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患者,男,49岁
【主诉】
因“反复乏力、左侧腹闷胀3个月”于2013年11月20日入院
【现病史】
2013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感左侧腹闷胀不适,进食后明显,发热、反酸、腹痛,起初未在意,症状反复。9月初就诊当地医院查腹部超声提示“腹水、脾大”,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腹水消失。
【体格检查】
10月中旬自觉乏力症状加重,伴双下肢酸软不适,无发热、头晕、黑便等,2013年10月30日就诊成都军区总院查彩超:“肝硬化(右肝斜径18.6cm)、门静脉高压(门静脉1.6cm)、脾大(厚7.5cm、长21.9cm)”,CT(图A):“肝硬化、脾大伴门静脉高压改变,左肾结石、左肾囊
非常感谢楼主,扩展了知识面,收益匪浅。但不明白为什么门静脉这么宽呢?
谢谢楼主分享,今天又学习了
学习了!一般很难考虑到这个方面,临床经验很重要!
一般是难于想象。所以当医生要不断学习。
学习了,谢谢楼主的分享……
一般脾大、腹水都会考虑肝脏问题。希望楼主讲讲为什么会选择肝穿,一般肝硬化基本确诊的情况,都没穿。
一般脾大、腹水都会考虑肝脏问题。这个少见,学习了
慢性病容,营养一般,中度贫血貌,肝右肋下5cm触及肿大,质韧,缘锐,表面光滑,无触痛,剑突下未触及,脾脐下2横指可触及肿大,质韧,缘锐,表面光滑,无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余未及明显异常。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42X109/L、红细胞计数2.64X1012/L、血红蛋白81 g/L;生化:α-羟丁酸548.8 U/L、乳酸脱氢酶567.2 U/L,肝功能、肾功能基本正常。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3.60s、凝血酶原活动度62.2%贫血三项:铁蛋白8.20 ng/ml;免疫球蛋白正常;血沉38.0 mm/h。彩超:1、门静脉内径增宽;2、双肾囊肿;3、左肾偏小,肾皮质回声不均匀,左肾多发小结石;4、肝静脉、下腔静脉未见明显异常;5、前列腺多发钙化灶;6、双侧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1、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轻度返流;2、肺动脉高压(轻度)。肝穿病理示(图B):肝窦可见大量幼稚造血细胞,其中可见幼粒-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浸润,肝实质未见明显炎症、纤维化改变。病理诊断:肝脏髓外造血。髂前、髂后行骨髓穿刺检查术,穿刺骨质坚硬、均为干抽。外周血涂片(图C)白细胞数量大致正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