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Schwann细胞(雪旺细胞-神经鞘膜神经膜细胞)的良性肿瘤,为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各个解剖位置缓慢生长的肿物,头颈部发病率为10%~45%,以咽旁间隙较常见,而鼻腔及鼻窦神经鞘瘤较罕见,仅占头颈部神经鞘瘤的4%。鼻窦神经鞘瘤起源于除视神经及嗅神经的所有脑神经,多为三叉神经的眼支、上颌支,好发部位以鼻筛区多见,其次为上颌窦、鼻腔和蝶窦,而额窦发病率更低。本例患者就诊原因为反复的左侧鼻腔出血及渐进性鼻塞,可能与肿瘤生长于筛窦内,逐渐压迫周围组织有关,无其他症状。鼻腔、鼻窦神经鞘瘤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CT平扫多为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发病部位不同程度扩大,周围骨质变薄或局部吸收,较大者可向鼻咽、眼眶、翼腭窝、颅内等区域膨胀性生长。而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准确、有效的反应其组织学特性及生长范围,其特征性表现为:T1WI多呈中等信号,部分见片状或结节状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的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往往不均匀、中高度强化。本例影像学检查与上述描述一致。通过CT平扫及MRI检查明确有无骨质破坏及其生长范围,初步可判断肿瘤良恶性,根据肿瘤与周围结构解剖的关系,选择有利的手术路径。对于侵犯颅底、破坏范围较大者,应注意避免术中强行分离切除肿瘤造成大出血而致死可能,同样为术中危险的规避、可能的缺损修复提供临床参考。笔者认为本例患儿的复发原因如下:①患儿第1次就诊时年龄较小,鼻内镜下见左侧鼻腔肿物表面光滑,无破溃,考虑良性肿瘤,鼻息肉可能性大,忽略此病的可能; ②患儿鼻窦尚未发育为成人大小,手术操作时为避免术后并发症未能充分开放鼻窦及根治性切除;③此病发病率低,复习文献发现可发生于各个年龄,但儿童病例报道仍非常少见,缺乏对此病的认识;④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术前不能有效鉴别诊断;⑤神经鞘瘤本身有较小的复发倾向,患儿术后2年随访复查时未见复发,此后未能及时复查。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明确诊断仍然依靠病理检查,神经鞘瘤一般可有完整包膜,呈圆形或结节状实性包块,常压迫邻近组织,但不易浸润,神经束**过肿瘤内部。切面多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可见漩涡状结构,可伴有出血和囊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其组织发生来源,S100大多为(+),Ki-67阳性细胞数较小(2次结果均小于5%),也提示肿瘤细胞增殖不活跃,预后较好。因其对放疗不敏感,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径路及切口设计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及范围,对于局限于鼻腔、鼻窦的神经鞘瘤,目前多采用鼻内径路;如病变范围较大,可联合传统开放式径路,如鼻侧切开、筛窦根治或颅底径路手术。经手术治疗后一般肿瘤可根治,但对于与颅底结构密切、侵袭范围较大而未能完全切除者较易复发。对于病理提示恶变者,在根治手术的基础上辅以放疗及化疗,可提高预后。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术前易误诊,要求临床医师多了解此病相关知识,有必要时常更新此病诊疗的相关最新进展,熟练掌握鼻部神经鞘瘤相关检查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此例患儿年龄较小,未能行术前病理活检,而术中组织冷冻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及复发可能。
来源:陈建端,刘平,孙铭钏等. 儿童筛窦神经鞘瘤1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1(21):81-82.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