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临床误诊后经PET/CT确诊恶性淋巴瘤一例

我***琛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4-05-27 09:32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79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79岁

现病史

骶尾部肿瘤放射治疗后6个月,效果好,近十余天腰背部疼痛,复查CT时发现右肾占位,临床诊断右肾癌骶尾部转移。

查体

为了解全身情况,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PET/CT全身扫描。图像所见:右肾上极高代谢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标准化摄取值(SUV)约14~21,左胸锁乳突肌旁、右侧腋窝、右锁骨下窝、纵隔及双肺门、腹膜后、肠系膜、肝门、肝胃间隙、食管旁、盆腔内、双侧腹股沟区(右侧为著)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SUV范围9~24;右侧三角肌、右肩胛骨水平皮下脂肪组织内、右侧臀大肌、L2~L5水平左侧腰大肌及竖脊肌可见团块状多发高代谢软组织影,SUV约12~29。L1、L2椎体、棘突及相应水平椎管内、L4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约8~19。十二指肠及胰头部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分别为10~14及5~9。PET/CT

辅助检查

于右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所见:淋巴结结构破坏,其内为中、大的淋巴样细胞,核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染色质粗,部分可见核仁,核分裂易见。CKAE1/AE3(-)、CD20(+)、CD79a(+)、PXA唱5(-)、CD(散在小细胞+)、CD45RO(+)、CD43(散在+)、ALK(-)、CD30(-)、CD15(-)、EMA(-)。病理诊断:(右腹股沟)淋巴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支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治过程】

诊断结果

考虑上述部位多发恶性淋巴瘤。

【其他】


【讨论】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合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在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每年至少超过25000例,而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11~18)/10万。根据临床及病理检查将本病主要分为霍奇金病和NHL两类,其中NHL又分T细胞型和B细胞型[1]。其恶性程度不一,在B细胞类型中有一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NHL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约占成人淋巴瘤的30%~40%[2],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过程呈侵袭性。PET/CT用于诊断肿瘤的优势之一是可以一次检查全身成像,了解全身情况,并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本例临床误诊的原因之一就是在CT没有了解全身情况之下而误认为是右肾癌转移至骶尾部。PET/CT对肿瘤疗效的观察有突出优势,该患者按淋巴瘤化疗方案化疗3个月后症状有所好转,复查CT(图3),右肾肿物明显减小,7个月后复查PET/CT图1及图4)全身情况好,病灶基本消失。Stumpe等[3]研究了50例淋巴瘤PET显像和CT扫描,NHL的PET/CT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100%、94%,CT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67%、73%,显然PET/CT较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而Freudenberg等[4]比较了PET/CT以及PET和CT对27例淋巴瘤患者的分期效果,发现三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3%、86%、78%。淋巴瘤的诊断主要靠活检,PET/CT通过清晰显示全身病变分布情况提示临床选择最合适病灶进行活检[4],PET/CT可发现早期的、微小病灶以及代谢活跃病灶,本例患者就是在PET/CT定位指导下行右侧腹股沟活检穿刺而确诊,从而避免因取到坏死组织而使活检失败。也避免了随后不必要的检查而少走弯路。PET/CT有利于判断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并提示预后。周前[5]指出淋巴瘤摄取脱氧葡萄糖的量与组织学分级成正比。Rodriguez等[6]指出高度恶性淋巴瘤的SUV较低度恶性淋巴瘤明显增高。此外,PET/CT还可以早期评价淋巴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治疗评估[7],无论是HD还是侵袭性NHL,PET/CT都比CT等常规检查具有更高准确性[1]。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