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9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6-12-17 22:33
【基本信息】男,22岁,建筑工人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好啊
初诊:麻疹。发热3天,初疹3天,出疹时高热。稽留热,班丘疹,成人初疹可不典型。鉴别:1伤寒:脾大,稽留热,不支持,无缓脉,无玫瑰疹,血常规是否有wbc减少,外斐实验。2大叶性肺炎,稽留热,湿啰音。
同意楼上的
这病不见啊,谢谢
还是考虑地方性斑疹伤寒,发热在38~40℃,呈稽留热,皮疹较少
诊断1.流行性出血热 2扁桃体炎并肺部感染 3.伤寒
开始也是考虑斑疹伤寒后来改动了
从病史可初诊;斑疹伤寒合并肺炎,但还要和出血热鉴别. 进一步完善血尿常规.外裴氏反应.X线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没有想到,学习了
初步诊断? 应该是斑疹性伤寒 还需做什麽检查? 血尿常规 血清免疫学试验 外斐试验 ]
胸片查一下,可能是肺结核。
初步诊断:1、斑疹伤寒合并肺炎 2、扁桃体炎 进一步检查 血、尿常规,外斐氏反应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病原体分离,X线胸片等。 ]
:明显的出血热诊断,再要做一些血常规检, ]
答案的解释: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前者又称虱型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后者又称蚤型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21天,多为 10~12天。表现有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 、眼球结膜充血 ,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耳鸣、谵妄、狂躁,甚至昏迷。可有脉搏增快或中毒性心肌炎。多于病期第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以后可变为出血性 ,并有脾肿大 。 地方性斑疹伤寒上述表现较轻。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当地有本病流行、有虱寄生及叮咬史等)和典型临床表现。确诊可作血清学检查如外斐氏反应等及立克次氏体分离。四环素或氯霉素治疗有特效。预防采取以灭虱、灭鼠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两个病种。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埃及从山羊中分离到普氏立克次体,美国从飞松鼠中分离到普氏立克次体,但流行性斑疹伤寒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还证据不足。流行性斑疹伤寒仍然属于人-虱-人传播的疾病,人是唯一的宿主,体虱是传播媒介。普氏立克次体在体虱胃肠道上皮细胞中生长繁殖,经虱粪排出体外,虱粪污染人皮肤破损处引起感染发病。在发达国家由于生活水平高,卫生条件好,有条件经常洗澡,常换衣服,防止体虱生长,因此得到有效控制。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衣虱孳生的人群中,时有流行。在我国最后一次流行是在70年代末云南省昭通地区。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引起的,鼠类是贮存宿主,印鼠客蚤是传播媒介,人是受害者。呈鼠―蚤―人传播循环。但丘福禧等从热带鼠螨中也分离到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是全世界性的,凡是有老鼠和跳蚤的地方都可能有地方性斑疹伤寒疫源地的存在。发达国家报告病例数较少。我国**有三次流行高峰:第一次1950~1952年,为流行性和地方性混合流行,以云南最严重。第二次流行高峰除**外,28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病。第三次流行高峰自1980~1984年。国内自80年代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97年开始回升。 治疗原则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治疗原则是一样的,都采取一般护理,对症治疗和特效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特效药首选强力霉素、四环素簇的药物均有一定效果。 诊断标准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1. 流行病学:冬春季发病,有衣虱感染史; 2. 临床症状:突然高烧并伴有剧烈头痛; 3. 体征:80%以上的患者4~7日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2~5mm,压之退 色,一周后变为暗红色或紫癜样皮损,压之不褪色; 4. 实验室诊断: 4.1血清学诊断:室温补体结合试验(CF):普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滴度大于莫氏立克次体抗体滴度二倍以上,一次血清抗体滴度≥1∶32,双份血清恢复期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可确诊为现患病例。 4.2病原学诊断:从发热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普氏立克次体或从发热期患者血标本中扩增出普氏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片段。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1.流行病学:多数秋冬季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有家鼠接触史或居住场所有大量家鼠、蚤或有宠物猫。 2.临床症状:突然发热伴有剧烈头痛; 3.体征:发热在38~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皮疹较少或不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常不明显。 4.实验室诊断 4.1血清学诊断: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CF):抗莫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高于抗普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2倍以上,且抗体滴度达1∶32以上,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 4.2病原学诊断:从发热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莫氏立克次体,或从发热期 血标本中扩增出莫氏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片段。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二)症状和体征: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三)物理检查: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四)并发症: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肿胀和坏疽。有时可出现神经**症状,有的昏迷、迟钝、呆傻,有的兴奋。 ]
地方性斑疹伤寒? 依据:建筑工人,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一般较差.可能有鼠蚤为媒介而感染.症状及体征符合本病的特点.(疲乏纳差头痛等呈稽留或弛张热,一般在39度左右伴全身酸痛显著头痛结膜充血等,脾肿大.咳嗽,双肺少许湿啰音.)至于偏重考虑为地方性而不是流行性的.是因为这个病人的神经症状较轻.皮疹也不是出血性的. 进一步检查: 外斐试验,有条件的话加做补结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等. ]
]
一初步诊断,斑诊伤寒(并发支气管肺炎)二检查.血象.胸片.伤寒杆菌培养.肥达试验 ]
住院三天仍然稽留高热,肺部体征与症状程度不平行,需要考虑伤寒,完善肥达氏试验。 ]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诊断依据:高热,头痛,扁桃体肿大2度,轻度脾脏肿大,皮肤斑丘疹. 鉴别诊断: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继发于中耳炎,肺炎. 结核性脑膜炎,有结核病史,脑脊液呈毛玻璃样. 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病程长. 这三种脑膜炎都没有皮肤斑点. 治疗:首选B内酰胺类做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会不会是传染病哪一类!我头几天也碰到一个!发热8天!连续用头孢三秦加青霉素没效!左氧也用!就是体温降不下来!肥达实验1:80 b超就是脾肿大!最后还是氯霉素用了两天搞定!最后还是考虑恙虫吧病!
版权所有:珠海横琴杏林普康综合门诊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全部评论
好啊
初诊:麻疹。发热3天,初疹3天,出疹时高热。稽留热,班丘疹,成人初疹可不典型。鉴别:1伤寒:脾大,稽留热,不支持,无缓脉,无玫瑰疹,血常规是否有wbc减少,外斐实验。2大叶性肺炎,稽留热,湿啰音。
同意楼上的
这病不见啊,谢谢
还是考虑地方性斑疹伤寒,发热在38~40℃,呈稽留热,皮疹较少
诊断1.流行性出血热 2扁桃体炎并肺部感染 3.伤寒
开始也是考虑斑疹伤寒后来改动了
从病史可初诊;斑疹伤寒合并肺炎,但还要和出血热鉴别. 进一步完善血尿常规.外裴氏反应.X线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没有想到,学习了
初步诊断? 应该是斑疹性伤寒 还需做什麽检查? 血尿常规 血清免疫学试验 外斐试验 ]
胸片查一下,可能是肺结核。
初步诊断:1、斑疹伤寒合并肺炎 2、扁桃体炎 进一步检查 血、尿常规,外斐氏反应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病原体分离,X线胸片等。 ]
:明显的出血热诊断,再要做一些血常规检, ]
答案的解释: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前者又称虱型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后者又称蚤型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21天,多为 10~12天。表现有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 、眼球结膜充血 ,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耳鸣、谵妄、狂躁,甚至昏迷。可有脉搏增快或中毒性心肌炎。多于病期第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以后可变为出血性 ,并有脾肿大 。 地方性斑疹伤寒上述表现较轻。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当地有本病流行、有虱寄生及叮咬史等)和典型临床表现。确诊可作血清学检查如外斐氏反应等及立克次氏体分离。四环素或氯霉素治疗有特效。预防采取以灭虱、灭鼠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两个病种。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埃及从山羊中分离到普氏立克次体,美国从飞松鼠中分离到普氏立克次体,但流行性斑疹伤寒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还证据不足。流行性斑疹伤寒仍然属于人-虱-人传播的疾病,人是唯一的宿主,体虱是传播媒介。普氏立克次体在体虱胃肠道上皮细胞中生长繁殖,经虱粪排出体外,虱粪污染人皮肤破损处引起感染发病。在发达国家由于生活水平高,卫生条件好,有条件经常洗澡,常换衣服,防止体虱生长,因此得到有效控制。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衣虱孳生的人群中,时有流行。在我国最后一次流行是在70年代末云南省昭通地区。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引起的,鼠类是贮存宿主,印鼠客蚤是传播媒介,人是受害者。呈鼠―蚤―人传播循环。但丘福禧等从热带鼠螨中也分离到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是全世界性的,凡是有老鼠和跳蚤的地方都可能有地方性斑疹伤寒疫源地的存在。发达国家报告病例数较少。我国**有三次流行高峰:第一次1950~1952年,为流行性和地方性混合流行,以云南最严重。第二次流行高峰除**外,28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病。第三次流行高峰自1980~1984年。国内自80年代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97年开始回升。 治疗原则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治疗原则是一样的,都采取一般护理,对症治疗和特效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特效药首选强力霉素、四环素簇的药物均有一定效果。 诊断标准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1. 流行病学:冬春季发病,有衣虱感染史; 2. 临床症状:突然高烧并伴有剧烈头痛; 3. 体征:80%以上的患者4~7日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2~5mm,压之退 色,一周后变为暗红色或紫癜样皮损,压之不褪色; 4. 实验室诊断: 4.1血清学诊断:室温补体结合试验(CF):普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滴度大于莫氏立克次体抗体滴度二倍以上,一次血清抗体滴度≥1∶32,双份血清恢复期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可确诊为现患病例。 4.2病原学诊断:从发热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普氏立克次体或从发热期患者血标本中扩增出普氏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片段。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1.流行病学:多数秋冬季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有家鼠接触史或居住场所有大量家鼠、蚤或有宠物猫。 2.临床症状:突然发热伴有剧烈头痛; 3.体征:发热在38~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皮疹较少或不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常不明显。 4.实验室诊断 4.1血清学诊断: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CF):抗莫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高于抗普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2倍以上,且抗体滴度达1∶32以上,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 4.2病原学诊断:从发热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莫氏立克次体,或从发热期 血标本中扩增出莫氏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片段。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二)症状和体征: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三)物理检查: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四)并发症: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肿胀和坏疽。有时可出现神经**症状,有的昏迷、迟钝、呆傻,有的兴奋。 ]
地方性斑疹伤寒? 依据:建筑工人,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一般较差.可能有鼠蚤为媒介而感染.症状及体征符合本病的特点.(疲乏纳差头痛等呈稽留或弛张热,一般在39度左右伴全身酸痛显著头痛结膜充血等,脾肿大.咳嗽,双肺少许湿啰音.)至于偏重考虑为地方性而不是流行性的.是因为这个病人的神经症状较轻.皮疹也不是出血性的. 进一步检查: 外斐试验,有条件的话加做补结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等. ]
]
一初步诊断,斑诊伤寒(并发支气管肺炎)二检查.血象.胸片.伤寒杆菌培养.肥达试验 ]
住院三天仍然稽留高热,肺部体征与症状程度不平行,需要考虑伤寒,完善肥达氏试验。 ]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诊断依据:高热,头痛,扁桃体肿大2度,轻度脾脏肿大,皮肤斑丘疹. 鉴别诊断: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继发于中耳炎,肺炎. 结核性脑膜炎,有结核病史,脑脊液呈毛玻璃样. 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病程长. 这三种脑膜炎都没有皮肤斑点. 治疗:首选B内酰胺类做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会不会是传染病哪一类!我头几天也碰到一个!发热8天!连续用头孢三秦加青霉素没效!左氧也用!就是体温降不下来!肥达实验1:80 b超就是脾肿大!最后还是氯霉素用了两天搞定!最后还是考虑恙虫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