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11
1
收藏
分享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

阚文军外科-普通外科 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23-12-08 15:33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3岁,幼儿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治疗方案】全麻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全麻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病案介绍】

主诉

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半年。

现病史

患儿家属诉半年前患儿剧烈哭闹时右侧腹股沟区出现一肿物,约核桃大小,停止哭闹后用手还纳入腹。后肿物每于咳嗽、用力排便,奔跑、哭闹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可还纳消失,肿物降入阴囊,无进行性增大,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发病后未经处理,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右侧腹股沟斜疝”收入院。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外伤史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

查体

T:36.0℃,P:96次/分,R:18次/分,BP:80/4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苍白、黄染,皮肤弹性正常,未见肝脏、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外形正常。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无混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眼球运动正常,光反射灵敏。耳廓外形正常,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双侧听力粗测正常。鼻无畸形,鼻腔粘膜无充血、水肿,鼻中隔无偏曲,鼻翼无扇动,各副鼻窦无压痛。口唇红润,颊粘膜无溃疡、白斑,伸舌居中。咽后壁无红肿,悬雍垂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喉发音清晰。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及杂音。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无静脉曲张,未及皮下气肿。胸式呼吸,呼吸运动双侧对称,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语颤无异常,无捻发感及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5cm。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 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无脉搏短拙,无奇脉及大动脉枪击音。无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6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金属音。余见外科情况。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活动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外科情况: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3.0cm*3.0cm肿物,降入阴囊,皮色正常,皮温不高,质软,无压痛,用手可将肿物还纳腹腔,压迫内环,嘱患者咳嗽,增加腹压,肿物不复出现,外环口扩大,咳嗽冲击感,肿物透光试验阴性。

辅助检查

腹股沟B超示:右侧腹股沟腹壁下可见疝囊样回声,疝内容物为肠管,疝口宽约0,7cm,疝囊大小3.1*2.6cm,疝内容物检查过程中可还纳。提示:右侧腹股沟疝。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

诊断依据

1.幼儿男性,慢性病程; 

2.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半年; 

3.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3.0cm*3.0cm肿物,降入阴囊,皮色正常,皮温不高,质软,无压痛,用手可将肿物还纳腹腔,压迫内环,嘱患者咳嗽,增加腹压,肿物不复出现,外环口扩大,咳嗽冲击感,肿物透光试验阴性。 

4.腹股沟B超示:右侧腹股沟疝。

鉴别诊断

1.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儿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质软,增加腹压时出现,平卧或用手还纳入腹,B超明确诊断。淋巴结肿大多有足、下肢感染病史,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不能还纳消失。 2.腹股沟直疝:患儿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质软,增加腹压时出现,平卧或用手还纳入腹,压迫内环肿物不复出现,外环口咳嗽冲击感。腹股沟直疝压迫内环肿物在增加腹压时出现,外环口无咳嗽冲击感。

诊治经过

患儿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术前准备,无手术禁忌,全麻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内上方,切开,见内容物为小肠,还纳入腹,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证为斜疝,游离疝囊,高位结扎,逐层缝合腹壁各层,外环口留一食指尖大小。

诊断结果

右侧腹股沟斜疝。

【分析总结】


小儿腹股沟斜疝属于小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胚胎发育有关,胚胎睾丸始发于第二、三腰椎旁腹膜后方,胚胎第7月,在腹壁肌层间开始向内下前方推移,出外环后,则顶着该处皮肤、皮下组织下降而形成阴囊,在下降过程中,附着于其表面的腹膜受到牵拉随之下降而形成鞘状突,婴儿出生后不久,鞘状突既自行萎缩闭锁而形成一纤维索,成为精索的内容之一或者逐渐消失,睾丸的下降使腹壁被贯通,引起腹壁强度减弱,如果鞘状突未闭或者闭合不全,既可形成斜疝,由于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故右侧腹股沟斜疝较左侧多发。婴儿腹股沟斜疝可因腹肌发育腹壁强壮后,有效遮蔽腹股沟管内环使斜疝消失,故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以暂不手术,除非发生疝嵌顿。超过一周岁,斜疝未愈,需要手术治疗,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腹壁强度逐渐提高,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愈目的,且修补过程中游离精索,可能引起医源性损害,影响术后发育。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郝华云 小儿外科主治医师

很简单的病例,但诊断、治疗甚至大病机制都做了很好的描述。

庞少坤 儿科综合主治医师

学习了,病历非常有学习性

周志坚 小儿外科医师

非常好的病历

白立明 普通内科医师

学习了,分析的很好。

徐晓荣 性病科医师

己阅读,病历非常好,谢谢分享

徐晓荣 性病科医师

己阅读,病历非常好,谢谢分享

徐晓荣 性病科医师

己阅读,病历非常好,

徐晓荣 性病科医师

己阅读,病历非常好,

朱学峰 心血管内科医师

学习了,谢谢分享病例。

朱学峰 心血管内科医师

学习了,谢谢分享病例。

郭素娟 普通内科医师

学习了,涨了不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