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2
0
收藏
分享

多原发癌一例误诊

z****e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6 15:10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60岁

【病案介绍】

主诉

女,60岁。
因右眼反复红、痛2周就诊。

现病史

期间应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症状无明显好转。1年前曾患左肺小细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

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界正常,听诊未闻及异常;左上肺叩诊实音,呼吸音低,左中下肺及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肝、脾不大。CT检查示左肺放射治疗后改变,纵隔窗示纵隔内可见多个增大的淋巴结;全身骨显像及头颅CT均未见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右眼虹膜肿物(肺癌转移可疑)。在局麻下行右眼虹膜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未侵及晶状体,肿物切除后肉眼见4mil×3mInx2mm大小的黑色肿物,光滑,中等硬度,表面无新生血管。

鉴别诊断

虹膜恶性黑色素瘤。告知患者病情,建议行右眼球摘除术,家属拒绝。术后右眼视力4.5,瞳孔不圆,颞侧虹膜扇形缺损。患者一般情况可,术后5天出院,门诊随访。多原发癌又名重复癌,较多见于消化道、头颈部等。国内报道发病率为0.35%~2.40%,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0.4%一10.7%。多原发癌于1879年由Billroth首先报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宿主易感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害因素长期**、遗传因素及内分泌因素有关。

【其他】


【眼科检查】 右眼视力4.7,左眼视力4.9;左眼外眼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清,虹膜10点至1点处可见一4m/n×3mm×2mlTI大小的圆形褐色肿物,向前生长并突出,颞侧前房变浅,房闪阴性,前房可见浮游物,晶体稍向后移位,瞳孔不圆,呈“D”形,对光反射稍差,眼底未见异常。
【测眼压】 右眼14.0mmHg,左眼16.0mmHg。右眼B超示:玻璃体清,未见视网膜脱落或占位性病变。
【病理所见】 低倍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巢状或弥散片状,间质为丰富的毛细血管,构成网状结构,细胞内、外均见散在黑色素颗粒;高倍镜下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多边形,密集,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异形明显,见裸核细胞及气球样细胞,有明显的病理性核分裂相。
【讨论】 目前多原发性癌发病有增多趋势,主要可能原因如下:①随着医学的进步多原发癌正在越来越多的得到诊断;②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发生第2肿瘤的概率增加;③肿瘤放化疗增加也会导致多原发癌数量的增多;④暴露于相同致癌物质的器官系统转化为恶性肿瘤的概率增加。多原发癌诊断标准为每个癌必须***存在,各自具有独特的病理学形态,2个或2个以上癌灶间需有一定距离的正常黏膜间隔,可明确排除转移或复发。根据第1与第2原发癌确诊时间不同,将多原发癌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二者确诊时间相同或二者确诊时间相隔不超过6个月)和异时性多原发癌(二者确诊时间相隔6个月以上)。如果二者组织学类型不同,即可诊断为多原发癌,若组织学类型相同,就需进行癌与转移癌的鉴别。本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符合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多原发癌与转移癌的治疗有根本区别,转移癌多以放疗、化疗为主,而多原发癌治疗原则是在患者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首选根治性手术治疗。临床医师往往只重视第1原发癌的诊断与治疗,而对多器官发生的第2原发癌肿的某些迹象缺乏警惕性,因而易造成误诊、漏诊,贻误治疗。提示临床医师对多原发癌应有较高的认识和警惕性,以正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只要分别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多原发癌仍有较好的预后。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m****8 我爱企鹅

右眼视力4.7,左眼视力4.9;左眼外眼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清,虹膜10点至1点处可见一4 m/n×3 mm×2 mlTI大小的圆形褐色肿物,向前生长并突出,颞侧前房变浅,房闪阴性,前房可见浮游物,晶体稍向后移位,瞳孔不圆,呈“D”形,对光反射稍差,眼底未见异常。

m****8 我爱企鹅

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界正常,听诊未闻及异常;左上肺叩诊实音,呼吸音低,左中下肺及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肝、脾不大。CT检查示左肺放射治疗后改变,纵隔窗示纵隔内可见多个增大的淋巴结;全身骨显像及头颅CT均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