:这个也是我用药的主要理由依据如下: 1本地最近发现恙虫病 2患者除了发烧外还有脑损害(恙虫病可以出现脑炎和心肌炎)、脾大的表现。 3抗细菌的抗生素无效。而且在血常规正常后再次出现发烧。 4患者可以排除伤寒、结核、布鲁菌氏病常见的慢性发烧感染性病因。 我所分析的也存在比较多的不足,针对患者目前情况只能进行诊断性治疗观察。昨天因为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没有给患者加激素,今天因为患者没有发烧,怕万一诊断正确而患者有脑损害误了病情,故加了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