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嗜肝病毒可合并病毒性肝炎

发布人:

乌***吧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6 15:10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8个月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8个月。
2000年3月22疆因发热、拒食、皮肤黄染伴四肢皮肤脱屑lO天门诊以“先天搀毒”收入我院感染秘。

现病史

患者于2--6年3月l2日出现发热,然温38;5℃,无畏寒、寒颤,四肢及臀部出现红色粟粒疹、后渐融合秀斑片状和大片红斑,不时出现拒食,嗜缝,皮肤黄染,赴某尼童医院查蛊常规白细胞80×/i虮咀色素叼g/L,中性粒细胞45。3%,淋巴细胞50。5%,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跨片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7l阳A)阳性,拟诊“先天梅毒”转入我院。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诊疗结局及随访  患几经更昔洛韦(5mg/kg)+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1mg/kg)+丙种球蛋白(1周)+门冬氨酸钾镁四联疗法及支持治疗,症状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腹水消失。经75天的治疗患儿一般情况恢复,肝功恢复正常出院。出院3个月、6个月随访患儿发育正常,一般情况良好。未再出现发热及病情反复。

【其他】


【家族史】 患儿父亲有病变,母亲提前16天剖腹产。
【处理】   二、第一次查厉  (一)住院医师此患儿①亚急性起病;②皮肤、黏膜损害:肛周片状红斑肢皮肤脱屑;③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嗜睡、精神萎靡;④其父2年前有冶游史,性。根据以上病例特点该患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成立。但患儿发热、黄疸、肝脾肿大不能用先天性梅毒解释,应考虑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此病可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应检查除外。  (二)主治医师同意住院医师的分析,该患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成立。但患儿发热、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可由先天性梅毒本身引起,也可由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引起,其他引起黄疸的原因如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根据现有检查无支持依据。可暂时予以驱梅及保肝支持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分析。  (三)副主任医师患儿急性起病,表现为①发热、黄疸、肝脾肿大;②皮肤、黏膜损害:肛周、臀部红斑、四肢皮肤脱屑;结合梅毒化验检查RPR、IPHA阳性,该患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成立,但先天性梅毒造成严重肝损害的不多见,应考虑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儿肝炎综合征,除常见的嗜肝病毒外,虚重点考虑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我国育龄妇女CMV感染率60%,母婴垂直传播率27%。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指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发生、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是目前我国儿科、婴儿期中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尽早完善CMV抗体检测,必要时查CMV包pp65抗原。  (四)主任医师该患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成立。RPR、'IT’'PA均可通过胎盘,新生儿RPR滴度高于母体4倍即可诊断,如不超过4倍,可动态观察RPR变化,进一步升高也有诊断意义。患儿出现嗜睡、精神萎靡等神经症状还应想到神经梅毒的可能,但新生儿腰穿风险较大,不建议腰穿脑脊液检查。其次肝损害严重应考虑①肝炎:先排除甲、乙、丙型肝炎病毒,进一步行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化验;②败血症:体温反复波动,建议行血培养和监测血常规,必要时调整抗生素治疗;③先天性疾病:建议行B超检查除外先天性胆道闭锁;④溶血性黄疸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尿胆原强阳性,故可能性小。治疗:继续母乳,行胸片检查了解双肺情况,相关化验检查,继续罗氏芬驱梅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和外阴皮肤护理。  三、第二次查厉  (一)住院医师汇报病情:入院后予以罗氏芬0.25g,静脉点滴,及肝泰乐及白蛋白等护肝支持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患儿臀部、四肢红斑渐消退,四肢皮肤脱皮,但仍发热38.5℃左右,嗜睡,黄疸进行性加深,腹部膨隆。肝功能:ALT69.60U/L,AST382.10U/L,TBIL444.25umol/L,DBIL300.96umol/L,P51.70g/L,ALB23.40g/L。甲、乙、丙等嗜肝病毒指标均阴性;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检查均阴性;抗巨细胞病毒IgM两次强阳性,患儿母亲抗巨细胞病毒IgM阳性;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肝脾肿大、腹水;心脏超声未见异常。此患儿经过2周的治疗虽肛周、臀部红斑,四肢皮肤脱屑好转;但肝损害进行性加重,根据化验结果可排除甲、乙、丙等嗜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抗巨细胞病毒IgM两次强阳性,患儿母亲抗巨细胞病毒IgM阳性,故诊断巨细胞病毒肝炎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一般用更昔洛韦(GCV)抗病毒治疗,但GCV抑制骨髓及损害听力的副作用,这么小的婴儿应用GCV没经验。  (二)主治医师结合发病以来的主要症状以及化验检查结果,患儿感染了梅毒及CMV两种不同的病原体,多脏器功能损害表现更加严重,目前主要表现为发育差以及肝功能的全面损害,合并细菌感染,考虑与免疫抑制有关。建议予以正规的驱梅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但鉴于儿童应用大部分抗病毒药的经验不足,要注意检测肝肾功能及其毒副作用。  (三)会诊医师(儿童医院感染科)患儿以四肢脱屑10天,嗜睡2天入院,入院后体温波动于38℃,黄疸较前明显加深,咳嗽不明显,饮水呛;查体:反应弱,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呼吸稍促,口周发绀,头围较正常同龄儿小,前囟平坦,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心音可未闻及杂音,腹胀明显,腹壁静脉曲张,肝、脾明显增大,四肢张力可,浮肿。目前诊断④考虑CMV全身感染,考虑宫内感染可能性大。检查头CT、眼、耳、心脏彩超。②败血症:血培养为人葡萄球菌,结合患儿一般情况差,体温波动于380C左右,血白细胞较入院时升高,败血症不除外,再复查血培养,CRPo治疗建议:①GCV10mg/kg,2次/日,共2周,此后改为6mg/kg,1次/日。用5天停2天维持4周;②停罗氏芬改为马斯平静滴;③支持治疗。因患儿考虑宫内CMV感染可能性大,治疗效果差,预后不好。  (四)副主任医师患儿诊断先天性梅毒合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明确。我国育龄妇女CMV感染率90%~95%,母婴垂直传播率27%。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指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发生、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是目前我国儿科、婴儿期中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持续发热,黄疸、肝脾肿大,偶有淋巴结肿大,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有些可伴有紫癜以及中枢神经症状等oCMV感染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要加强支持疗法,促进免疫功能恢复oCCV用于儿童尤其婴幼儿、新生儿感染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其治疗婴儿CMV感染疗效明显,副作用较微,发生率低,是安全的,特别是先天性感染者无沦有无症状,均应进行GCV治疗。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CMV感染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使病人发热日期缩短,促进恢复。早期诊断、治疗CMV感染,可改善预后、避免后遗症的发生。针对此患儿,治疗予以更昔洛韦(5mg/kg)+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1mg/kg)+丙种球蛋白(1周)+门冬氨酸钾镁四联疗法,其次加强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检测血象变化,如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应立即停药。  (五)主任医师同意以上对此患儿诊断的分析。此患儿同时感染了两种对肝脏有损伤的病原。早期先天梅毒约90%患者有脾大,约40%有肝脾大,30%发现黄疸。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是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的一种全身感染综合征。因被感染细胞变大,核内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故本病又称巨细胞包涵体病oCMV是一种慢病毒,体内有逆转录酶,能将RNA转变为DNA,自身得以繁殖,而不易被消灭,一旦侵入人体,将长期或终身存在于体内。CMV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常见病原,CMV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先天感染、围产期感染)、水平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婴儿CMV感染大多来自感染的母亲。在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幼小婴儿可出现朗显病症。CMV肝炎则为CMV感染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先天性感染多无症状,症状性先天性感染除肝脏受累外,常有多系统、多器官受损。临床上以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和肝、脾肿大最为常见还可有血小板减少所致皮肤淤斑、血清肝酶增高等。国外资料报道,严重感染婴儿病死率达30%,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DIC和继发严重细菌感染。国内方峰等观察结果相近,为29.4%(10/34),其中8例死于肝衰竭,2例并发肺炎死亡。幸存者肝损害可以恢复,一般不引起慢性肝病。围生期和出生后感染者多数无症状,显性感染者可表现为CMV肝炎(可呈现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有轻到中度肝肿大,常伴有脾肿大和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血清肝酶轻一中度升高。多数婴儿仅有肝肿大和质地改变,而肝炎症状不明显。  目前CMV肝炎的治疗尚无特殊药物,干扰素治疗已证明无效。国外近几年报道GCV对CMV肝炎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GCV是继阿昔洛韦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宿主细胞内的浓度高于非感染细胞100倍,并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直接渗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链延长。GCV对CM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强度为阿昔洛韦的50倍。GCV是一种病毒抑制药,能抑制活动性CMV感染,但不能清除病毒,可致耐药性。口服吸收差,箭脉分为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若维持期间病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治疗。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血小板和粒细胞分别下降至≤25×10/L和s0.5×10/L或减少至用药前水平的50%,则应停药。
【讨论】   除嗜肝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外,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很多,仔细问病史、查体及相应的辅助检查、严密观察病情进展、熟练地掌握引起共同症状的多种疾病,才能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