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大鳃源性囊肿并感染1例
发布人:
i****1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5-10-09 11:36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女10d
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3d入院。
查体
体查见患儿左侧颈部隆起,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约4.5cm×4cm×3cm大小,质韧,囊性感,张力较高,边界较清,触之无哭闹,表面皮肤无凹陷溢液,无红肿破溃,体温正常;气管受压向右侧推移,患儿哭闹时嘴唇发绀,可逐渐恢复。
辅助检查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31.81×109/L,中性粒细胞64%。血培养提示为溶血孪生球菌。颈部CT检查提示:左颈部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内缘可见一约4.0cm×4.1cm×3.9cm大小,以囊性成分为主的肿块,边界清晰,前缘有分隔,增强后壁环形强化,临近血管,气管受压推移,肿块上至下颌骨上缘水平,下至锁骨水平;左侧甲状腺受压明显,未见明显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考虑为鳃裂囊肿并感染。
诊治经过
患儿入院后第2天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见脓肿位于颈部深层肌肉内,将左颈血管鞘推向后外侧,与颈血管鞘关系紧密,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未见瘘管及肿大淋巴结,打开脓肿壁后有约50ml黄绿色脓液溢出,脓腔斜向内后,可触及气管环。脓液培养提示流感嗜血杆菌(70%)、草绿色链球菌(30%),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术后换药未见溢奶,未再出现嘴唇发绀。患儿于入院后26d引流口愈合出院,当日B超于左颈部皮下探及约1.8cm×1.5cm低回声,白细胞计数12.26×109/L,继续口服抗生素治疗。该患儿于出院后15d因左颈部脓肿复发入院,白细胞15.04×109/L,B超检查于左颈部皮下探及约3.3cm×2.3cm低回声。考虑炎症消退不明显,家长要求再次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于术后18d引流口愈合后出院。于出院后33d因左颈部肿物在外院全麻下行左颈部囊肿切除术,术中喉镜未见梨状隐窝瘘管,囊壁病理检查提示为鳃源性囊肿,痊愈出院。出院后1个月、4个月、7个月复查B超,均无阳性体征发现。
【其他】
【月经及婚育史】
【家族史】
【药物过敏史】
【用药处方】
予美洛西林抗感染治疗。
【讨论】
据国外文献报道,儿童颈部肿块中约55%为先天性颈部肿块,其中32%为鳃裂畸形,30%为甲状舌骨管囊肿,18%为皮样囊肿。鳃裂畸形中,约90%以上来源于第二鳃裂结构,约8%为第一鳃裂畸形,第三、第四鳃裂畸形较少见;其中囊肿占74%,25%为瘘管,1%为皮赘及软骨。颈部囊肿需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甲状舌骨管囊肿:多位于舌骨与甲状腺之间,颈部正中,呈球形,直径约1~2cm,质稍硬,活动度差,与皮肤无粘连,可随吞咽运动略上下移动。②皮样囊肿:位置表浅,与皮肤粘连,质软。③鳃源性囊肿或瘘管:多位于颈前三角、胸锁乳突肌上中1/3囊性感,界限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有瘘管者,可向外开口于皮肤向内开口于梨状窝,常引起颈部反复化脓性感染。④囊性淋巴管瘤:为质软、壁薄、多囊性肿物,约75%好发于一侧颈部可逐渐增大,约1/3因感染或内出血导致肿物迅速增大,皮肤表面红肿或呈淡蓝色,多有压痛。本例囊肿位于颈动脉鞘内缘,上至喉部,下至胸廓入口处,呈直径4cm的球形,质软,与皮肤无粘连,不随吞咽运动而活动,皮肤表面未见凹陷及瘘管,提示可能为来源于第三、四鳃裂的鳃源性囊肿,术中梨状隐窝未见瘘管,考虑反复炎症已粘连或消退。有资料显示,小儿颈深部脓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本例血液培养出溶血孪生球菌,脓汁培养出流感嗜血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均为机会性感染细菌。该例早期感染可能为分娩过程及产后获得,血培养中的溶血孪生球菌可能来源于脓肿,而新生儿溶血孪生球菌血液感染国内外报道尚少见。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学习了,谢谢分享。。。
吴昊: 值得深讨的案例,看后再翻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