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误诊为肾上腺结核一例

发布人:

2****2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6 15:11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70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男性,70岁
因纳差、恶心5个月,肝功能异常2周,双下肢水肿5天于2014年5月2日第2次入院。

现病史

该患者曾因低血钠于2014年3月入住我科,经查血ACTH+COR(表1)确诊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体积增大,无钙化,大小:右侧约42mm×33mm、左侧约40mm×46mm,CT值:右侧约36Hu、左侧约32Hu(图1),电解质:钠128mmol/L、钾3.6mmol/L、氯103.7mmol/L,血乳酸脱氢酶320U/L(正常参考范围75~245,下同),血沉34mm/h,T-SPOT提示结核倾向(淋巴细胞亚群测定*2152PBMC/ml),肾上腺穿刺细胞病理:少量核异质细胞,组织病理:肉芽肿性炎,组织结核基因检测:阴性,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两肺间质性改变,两肺内少许纤维灶,肝功能、结明三项、C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血茁2微球蛋白、垂体MRI、肝胆彩超均正常,拟诊“Addison病,双侧肾上腺结核?”,予“氢化可的松片冶及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症状消失,6d后查肝功及电解质正常,遂出院。2周前复查肝功:丙氨酸转氨酶(ALT)81.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50.7U/L,考虑为抗结核药物所致,遂停抗结核药,停药3d后复查肝功能:ALT478.6U/L、AST165.7U/L,当地医院予保肝治疗。5d前出现双下肢指陷性水肿,伴尿量减少(约500ml/d)、纳差、腹胀,予利尿、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应用,双下肢水肿无好转,再次入院。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食欲欠佳,睡眠增多,大便正常,小便变化如上述,5个月来体重下降约10kg。1子曾患“肺结核”,现已治愈。

查体

T:36.9℃,P:76次/分,R:21次/分,BP:128/76mmHg
(1mmHg=0.133kPa),身高172.0cm,体重67.0kg,体重指数22.6kg/m2,痛苦面容,步入病房,面部皮肤色素沉着,阴腋毛稀疏,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听诊呼吸音低,无干湿性啰音,腹膨隆,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指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电解质:钠132mmol/L、钾4.06mmol/L、氯93.8mmol/L;肝功能:ALT138U/L、AST324U/L、白蛋白25.6g/L;血乳酸脱氢酶1092U/L;胸部及腹部CT:双侧肾上腺体积较前增大,大小:右侧约46mm×37mm、左侧约48mm×44mm,CT值:右侧约30Hu、左侧约35Hu(图2),肝右叶及左肾片状低密度影,十二指肠壁厚,两肺炎症,右肺下叶不张,双侧胸腔积液,腹腔少量积液;对原标本行淋巴瘤相关免疫组化:免疫组化:CD68(组织细胞+)、CD3(+)、CD20(-)、CD21(-)、PAX-5(+)、Fascin(-)、EMA(-)、MUM-1(大细胞个别弱+)、CD2(+)、CD7(+)、CD15(-)、CD30(大细胞+)、Ki-67(60%+),原位杂交:EBER(+)(图3),TCR基因重排:单克隆性增生的T细胞群。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后腹胀加重,出现不全肠梗阻、便血,胃镜提示胃潴留,肠镜提示肠腔积血,考虑消化道不全梗阻及出血为淋巴瘤局部压迫所致,拟行GD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化疗前出现血压下降、肢端湿冷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症状,入院第13天氧饱和、血压进行性下降,自动出院。

诊断结果

双侧肾上腺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肉芽肿。

【其他】


【月经及婚育史】
【家族史】
【药物过敏史】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