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其他
1
0
收藏
分享

40岁女性,淋巴瘤?

发布人:

白运来外科-肝胆外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17-02-05 20:16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40岁

【其他】


【 一般资料】 病人女,40岁,
【 现病史】 考虑淋巴瘤,未搜集到病史资料。 
【 讨论问题】 大家讨论一下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如果您手头也有相关资料,也望分享。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白运来楼主 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鉴别诊断相关资料 转帖自医影在线的资料: 男,70岁,自觉腹部包块两个月,无腹痛、腹胀、腹泻。来我院检查。彩超诊断为直肠占位,经过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直肠未见明显异常。来ct室本人做了查体。腹部平软,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下腹正中脐下5cm可触及大小约6*8的类圆形包块。质地韧,固定,活动度不良。经过ct检查本人认为占位可能在小肠肠间侵犯小肠肠壁。考虑肉瘤可能性大 1576186 1576187 1576188 1576189 吕军浩发言: 下腹部巨大厚壁占位,腔道通而不畅,临床居然没有任何症状,病史是否属实? 从病变的位置来看,最有可能来自肠道,结肠如此巨大病变,大便改变是肯定的,肠镜已排除。小肠病变可以没腹泻,但应该曾有阵发性腹痛,腹涨。 从病变的形态看也支持是腔道组织的厚壁性肿瘤,而不是实质性肿瘤的坏死而呈的空洞,病灶较弥漫,间质性肉瘤可以首先考虑,淋巴瘤不排除。小肠癌暂不考虑。 张耀森发言: 从肿块的特点看,来自肠壁的可能性大,很像来自小肠的,肠管狭窄,临床上又没有梗阻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小肠的平滑肌肉瘤或淋巴肉瘤,建议在检查腹部时,特别是有腹部肿块的病人要常规服对比剂,充盈整个胃肠道,必要时还要灌肠,以明确肿块与肠管的关系,有利于定位及定性。 老林发言: 从肿块的特点看,来自肠壁的可能性大,很像来自小肠的,肠管狭窄,临床上又没有梗阻的症状,考虑小肠的淋巴瘤或间质瘤,建议在检查腹部时,特别是有腹部肿块的病人要常规服对比剂,充盈整个胃肠道,必要时还要灌肠,以明确肿块与肠管的关系,有利于定位及定性,还需要行增强扫描 向医生发言: 下腹部可见一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大小约6cmx8cm,其边缘及边界均不够清晰例,密度不均匀,肿块内可以见到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及肠气影。 诊断:小肠恶性间质瘤。 附: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tract stromal tumor , gt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被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肉)瘤或(恶性)神经鞘瘤。1983年,mazur和clark运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这些肿瘤,认为其是一种与上述疾病性质截然不同的胃肠道肌壁间质肿瘤。 一、gtst的定义 临床长期以来将gtst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随着免疫组织学发展,本病被定义为是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c-kit,蛋白(cd117)遗传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组织学上以富于梭形和上皮样细胞,呈囊状或弥漫性排列为特征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可能起源于幼稚间充质细胞向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al cell of cajal, icc)分化的肿瘤.基因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理,如抗原ⅱ外显子功能区基因突变及突变数目的增加与本病恶性潜能有关。 二、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文献报道,ct下小肠良性间质瘤呈圆形或略圆形,直径较小,平均2.4cm, 病灶边界清楚,平扫时密度均匀,增强后肿瘤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且静脉期继续强化,肿瘤沿肠腔黏膜下生长,对周围组织结构无推移.小肠恶性间质瘤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直径较大,平均7.6cm,其边缘及边界均不够清晰例,平扫时密度不均匀,肿块内可以见到低密度坏死囊变区,部分肿瘤强化不均匀,肿瘤在动脉期有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不及良性肿瘤,肿块内见低密度区无强化,肿瘤常推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ct表现与肿瘤的病理有明显的相关:1本病是一种实体肿瘤,绝大多数呈梭形细胞型,大多呈交叉串状和栅栏状排列,良性者通常呈车轮状紧密排列;2肿瘤血窦丰富,无动静脉瘘形成,窦内血流缓慢,以上两点与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的表现有密切关系;3小肠恶性间质瘤间质中常出现明显的出血、胶原化、黏液样变,常合并坏死、囊变,这是造成肿瘤密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三、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准确判断gtst的良、恶性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难题之一。上海瑞金医院唐永华以4 cm直径为界判定肿瘤的良、恶性,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良、恶性判定的符合率可达90%,这与emoy等将小肠间质瘤直径>4 cm定为潜在恶性表现的界限相吻合,亦有文献报道肿块大小对鉴别良、恶性有很高的相关性。kumaresan等报道邻近器官受侵或出现转移(肝脏、网膜、肠系膜)是小肠间质瘤ct诊断中最肯定的恶性征象。因此我们认为根据肿块大小鉴别小肠良、恶性间质瘤的方法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仍有其局限性,应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影像学表现进行全面评估。以饮水法充盈肠腔并作ct增强后双期扫描,既可使小肠肠管充分扩张,增加肿块与肠壁的对比度,又易于区分正常聚集的肠管,从而有益于提高诊断质量。 四、小肠间质瘤的ct鉴别诊断 小肠间质瘤需与小肠癌、小肠淋巴瘤及小肠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