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1
0
收藏
分享

耳垂下前区无痛性肿物,如何诊断?

发布人:

俊******上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5-07-13 14:57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25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性25岁
“左侧耳垂下前区无痛性肿物增大1年”入院。

现病史

1年前偶然发现左侧耳垂下前区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无不适症状,1年来局部肿物缓慢增大,增至“核桃”样大小,局部皮肤略有瘙痒感。

查体

左侧腮腺前下缘皮肤见一肿块,约2.5cm×3.0cm,质地偏硬,界清,表面呈结节状,与皮肤略有粘连,基底可推动,局部压痛(-)。

辅助检查

左侧腮腺CT平扫:左侧腮腺区占位,考虑混合瘤可能。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左侧腮腺区混合瘤。

【其他】


【治疗过程】 患者于全麻下手术,术中见局部肿块呈结节状,质地硬,外侧面与皮肤粘连,后内侧紧贴腮腺包膜。术中修正诊断:左腮腺区毛母质瘤。摘除肿块创口放置引流皮片,局部加压包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皮片,第5天拆除缝线,创口愈合良好。标本切面见豆渣样物,内含钙化团块,显微镜检见大量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病理确诊为毛母质瘤。患者术后5天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未见局部复发。
【讨论】 毛母质瘤属毛源性肿瘤,恶性报道极为少见。瘤体常有钙化表现,临床上又称钙化上皮瘤,钙化一般出现在影细胞内。该病发病原因可能与外部机械**,如外伤、手术切口、异物残留、肌内注射针点等有关。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10~15岁的青少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发生部位多见于颌面部、颈部、四肢。颌面部毛囊丰富,从而成为该肿瘤的好发部位。大部分表现为皮下单发,质地偏硬无痛性肿块,与皮肤粘连,基底可推动,常缓慢增大,偶呈囊性,极少破溃,肿块长大一定程度部分患者有疼痛或压痛、局部瘙痒症状。临床上常误诊为皮脂腺囊肿或表皮囊肿,发生于腮腺区的毛母质瘤易误诊为腮腺混合瘤。临床诊断常需要结合B超、CT等辅助检查。局部肿块B超检查存在钙化强回声团,临床上应考虑毛母质瘤可能[1]。CT检查可完全显示肿块轮廓及其内部钙化团块,与周边组织分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显微镜下见到影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可确诊为毛母质瘤。裴学菊等对52例毛母质瘤进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确诊率达98.08%。该检查手段对于临床医生及病理科医生有较高的要求,确诊率高但临床应用较少。毛母质瘤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骨外型在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上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需要依靠病理学加以鉴别。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来源于口腔黏膜上皮,X线表现为不透光、密度不均匀的团块,病理学上见多边形细胞形成上皮巢,细胞内外及间质内有嗜酸性钙化小球。毛母质瘤病理镜检嗜碱性细胞数目会随肿瘤的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毛母质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皮肤破溃糜烂者连同皮肤一同切除,缺损大者可用皮瓣修复。较小的单发结节也可用电灼和激光治疗。该病完整切除后复发率低,预后良好。本例患者术后随访复查未见局部复发症状。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马琴 妇科主治医师

认真学习后受益匪浅,不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