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其他
2
1
收藏
分享

儿科病例:肺炎支原体肺炎

豪******致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6-12-21 18:33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12岁

【病案介绍】

主诉

【讨论】 本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口腔、外阴糜烂1年,激素治疗无效;咳嗽、气短3个月,并进行性加重;(3)血气示II型呼吸衰竭,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性病变,对气道无明显压迫。入院时诊断:(1)纵隔肿瘤是主要问题,它可能来源于淋巴系统,需要手术治疗;(2)皮肤、黏膜病变可能是免疫病或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需请皮科会诊行皮肤黏膜活检;(3)II型呼吸衰竭用肿瘤的局部压迫难以解释,可能是呼吸肌疲劳所致。鉴别诊断包括肺部感染、AIDS、肺癌、纵隔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或系统性血管炎)等。PNP是一种获得性大疱性疾病,由Anhalt等于1990年首先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至今已有5例**。其皮肤病变特点为:(1)多处较严重的黏膜损害,表现为难治性口炎(90%),疼痛性、糜烂性眼结膜炎,外阴、支气管、食道及肠道黏膜损害等;(2)皮损为多行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结痂、多形红斑样的靶形损害、扁平苔藓样皮损等,有瘙痒。其组织病理特点:(1)棘层松解:出现在基底细胞层上及棘细胞上层;(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表皮内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免疫荧光显示:(1)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于棘细胞间和基底膜带;(2)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IgG沉积于棘细胞间及基底膜带。PNP的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1)多形性皮肤黏膜的损害;(2)内脏肿瘤;(3)典型的血清免疫沉淀试验阳性。2.次要标准:(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3)至少一个受累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确诊标准: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至少2条次要标准。该患者病程中曾多次查ANA及dsDNA抗体阳性,结合其有口腔、外阴黏膜病变,的确应想到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但有以下不支持点:(1)皮肤黏膜病变顽固,激素疗效差;(2)ANA虽阳性,但不是常见于SLE的均质型或核周型,而是细胞骨架型;(3)dsDNAFarr氏法强阳性,但IIF法阴性,而IIF法阳性对SLE更具诊断意义;(4)病情明显活动,但补体正常;(5)结缔组织病(CTD)在SLE可以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但表现为局限性异常增大淋巴结者罕见。因此,该患者不能诊断CTD.随着对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深入了解,不是所有抗体阳性者都是CTD.文献报道,dsDNA抗体亦可在肿瘤患者血中检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至此,诊断明确为:纵隔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为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无创通气,我们试图行手术治疗和纵隔肿物穿刺明确肿瘤类型并化疗,但家属最终决定自动出院。点评患者为年轻女性,呼吸衰竭,伴突出的皮肤黏膜损害,舌尖大溃疡形成,ANA和dsDNA阳性,入院时首先考虑结缔组织病。但病人有纵隔肿瘤,经皮科会诊和抗体检测及皮肤活检证实为副肿瘤性天疱疮,并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呼吸衰竭。副肿瘤性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病例的诊断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症的认识。另外,在肿瘤和感染时可以出现部分自身抗体的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

现病史

【讨论】 本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口腔、外阴糜烂1年,激素治疗无效;咳嗽、气短3个月,并进行性加重;(3)血气示II型呼吸衰竭,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性病变,对气道无明显压迫。入院时诊断:(1)纵隔肿瘤是主要问题,它可能来源于淋巴系统,需要手术治疗;(2)皮肤、黏膜病变可能是免疫病或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需请皮科会诊行皮肤黏膜活检;(3)II型呼吸衰竭用肿瘤的局部压迫难以解释,可能是呼吸肌疲劳所致。鉴别诊断包括肺部感染、AIDS、肺癌、纵隔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或系统性血管炎)等。PNP是一种获得性大疱性疾病,由Anhalt等于1990年首先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至今已有5例**。其皮肤病变特点为:(1)多处较严重的黏膜损害,表现为难治性口炎(90%),疼痛性、糜烂性眼结膜炎,外阴、支气管、食道及肠道黏膜损害等;(2)皮损为多行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结痂、多形红斑样的靶形损害、扁平苔藓样皮损等,有瘙痒。其组织病理特点:(1)棘层松解:出现在基底细胞层上及棘细胞上层;(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表皮内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免疫荧光显示:(1)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于棘细胞间和基底膜带;(2)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IgG沉积于棘细胞间及基底膜带。PNP的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1)多形性皮肤黏膜的损害;(2)内脏肿瘤;(3)典型的血清免疫沉淀试验阳性。2.次要标准:(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3)至少一个受累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确诊标准: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至少2条次要标准。该患者病程中曾多次查ANA及dsDNA抗体阳性,结合其有口腔、外阴黏膜病变,的确应想到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但有以下不支持点:(1)皮肤黏膜病变顽固,激素疗效差;(2)ANA虽阳性,但不是常见于SLE的均质型或核周型,而是细胞骨架型;(3)dsDNAFarr氏法强阳性,但IIF法阴性,而IIF法阳性对SLE更具诊断意义;(4)病情明显活动,但补体正常;(5)结缔组织病(CTD)在SLE可以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但表现为局限性异常增大淋巴结者罕见。因此,该患者不能诊断CTD.随着对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深入了解,不是所有抗体阳性者都是CTD.文献报道,dsDNA抗体亦可在肿瘤患者血中检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至此,诊断明确为:纵隔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为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无创通气,我们试图行手术治疗和纵隔肿物穿刺明确肿瘤类型并化疗,但家属最终决定自动出院。点评患者为年轻女性,呼吸衰竭,伴突出的皮肤黏膜损害,舌尖大溃疡形成,ANA和dsDNA阳性,入院时首先考虑结缔组织病。但病人有纵隔肿瘤,经皮科会诊和抗体检测及皮肤活检证实为副肿瘤性天疱疮,并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呼吸衰竭。副肿瘤性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病例的诊断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症的认识。另外,在肿瘤和感染时可以出现部分自身抗体的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

既往史

【讨论】 本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口腔、外阴糜烂1年,激素治疗无效;咳嗽、气短3个月,并进行性加重;(3)血气示II型呼吸衰竭,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性病变,对气道无明显压迫。入院时诊断:(1)纵隔肿瘤是主要问题,它可能来源于淋巴系统,需要手术治疗;(2)皮肤、黏膜病变可能是免疫病或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需请皮科会诊行皮肤黏膜活检;(3)II型呼吸衰竭用肿瘤的局部压迫难以解释,可能是呼吸肌疲劳所致。鉴别诊断包括肺部感染、AIDS、肺癌、纵隔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或系统性血管炎)等。PNP是一种获得性大疱性疾病,由Anhalt等于1990年首先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至今已有5例**。其皮肤病变特点为:(1)多处较严重的黏膜损害,表现为难治性口炎(90%),疼痛性、糜烂性眼结膜炎,外阴、支气管、食道及肠道黏膜损害等;(2)皮损为多行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结痂、多形红斑样的靶形损害、扁平苔藓样皮损等,有瘙痒。其组织病理特点:(1)棘层松解:出现在基底细胞层上及棘细胞上层;(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表皮内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免疫荧光显示:(1)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于棘细胞间和基底膜带;(2)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IgG沉积于棘细胞间及基底膜带。PNP的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1)多形性皮肤黏膜的损害;(2)内脏肿瘤;(3)典型的血清免疫沉淀试验阳性。2.次要标准:(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3)至少一个受累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确诊标准: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至少2条次要标准。该患者病程中曾多次查ANA及dsDNA抗体阳性,结合其有口腔、外阴黏膜病变,的确应想到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但有以下不支持点:(1)皮肤黏膜病变顽固,激素疗效差;(2)ANA虽阳性,但不是常见于SLE的均质型或核周型,而是细胞骨架型;(3)dsDNAFarr氏法强阳性,但IIF法阴性,而IIF法阳性对SLE更具诊断意义;(4)病情明显活动,但补体正常;(5)结缔组织病(CTD)在SLE可以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但表现为局限性异常增大淋巴结者罕见。因此,该患者不能诊断CTD.随着对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深入了解,不是所有抗体阳性者都是CTD.文献报道,dsDNA抗体亦可在肿瘤患者血中检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至此,诊断明确为:纵隔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为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无创通气,我们试图行手术治疗和纵隔肿物穿刺明确肿瘤类型并化疗,但家属最终决定自动出院。点评患者为年轻女性,呼吸衰竭,伴突出的皮肤黏膜损害,舌尖大溃疡形成,ANA和dsDNA阳性,入院时首先考虑结缔组织病。但病人有纵隔肿瘤,经皮科会诊和抗体检测及皮肤活检证实为副肿瘤性天疱疮,并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呼吸衰竭。副肿瘤性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病例的诊断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症的认识。另外,在肿瘤和感染时可以出现部分自身抗体的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

个人史

【讨论】 本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口腔、外阴糜烂1年,激素治疗无效;咳嗽、气短3个月,并进行性加重;(3)血气示II型呼吸衰竭,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性病变,对气道无明显压迫。入院时诊断:(1)纵隔肿瘤是主要问题,它可能来源于淋巴系统,需要手术治疗;(2)皮肤、黏膜病变可能是免疫病或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需请皮科会诊行皮肤黏膜活检;(3)II型呼吸衰竭用肿瘤的局部压迫难以解释,可能是呼吸肌疲劳所致。鉴别诊断包括肺部感染、AIDS、肺癌、纵隔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或系统性血管炎)等。PNP是一种获得性大疱性疾病,由Anhalt等于1990年首先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至今已有5例**。其皮肤病变特点为:(1)多处较严重的黏膜损害,表现为难治性口炎(90%),疼痛性、糜烂性眼结膜炎,外阴、支气管、食道及肠道黏膜损害等;(2)皮损为多行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结痂、多形红斑样的靶形损害、扁平苔藓样皮损等,有瘙痒。其组织病理特点:(1)棘层松解:出现在基底细胞层上及棘细胞上层;(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表皮内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免疫荧光显示:(1)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于棘细胞间和基底膜带;(2)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IgG沉积于棘细胞间及基底膜带。PNP的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1)多形性皮肤黏膜的损害;(2)内脏肿瘤;(3)典型的血清免疫沉淀试验阳性。2.次要标准:(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3)至少一个受累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确诊标准: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至少2条次要标准。该患者病程中曾多次查ANA及dsDNA抗体阳性,结合其有口腔、外阴黏膜病变,的确应想到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但有以下不支持点:(1)皮肤黏膜病变顽固,激素疗效差;(2)ANA虽阳性,但不是常见于SLE的均质型或核周型,而是细胞骨架型;(3)dsDNAFarr氏法强阳性,但IIF法阴性,而IIF法阳性对SLE更具诊断意义;(4)病情明显活动,但补体正常;(5)结缔组织病(CTD)在SLE可以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但表现为局限性异常增大淋巴结者罕见。因此,该患者不能诊断CTD.随着对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深入了解,不是所有抗体阳性者都是CTD.文献报道,dsDNA抗体亦可在肿瘤患者血中检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至此,诊断明确为:纵隔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为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无创通气,我们试图行手术治疗和纵隔肿物穿刺明确肿瘤类型并化疗,但家属最终决定自动出院。点评患者为年轻女性,呼吸衰竭,伴突出的皮肤黏膜损害,舌尖大溃疡形成,ANA和dsDNA阳性,入院时首先考虑结缔组织病。但病人有纵隔肿瘤,经皮科会诊和抗体检测及皮肤活检证实为副肿瘤性天疱疮,并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呼吸衰竭。副肿瘤性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病例的诊断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症的认识。另外,在肿瘤和感染时可以出现部分自身抗体的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

查体

【讨论】 本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口腔、外阴糜烂1年,激素治疗无效;咳嗽、气短3个月,并进行性加重;(3)血气示II型呼吸衰竭,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性病变,对气道无明显压迫。入院时诊断:(1)纵隔肿瘤是主要问题,它可能来源于淋巴系统,需要手术治疗;(2)皮肤、黏膜病变可能是免疫病或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需请皮科会诊行皮肤黏膜活检;(3)II型呼吸衰竭用肿瘤的局部压迫难以解释,可能是呼吸肌疲劳所致。鉴别诊断包括肺部感染、AIDS、肺癌、纵隔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或系统性血管炎)等。PNP是一种获得性大疱性疾病,由Anhalt等于1990年首先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至今已有5例**。其皮肤病变特点为:(1)多处较严重的黏膜损害,表现为难治性口炎(90%),疼痛性、糜烂性眼结膜炎,外阴、支气管、食道及肠道黏膜损害等;(2)皮损为多行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结痂、多形红斑样的靶形损害、扁平苔藓样皮损等,有瘙痒。其组织病理特点:(1)棘层松解:出现在基底细胞层上及棘细胞上层;(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表皮内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免疫荧光显示:(1)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于棘细胞间和基底膜带;(2)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IgG沉积于棘细胞间及基底膜带。PNP的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1)多形性皮肤黏膜的损害;(2)内脏肿瘤;(3)典型的血清免疫沉淀试验阳性。2.次要标准:(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3)至少一个受累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确诊标准: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至少2条次要标准。该患者病程中曾多次查ANA及dsDNA抗体阳性,结合其有口腔、外阴黏膜病变,的确应想到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但有以下不支持点:(1)皮肤黏膜病变顽固,激素疗效差;(2)ANA虽阳性,但不是常见于SLE的均质型或核周型,而是细胞骨架型;(3)dsDNAFarr氏法强阳性,但IIF法阴性,而IIF法阳性对SLE更具诊断意义;(4)病情明显活动,但补体正常;(5)结缔组织病(CTD)在SLE可以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但表现为局限性异常增大淋巴结者罕见。因此,该患者不能诊断CTD.随着对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深入了解,不是所有抗体阳性者都是CTD.文献报道,dsDNA抗体亦可在肿瘤患者血中检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至此,诊断明确为:纵隔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为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无创通气,我们试图行手术治疗和纵隔肿物穿刺明确肿瘤类型并化疗,但家属最终决定自动出院。点评患者为年轻女性,呼吸衰竭,伴突出的皮肤黏膜损害,舌尖大溃疡形成,ANA和dsDNA阳性,入院时首先考虑结缔组织病。但病人有纵隔肿瘤,经皮科会诊和抗体检测及皮肤活检证实为副肿瘤性天疱疮,并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呼吸衰竭。副肿瘤性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病例的诊断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症的认识。另外,在肿瘤和感染时可以出现部分自身抗体的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

辅助检查

【讨论】 本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口腔、外阴糜烂1年,激素治疗无效;咳嗽、气短3个月,并进行性加重;(3)血气示II型呼吸衰竭,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性病变,对气道无明显压迫。入院时诊断:(1)纵隔肿瘤是主要问题,它可能来源于淋巴系统,需要手术治疗;(2)皮肤、黏膜病变可能是免疫病或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需请皮科会诊行皮肤黏膜活检;(3)II型呼吸衰竭用肿瘤的局部压迫难以解释,可能是呼吸肌疲劳所致。鉴别诊断包括肺部感染、AIDS、肺癌、纵隔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或系统性血管炎)等。PNP是一种获得性大疱性疾病,由Anhalt等于1990年首先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至今已有5例**。其皮肤病变特点为:(1)多处较严重的黏膜损害,表现为难治性口炎(90%),疼痛性、糜烂性眼结膜炎,外阴、支气管、食道及肠道黏膜损害等;(2)皮损为多行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结痂、多形红斑样的靶形损害、扁平苔藓样皮损等,有瘙痒。其组织病理特点:(1)棘层松解:出现在基底细胞层上及棘细胞上层;(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表皮内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免疫荧光显示:(1)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于棘细胞间和基底膜带;(2)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IgG沉积于棘细胞间及基底膜带。PNP的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1)多形性皮肤黏膜的损害;(2)内脏肿瘤;(3)典型的血清免疫沉淀试验阳性。2.次要标准:(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3)至少一个受累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确诊标准: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至少2条次要标准。该患者病程中曾多次查ANA及dsDNA抗体阳性,结合其有口腔、外阴黏膜病变,的确应想到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但有以下不支持点:(1)皮肤黏膜病变顽固,激素疗效差;(2)ANA虽阳性,但不是常见于SLE的均质型或核周型,而是细胞骨架型;(3)dsDNAFarr氏法强阳性,但IIF法阴性,而IIF法阳性对SLE更具诊断意义;(4)病情明显活动,但补体正常;(5)结缔组织病(CTD)在SLE可以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但表现为局限性异常增大淋巴结者罕见。因此,该患者不能诊断CTD.随着对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深入了解,不是所有抗体阳性者都是CTD.文献报道,dsDNA抗体亦可在肿瘤患者血中检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至此,诊断明确为:纵隔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为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无创通气,我们试图行手术治疗和纵隔肿物穿刺明确肿瘤类型并化疗,但家属最终决定自动出院。点评患者为年轻女性,呼吸衰竭,伴突出的皮肤黏膜损害,舌尖大溃疡形成,ANA和dsDNA阳性,入院时首先考虑结缔组织病。但病人有纵隔肿瘤,经皮科会诊和抗体检测及皮肤活检证实为副肿瘤性天疱疮,并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呼吸衰竭。副肿瘤性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病例的诊断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症的认识。另外,在肿瘤和感染时可以出现部分自身抗体的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

【其他】


【讨论】 本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口腔、外阴糜烂1年,激素治疗无效;咳嗽、气短3个月,并进行性加重;(3)血气示II型呼吸衰竭,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性病变,对气道无明显压迫。入院时诊断:(1)纵隔肿瘤是主要问题,它可能来源于淋巴系统,需要手术治疗;(2)皮肤、黏膜病变可能是免疫病或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需请皮科会诊行皮肤黏膜活检;(3)II型呼吸衰竭用肿瘤的局部压迫难以解释,可能是呼吸肌疲劳所致。鉴别诊断包括肺部感染、AIDS、肺癌、纵隔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或系统性血管炎)等。PNP是一种获得性大疱性疾病,由Anhalt等于1990年首先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至今已有5例**。其皮肤病变特点为:(1)多处较严重的黏膜损害,表现为难治性口炎(90%),疼痛性、糜烂性眼结膜炎,外阴、支气管、食道及肠道黏膜损害等;(2)皮损为多行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结痂、多形红斑样的靶形损害、扁平苔藓样皮损等,有瘙痒。其组织病理特点:(1)棘层松解:出现在基底细胞层上及棘细胞上层;(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表皮内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免疫荧光显示:(1)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于棘细胞间和基底膜带;(2)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IgG沉积于棘细胞间及基底膜带。PNP的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1)多形性皮肤黏膜的损害;(2)内脏肿瘤;(3)典型的血清免疫沉淀试验阳性。2.次要标准:(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3)至少一个受累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确诊标准: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至少2条次要标准。该患者病程中曾多次查ANA及dsDNA抗体阳性,结合其有口腔、外阴黏膜病变,的确应想到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但有以下不支持点:(1)皮肤黏膜病变顽固,激素疗效差;(2)ANA虽阳性,但不是常见于SLE的均质型或核周型,而是细胞骨架型;(3)dsDNAFarr氏法强阳性,但IIF法阴性,而IIF法阳性对SLE更具诊断意义;(4)病情明显活动,但补体正常;(5)结缔组织病(CTD)在SLE可以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但表现为局限性异常增大淋巴结者罕见。因此,该患者不能诊断CTD.随着对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的深入了解,不是所有抗体阳性者都是CTD.文献报道,dsDNA抗体亦可在肿瘤患者血中检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至此,诊断明确为:纵隔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为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无创通气,我们试图行手术治疗和纵隔肿物穿刺明确肿瘤类型并化疗,但家属最终决定自动出院。点评患者为年轻女性,呼吸衰竭,伴突出的皮肤黏膜损害,舌尖大溃疡形成,ANA和dsDNA阳性,入院时首先考虑结缔组织病。但病人有纵隔肿瘤,经皮科会诊和抗体检测及皮肤活检证实为副肿瘤性天疱疮,并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导致呼吸衰竭。副肿瘤性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病例的诊断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症的认识。另外,在肿瘤和感染时可以出现部分自身抗体的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w****n 我爱企鹅

很不错

不******来 新手达人

好哒ヾ(Ő∀Ő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