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1
0
收藏
分享

氟尿嘧啶致结肠炎及手足综合征1例

发布人:

r****n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6-12-29 15:56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48岁

【病案介绍】

主诉

女,48岁
因间断脓血便3个月,于2014年5月9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腹泻、发热。2月3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胰腺形态略饱满”,考虑为“急性胰腺炎”,给予氟尿嘧啶(5-FU)1.0g、泮托拉唑120mg、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第11天患者出现黏液血便,便中脓血较多,20余次/d,伴有里急后重,体温最高达39.0℃,出现严重脱发、手足皮肤剥脱样改变。当地医院血常规检查示三系细胞减少、重度贫血。于2月15日急诊转上级医院。该院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和血淀粉酶正常,C反应蛋白(CRP)33mg/L;结肠镜检查示横结肠局部狭窄,血管纹理不清,距**20~40cm处肠黏膜充血糜烂,考虑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处肠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示黏膜慢性炎、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骨髓穿刺活检示骨髓象正常;CT检查示腹股沟区渗出并淋巴结肿大,腹腔小肠肠管扩张积气,并见气液平,考虑肠梗阻。停用上述3种药物,给予氢化可的松300mg、1次/d静脉滴注诱导缓解治疗1周,患者脓血便略减少,调整为口服**40mg、l次/d并逐渐减量,血便较前减少,但腹痛加重,脱发、手足皮肤剥脱样改变未见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体力差,食欲差、食量减少,小便正常。

查体

T:37.2℃,P:70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
入院体格检查:(1mmHg=0.133kPa),头发稀疏,手足皮肤自手掌向指端剥脱,呈指套样改变(图1)。全腹压痛,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4×109/L,中性粒细胞0.85,血红蛋白(Hb)86g/L;白蛋白29g/L;血沉10mm/lh;CRP10mg/L;大便培养阴性;肠道菌群分析示细菌总数明显减少;病毒系列检查结果阴性;自身抗体系列检查结果示抗核抗体阳性;艰难梭菌毒素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结肠镜检查示距**口20~40cm处乙状结肠可见弥漫性炎症、多发糜烂溃疡,黏膜广泛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血管纹理模糊紊乱,脓性分泌物附着肠壁(图2)。病变处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示乙状结肠黏膜重度慢性炎急性活动,未见明显隐窝结构改变。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激素逐渐减量至停用,静脉滴注***酸谷氨酞胺(2.0ml·kg-1·d-1)修复肠道黏膜、调节肠道菌群,静脉滴注甲硝唑(0.5g/d)抗感染,并口服肠内营养粉。5d后患者腹痛、黏液血便停止,手足皮肤损害逐渐恢复,毛发脱失改善。继续诊疗观察5d,病情稳定,遂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肠内营养粉、丙氨酞谷氨酞胺和肠道益生菌。4个月后随访,患者大便潜血阴性,无腹痛,肠镜检查示结肠薪膜轻度充血、水肿,较前明显改善(图3),手足皮肤及毛发恢复正常。

诊断结果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高度怀疑为药物诱导性肠炎和手足综合征。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m****8 我爱企鹅

素逐渐减量至停用,静脉滴注***酸谷氨酞胺(2.0ml·kg-1·d-1)修复肠道黏膜、调节肠道菌群,静脉滴注甲硝唑(0.5g/d)抗感染,并口服肠内营养粉。5d后患者腹痛、黏液血便停止,手足皮肤损害逐渐恢复,毛发脱失改善。继续诊疗观察5d,病情稳定,遂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肠内营养粉、丙氨酞谷氨酞胺和肠道益生菌。4个月后随访,患者大便潜血阴性,无腹痛,肠镜检查示结肠薪膜轻度充血、水肿,较前明显改善(图3),手足皮肤及毛发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