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1
0
收藏
分享

双杯技术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1例

g****g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6 15:11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45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45岁
4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左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现病史

术后骨盆正位X线片(图1a)示假体未脱位,坐骨支线性骨折。部分负重状态下行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内出现多次脱位,曾在当地医院手法复位,但仍出现反复脱位的情况,最后一次脱位时骨盆X线片(图1b)示假体中心性脱位,坐骨支骨折线变模糊。为进一步治疗入我科。

查体

左下肢肌力Ⅲ级,左小腿外侧放射性麻木,左髋关节活动范围为伸直0°-屈曲30°,内外旋受限。髋关节CT(图1c)示髋臼假体内壁部分突入盆腔,髋臼骨储备量少。患者髋关节反复脱位考虑和坐骨骨折所导致的髋臼假体松动及股骨假体偏心距过小有关。治疗上准备3种方案:第一,髋臼侧或股骨侧假体松动行髋臼侧或股骨侧假体翻修;第二,同时行髋臼侧和股骨侧假体翻修;第三,行单纯内衬翻修。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相关禁忌证后,于全麻下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取原手术切口后外侧入路,术中见假体周围软组织纤维化严重,弹性差,切断外旋肌群,屈曲内旋髋关节脱位股骨假体。骨刀插入假体和骨之间的间隙,多次测试见股骨侧假体固定良好,未见松动迹象。清除髋臼假体周围纤维化的软组织,完全显露髋臼杯全部边缘,未见臼杯周围骨溶解,用弧形骨刀插入内衬周围拔出内衬,去除松动的螺钉,咬骨钳夹住臼杯,测试臼杯各个象限的稳定性,证实臼杯未见松动迹象,固定良好。术前髋关节CT显示髋臼前后柱骨储备量少,去除1个骨长入的稳定臼杯会造成大量的骨丢失,同时未能获得匹配的内衬型号,术中决定行单纯内衬翻修。将小于原臼杯内直径4mm(获得2mm厚的水泥层)的水泥型聚乙烯臼杯作为内衬用骨水泥固定到金属臼杯上(双杯技术,也称内衬骨水泥技术)。假体周围软组织铺垫纱布,用磨钻打磨金属臼杯内表面,打磨出多个浅约1mm,宽约2mm的“十”字形凹槽,去除纱布反复冲洗,防止金属碎屑残留。用同样的方法打磨聚乙烯内衬的外表面,待水泥成团块状时将内衬以外展45°固定于臼杯的中心(图1d)。更换配套的金属股骨头(患者因经济原因自行选择),直至增加至28mm+10mm(增加了股骨头里面的厚度)的股骨头后各方向活动髋关节见假体保持稳定,无脱位迹象,因此选用此大小的金属股骨头。术后2周在床上行肢体功能锻炼,左髋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屈曲90°,左小腿外侧麻木消失,住院期间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出院前复查骨盆正位X线片(图1e)见髋关节假**置良好,术后随访髋关节未出现再次脱位。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h****g 实名认证

示假体未脱位,坐骨支线性骨折。部分负重状态下行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内出现多次脱位左下肢肌力Ⅲ级,左小腿外侧放射性麻木,左髋关节活动范围为伸直0°-屈曲30°,内外旋受限。髋关节CT(图1c)示髋臼假体内壁部分突入盆腔,髋臼骨储备量少。患者髋关节反复脱位考虑和坐骨骨折所导致的髋臼假体松动及股骨假体偏心距过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