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0
0
收藏
分享

机器人***定位摘除脑囊虫治愈癫痫1例

发布人:

b****2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31 21:33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44岁,右利手。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马XX,男性,44岁,右利手。
因" 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年,发作性右上肢抽搐半年"于2015年11月4日入**第306医院神经外科,

查体

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言语流利,右侧上肢痛觉略减退,肌力IV级,余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CT检查提示脑内多发囊虫钙化,左侧中央前回处钙化周围轻度水肿,MRI检查提示虫**于中央前回皮层下1 cm处(图1)。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经积极术前准备,各项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无手术禁忌,经科内讨论决定实施机器人***脑内囊虫摘除术,于2015年11月9日在全麻下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下脑囊虫摘除术。手术前,病人在清醒状态下头部粘贴四枚标志点,然后行CT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Remebot主控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术者将患者左侧运动区相邻的两个钙化点为手术靶点,第一靶点为外侧钙化点,第二靶点为近中线处钙化点,分别规划手术路径,确定距二个靶点最近的二处入颅点(图2)。绿线为第一靶点穿刺路径,红线为第二靶点穿刺路径患者全麻后平卧于手术床,头架固定头位,Remebot与手术头架固连。机械臂归零位后分别在手术区域右、左、前、后四个方位注册,然后用标定针分别对头部的四个标志点进行注册,实现患者图像空间与手术操作空间的相互映射。分别在图像空间进行二个靶点的手术模拟,确认机械臂运动轨迹安全后,首先按第一靶点启动机械臂,标记入颅点,机械臂返回;然后再按第二靶点启动机械臂并标记入颅点,以二个入颅点为中心设计手术直切口,长度为5 cm。切口设计完毕后,机械臂回归消毒位,常规消毒铺巾,机械臂套无菌罩。再次启动机械臂定位第二靶点,按机械臂导向经皮钻颅穿刺到达第二靶点后,拔除穿刺针,机械臂回归消毒位。沿设计切口切开头皮直达骨膜,钝性分离骨膜,牵开器牵开,近中线处钻骨孔,铣刀铣开颅骨约3 cm×3 cm大小,经皮穿刺孔位于骨瓣中心偏中线侧,以确保第一靶点与第二靶点连线的中点位于骨瓣中心。硬脑膜四周悬吊。在手术显微镜下以穿刺孔为中心向四周剪开硬脑膜,除穿刺孔外,脑组织色泽与质地均正常,并可见中央沟静脉,皮层穿刺点(第二靶点穿刺道入皮层的位置)位于其后方中央后回(感觉区)前缘。穿刺点前方中央沟静脉后部切开蛛网膜,向下探查约1 cm后,可见脑沟内中央前回(运动区)后部软脑膜下囊性肿物,质地较韧,机械臂重复定位显示第二靶点位置与虫**置相符,误差不超过1mm。锐性剪开软脑膜,以神经剥离匙向外侧(第一靶点处)分离,见2个囊虫虫体相连,紧贴于软脑膜下,予以一并摘除,切除的囊虫虫体及与之相连的软脑膜,共约0.8×1.8 cm,见图3。 彻底止血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及皮下组织,皮内缝合头皮。手术操作顺利,机械臂运动轨迹安全,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定位精准可靠,无任何意外情况发生,安全性好。患者术后1小时麻醉清醒时,语言功能正常左侧肢体活动良好,右上肢肌力II级,右下肢IV级。术后3小时左侧上、下肢肌力均恢复至IV级。术后5天所有肌力均恢复正常。左上臂麻木感消失。术后10天未再发生抽搐现象,右手可正常写字。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图4),于2015年11月20日痊愈出院。术后随访,癫痫发作完全消失。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