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23岁。
【 主诉】
因“右下腹痛伴恶心1天”入院。
【 现病史】
患者2005年1月出现血便,每日1——2次,为黄色软便,有时大便内混有鲜血,无黏液、无脓性分泌物。起病时无腹痛、腹泻或腹胀,无恶心、呕吐。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沉30mm/h(正常值范围0——20mm/h)。外院胃镜检查及活检发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慢性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十二指肠有部分绒毛萎缩。肠镜检查及活检显示,末端回肠弥漫性急慢性炎症,全结肠急慢性炎症伴肉芽肿形成。
【 诊断】
为克罗恩病(回结肠型)。既往无手术病史。口服**40mg后血便停止,后将**逐渐减量,改为硫唑嘌呤50mg口服,并逐渐加量至100mg.2009年3月患者开始出现下腹痛、恶心和呕吐,腹部CT显示,末端回肠距回盲瓣10——15cm处肠壁黏膜强化、肠壁增厚、肠道狭窄(图1)。停用硫唑嘌呤,改为英夫利西单抗300mg治疗,并再次给予**40mg及环丙沙星、甲硝唑口服,采用此方案治疗后患者腹痛及恶心、呕吐症状明显缓解。2010年1月腹胀及恶心症状再次加重,腹部CT检查提示末端回肠肠壁黏膜强化、肠壁增厚、肠道狭窄较上次检查有所好转,但右下腹肠段间有一瘘管形成(图2)。2012年10月腹部CT提示腹腔内脓肿,行腹腔脓肿引流术。接诊时情况2013年1月患者就诊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接诊时患者主要症状为右下腹痛及恶心,伴有食欲减退,无呕吐,大便每日3——5次,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体检发现,右下腹腹肌紧张,有压痛,无反跳痛,肛周有皮赘。结肠镜检查显示,远端直肠结节样增生,其余直肠及结肠正常。肠道有3处狭窄,末端回肠距回盲部约15cm见二处中等程度狭窄,每处狭窄长度约1cm,狭窄周围伴有炎症及散在溃疡形成,第3处狭窄位于回盲瓣(图3)。
【 治疗经过】
对上述3处狭窄均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球囊直径为20mm,同时继续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治疗后患者腹痛及恶心症状好转。2013年7月门诊复查肠镜发现,乙状结肠散在多处阿弗他样溃疡,其余结肠正常。末端回肠距离回盲部10cm、5cm及回盲瓣见3处狭窄,每处狭窄长度约1cm,狭窄周围黏膜结节样增生,未见明显炎症或溃疡。最远端狭窄程度较重,内镜不能通过(图4)。换用二氧化碳泵,通过导丝交换技术行内镜下球囊扩张,球囊直径为20mm,结果在扩张过程中出现肠穿孔,立即用钛夹封闭穿孔处,给予静脉抗生素,并请普外科医生会诊。观察约1小时后决定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狭窄近端一段小肠有瘘管,且与回盲部肠管粘连,形成肠段间内瘘,末端回肠炎症程度较重。通过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病变小肠及回盲部,并行回结肠一期吻合。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小肠浆膜及浆膜下炎症,回盲部病理符合活动性克罗恩病表现,伴有肠道狭窄、穿孔及弥漫性浆膜炎。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