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硫脒联合美洛西林静脉滴注诱发EB
发布人:
z*********6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5-08-03 17:13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患儿女,7岁
因右颈部肿物1个月入院行淋巴结穿刺,
现病史
病理检查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预防术后感染,予头孢硫脒2.0g(入0.9%氯化钠100ml,qd)和美洛西林2.0g(入5%葡萄糖100ml,qd)静滴。共住院9天,期间患儿恢复良好,未发现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出院第2天,患儿出现全身瘙痒,伴散在皮疹及低热,体温37.5℃,于当地卫生室治疗3天,病情控制不佳,皮疹进行性加重,伴口腔黏膜、眼结膜糜烂和脓性渗出,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
查体
体温39℃,神清,精神差,全身(含颜面部)可见弥散性紫红色皮疹,表面有大小不等松解性水疱、部分糜烂,以躯干为主(图1),口腔黏膜、眼结膜糜烂,伴脓性渗出。双肺呼吸音粗,心律100次/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尼氏征阳性。
白细胞9.65×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161×109/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1U/L,肌酐41.2μmol/L,Na+136mmol/L。尿便常规未见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药源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
诊治经过
予阿奇霉素0.25g(入5%葡萄糖250ml,qd)和甲泼尼龙40mg(入5%葡萄糖100ml,bid)静滴,治疗3天。患儿未再有新发水疱,皮疹症状未加重,但诉皮疹糜烂处疼痛。破溃处分泌物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因激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加重感染,故停激素,将阿奇霉素改为对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效果较好的夫西地酸0.25g(入5%葡萄糖100ml,qd)静滴,同时予人免疫球蛋白(10g,qd)静滴,并补充维生素、水及电解质,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和湿润烫伤膏。治疗7天,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全身多处脱皮,有新生皮肤组织形成,未见感染征象,口腔及眼结膜糜烂处未再出现渗出物,有瘢痕形成。基于用药经济性,停夫西地酸和人免疫球蛋白,改为阿奇霉素0.25g(入5%葡萄糖250ml,qd)静滴。2周后,患儿全身大面积脱皮,并长出新生皮肤,口腔及眼结膜正常,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复查正常,痊愈出院。
【其他】
【讨论】
为预防术后感染,对本例患儿予头孢硫脒联合美洛西林静脉滴注,治疗9天。术后第11天,出现皮疹,随后逐渐加重,弥漫至全身,皮疹表面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伴黏膜损害,同时出现肌酐及转氨酶升高,经激素冲击等对症治疗后渐好转,考虑为上述两药联用致EB。头孢硫脒和美洛西林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前者为第1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肺炎球菌作用较强,对肠球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后者为苯咪唑青霉素类抗生素,为第3代半合成青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及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具有抑菌作用。这两种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药疹、血小板减少及生殖器水肿等。有文献报道,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可引起EB,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发热、全身大面积皮疹及水疱,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全身皮疹性脓包病、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等。药物性EB是药物性皮疹中最严重的一种,明确诊断并避免再次使用致敏药物非常重要,治疗时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予足量糖皮质激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对创面进行保护。为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前须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用药情况及有无过敏史,避免再次使用致敏药物。对使用该类抗生素的患儿,应嘱其家长在停药后亦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要立即就医。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分析的似乎专业,请问预防术后感染用美洛西林这么高档的抗生素?还联用?还同为β内酰胺类?你这么叼你主任知道吗?
分析的似乎专业,请问预防术后感染用美洛西林这么高档的抗生素?还联用?还同为β内酰胺类?你这么叼你主任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