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神志清、发育正常,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左耳听力下降,外耳道深处有弄脓性分泌物,左乳突与左上颌窦明显压痛。张口受限,拔牙出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劲无抵抗。左颌下可触及1CMX1CM淋巴结,触痛明显,质韧,活动度差,气管居中,右下肺叩诊浊音,语颤减弱,可闻及湿啰音。心律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诊痛。四肢及关节无红肿和畸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白细胞:9.6---16.1,中性0.8---0.84,血沉:95MM/H;类风湿因子:238单位;血电解质、生化、蛋白电泳、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褒奖抗体两次标本丢失,多次血培养阴性,痰培养示阴沟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电测听:左耳气导、骨导均明显下降,渗出性中耳炎;胸部CT:双肺多发空洞型病变及结节病变,结节大小不等,与胸膜粘连,纵膈淋巴结无肿大。颅底、鼻咽、口咽部CT:蝶窦后壁、筛窦、双上颌窦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以筛窦和上颌窦内壁部分骨质缺如、吸收,左侧咽隐窝、咽鼓管开口消失,左侧咀嚼肌、腮腺肿胀,左中耳密度较右侧高。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谢谢“平常心”高抬,我就是“医身贫暗”,因为现在很阳光就换名“屁事斋”啦。 靳主任是高手,换我做也会与靳老师做法相似,但一般只作三个切开(两侧+后正中),切除瘘管及瘘管周围病变组织,切口下脂肪组织尽可能多清除一些,保证引流通畅,于后正中切口挂线,效果应该满意。 VSD是肛瘘切除+创口持续性闭式冲洗、引流术。一般用于高位复杂性瘘或交大创口,但效果不确定。目前还未正式临床推广。
我的英语学的很差,弱弱的问一句,VSD是什么意思?什么道理?
这手术采取VSD应该会好些,引流冲洗一起,减少换药的痛苦,不知瘘管切除怎样,如果是“医身贫暗 (大山)”做这手术会用VSD
手术之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回想起来,在术前就应该用美兰从8点外口处染色,如果染了色,也不至于在切除8点管壁之后找不到高位的腔道。像我们平时见到的反复手术,反复发作的半侧的马蹄瘘就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书上也没有介绍这种由高位肌间隙通向坐骨直肠间隙的瘘的方法,虽然手术也处理了内口,也达到了引流通畅,但会不会复发,仍然心存疑虑。
这是到外院做的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有一个普外大夫劝我从5点切口处通到肛内肛直环上挂线,我没同意,如果这样挂了,挂断的将是外括约肌浅部和肛直环,**的形态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形态决定功能,真不知道挂后会发生什么。 1405032
具体手术过程:(由于图片较多,就不一一讲解了)
典型的后马蹄瘘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经两侧的坐骨直肠间隙和肛管后深间隙相通。 1404982 这1例虽然诊断为后马蹄形肛瘘,但不是那种典型的后马蹄瘘。但它符合Eisenhhmer的肌间瘘性脓肿理论,当6点齿线处的肛腺感染之后,在低位的内外括约肌间隙形成脓肿,低位部分穿透外括约肌浅部到达皮下间隙,再穿破皮肤,形成8点位肛缘处的外口;另外的脓液沿高位括约肌间隙向上通过肛提肌下、耻骨直肠肌上5、6点之间进入左侧的坐骨直肠间隙,在3点位穿破皮肤。两条支管均不与肛管后深间隙相通。如下图: 1404983
1 3 , 8点的外口处应该通向皮下间隙,然后进入中央间隙,跟坐骨直肠间隙相通。不进入皮下间隙能有外口吗? 2 根据肌间瘘性脓肿的理论,肛腺感染中央间隙左坐骨直肠间隙右侧坐骨直肠间隙。随着脓液容量的增加又从中央间隙进入皮下间隙。 见笑了,这是我的想象,不知对否。 还是看楼主的总结吧
通过肛管后深间隙与两铡坐骨直肠间隙相通,
内口应该在8点位,因为8点位可触及条索状物通向内口,肛直环左侧稍微发硬,弹性稍差,同时6点位及3点位未触及条索物,结合哥德索定律,考虑瘘管的走向为:原发灶8点位坐骨直肠窝直肠后间隙3点位形成后马蹄瘘
手术方案同意6楼意见
外口图片已清晰可见3、8点,看似一个后马蹄形肛瘘,一般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判断瘘管的走向、高低常有:指诊、腔内B超、MRI和术中。
诊断明确~!根据你提供的病史和图片分析:内口应该在8点位,因为8点位可触及条索状物通向内口,肛直环左侧稍微发硬,弹性稍差,同时6点位及3点位未触及条索物,结合哥德索定律,考虑瘘管的走向为:原发灶8点位坐骨直肠窝直肠后间隙3点位形成后马蹄瘘!如果有条件可以结合腔内B超或MRI,判断瘘管的走向。 治疗我会选用对口切开旷置结合挂线法。个人愚见!供参考!
应通向坐骨直肠间隙,内口多在后正中处,先单侧感染,通过肛管后深间隙蔓延至对侧,形成蹄铁瘘。学习中。
1403330这种肛瘘一般内口在六点的较多,通向坐骨直肠间隙,可在三点,八点行放射状切口,切开后探及瘘管走向后在支管远端做切口,清理搔刮瘘道坏死组织,做浮线引流;主瘘道六点位切开清理坏死组织,找到内口或者在瘘道最顶端挂线引流。
原反应在六点,内口应该在六点位,沿肛管后间隙向两侧延伸至三八点位,向上可累及坐骨直肠间隙
看起来大家发言不积极啊,取消加密吧。结果停几天再发布。
1,此种外中一般通向坐骨直肠窝; 2,后马蹄瘘一般由肛管后肛腺感染后,从小三角水平间隙穿出,向上蔓延到肛管后间隙形成肛管后脓肿,并向两侧坐骨直肠间隙蔓延,形成蹄铁瘘。虽然肛后间隙的感染可向多方向扩散,但向上穿肛提肌或向下穿肛尾韧带直穿皮肤是很难的。
1、可通向两侧坐骨直肠间隙2、8点相对应的齿线部位为内口,可触及条索状应该属低位肛瘘。可能8点处的坐骨直肠间隙感染后经肛管后深间隙后在蔓延到对侧3点处的坐骨直肠间隙。当然可能3点处也有一个相对应的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