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诊断浆膜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发布人:
d****t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3-11-13 21:01
关注
【病案介绍】
查体
:Hb120.6g/L,WBC7.61×109/L,中性粒细胞0.61,PLT184×109/L,多次复查嗜酸粒细胞均显著升高,为1.47×109/L~1.73×109/L。Alb23.7g/L,尿酸492μmol/L,CA125升高(168U/mL)。抗核抗体、双链DNA、抗可溶性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阴性。血化学疗法相关基因FIPL1/PDGF检测阴性。粪常规潜血试验阴性,未见虫卵,寄生虫集卵试验阴性、抗体阴性。腹水检查提示渗出液改变,腹水人工细胞分类嗜酸粒细胞34%。骨髓涂片嗜酸粒细胞15.0%,骨髓活组织检查提示嗜酸粒细胞轻度增生。腹部CT示腹腔内肿瘤,腹腔、盆腔大量积液,腹膜、大网膜、系膜增厚,结节性强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示腹膜、大网膜、肠系膜不均匀增厚,右下腹及直肠膀胱陷窝局部腹膜明显增厚,肝门区、腹膜后、肠系膜多发增大淋巴结。胃镜检查示胃体黏膜粗糙颗粒样增生,胃窦黏膜粗糙、充血水肿、点状红斑,活组织检查未见嗜酸粒细胞。肠镜检查见回盲部息肉。入院后按腹膜炎予抗感染治疗,腹痛、腹胀等症状无改善,CT复查腹部病灶增大。行腹腔镜腹腔内肿物活组织检查术,进镜探查见盆腔、结肠浆膜面、腹壁、腹膜结节,肠系膜下血管、髂血管、腹主动脉周围多处淋巴结肿大。切取膀胱直肠间隙、较大的盆腔肿块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示纤维脂肪组织中见弥漫性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组织细胞,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诊治过程】
诊断结果
浆膜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术后予**(每次10mg,3次/d)口服诊断性治疗,治疗1周后腹胀等症状缓解,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正常,CA125水平较前下降,盆腹腔积液消失,治疗1个月余后复查腹部CT提示腹腔病灶消失。治疗3个月后停用**,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复查血常规,出院4个月后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1次,出院半年后复查腹部超声均未见复发征象。
【其他】
【病例资料】
患者男,72岁,腹胀且进食后加重2个月。患者有嗳气、反酸、厌食,无明显呕吐、腹痛和腹泻。
【入院体格检查】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右下腹深压痛,腹水征阳性。
【讨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以累及消化道各层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伴或不伴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常以腹痛发病,临床症状因细胞浸润消化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分为3型,即黏膜型、浆膜型和混合型。其中浆膜型少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更高,表现为渗出性腹水,腹水中含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本例经临床病理诊断为浆膜型,有以下特点:①老年患者,以大量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②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升高;③腹水检查未见大量嗜酸粒细胞,见散在间皮细胞,仅腹水人工细胞分类见嗜酸粒细胞;④胃肠镜检查均未见相关特异性改变,胃窦、胃体可见黏膜粗糙、充血,但活组织检查未见嗜酸粒细胞;⑤多种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腔多发结节、肿块,提示恶性肿瘤可能;⑥最终腹腔镜直肠隐窝病灶活组织检查见嗜酸粒细胞浸润。本病需与腹膜间皮瘤、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腔转移、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和淋巴瘤等鉴别。临床诊断困难时腹腔镜活组织检查是惟一确诊方法。对黏膜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活组织检查需强调多处多点取材,以便取到有价值的标本,而对于浆膜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腹腔镜活组织检查则为重要手段,对于高度怀疑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但胃肠镜检查结果阴性者,应及时行腹腔病理检查以免漏诊和延误治疗。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浆膜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