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10
0
收藏
分享

中医治疗左侧面部麻痹,口眼歪斜一例

发布人:

不******法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3-07-26 21:00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27岁

【病案介绍】

主诉

齐某,女,27岁
左侧面部麻痹,口眼歪斜三天。

【诊治过程】

诊断结果

项背僵硬,多汗,这个要考虑葛根汤证。

【其他】


【刻诊】 左侧面部麻痹,口眼歪斜,项背僵硬,胃冷痛,多汗。寒热往来,四肢凉,舌麻,口干口渴,不欲饮,舌淡胖,边缘有齿痕,舌苔薄白。左脉浮涩,右脉沉缓。
【分析】 寒热往来,四肢凉,口干口渴,不欲饮,胃冷痛,这是有了厥阴虚寒水饮不化。寒热往来这个问题,临床要注意一个辩证窍门。要是没有其它症状证明是少阳的,就要往厥阴上面考虑。从四肢凉,口干口渴,不欲饮,胃冷痛的角度分析,该是考虑太阴虚寒水饮问题。项背僵硬,多汗呢,可以考虑是太阳中风问题,同时,少阴也会有这个现象。少阴中风,也会项背僵硬而汗出的。更何况,四肢凉,也是一个支持少阴的症状。病人呢,除了寒热往来外,没有其它症状证明这个热是从具体哪纲来的。症状一派虚寒为明显,唯独有个寒热往来,说明她夹杂有一些热的。而这种复杂情况的出现,虚寒水饮夹有热,没有少阳其它症状来证明是少阳病的,那就只有时厥阴病才会有这个现象。厥阴病我们以前讲过,虚寒水饮为主,夹有阳明热,证候纷繁复杂。我们总结的厥阴中风病提纲呢,是这样的:“厥阴中风,汗出恶风,或但头汗出、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脉沉弦。”病人具备的厥阴中风提纲病的症状很明显。从抓主证的角度说,我们认定此病为厥阴病中风证。左侧面部中风,还以虚寒为主,脉要浮涩,涩,微迟微散之象。右脉沉缓,可以认为是内有虚寒水饮。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右不和,这也符合厥阴为三阴半表里,接通阴阳的生理病理性质。身体半侧之病,也要首先考虑主阴阳交接的两纲,即少阳和厥阴。那么,我们定性为厥阴中风了,那就是属于虚寒为主了。
【处方】 1、治口耳僻方(千金)防风附子葛根(各二两)柏实麻黄(各三两)独活生姜(各四两)杏仁(三十枚)上八味咀,以水一斗、酒二升,取三升,分四服。2、附子散,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喎僻方(小品方)附子桂心(各五两)细辛防风人参干姜(各六两)上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之。
【体会】 我们把两个方合起来,就会很好的涵盖病人的系列症状。药量以第一个方子为主,第二个方子里面的干姜去掉,用第一个方的生姜,发散而主表。桂枝,细辛,人参,也给予了适当减量。为什么?因为第二个方说,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喎僻。他原方的量很大,是为了照顾到手臂不仁的。这个病人没有手臂不仁,只是口眼歪斜,因此,减了药量,使药力能专门上行而对治面部疾病。同时呢,考虑到病人的诱因,是受了外力击打,又加了一味川芎。川芎,辛甘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这个药,入头脑,活血,还能治寒痹筋挛缓急,很对药症。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修*** 新手达人

典型葛根汤证

p****3 实名认证

有特色

d****8 我爱企鹅

既然辨证为厥阴中风,为何用方却是,千金类?

艾*** 我爱企鹅

个人认为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案应首选针灸。

z****8 持之以恒LV5

面瘫

r****6 实名认证

这点小毛病对中医就是毛毛雨啦

李***扶 新手达人

中医粉又在吹水不抹嘴了。

w****y 实名认证

看看

不******法楼主 新手达人

《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摘录 舒张期高血压案 姚某,男,40岁,山东人。 初诊:2009年3月23日 病史简要:患者确诊高血压(舒张压高)半年,身体素来康健,无明显异常症状,为求治疗,来我处就诊。 刻诊:唯大便日两行质稀,血压130/115mmHg,余无异常。 舌脉:舌淡红嫩,苔白厚腻水滑,脉沉滑。 六纲辨证:少阴太阴合病。 处方:真武汤合泽泻汤。 生白术20克,制附子30克,茯苓30克,生姜20克,白芍30克,泽泻50克。 四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3月27日 血压125/95mmHg,大便已正常。原方续进四剂。 三诊:2009年4月1日 血压120/85mmHg,守方续服12剂,血压稳定。 按语: 寥寥数味,即可治愈高血压,是辨证准确、方证对应。患者无异常症状,只有大便日两行质稀,但结合舌脉,则是典型的太阴寒饮证,而且相当严重,此种舌脉的寒饮,就算患者无真阳不足的表现,但也涉及了少阴真阳问题。故其治疗,也要兼顾少阴。所以,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 而本案患者的高血压,则是由寒饮上逆所致,其主要还是针对寒饮,选用方证中也要有药症针对“阀门”的发越。 真武汤,是首选方,为太阴少阴病,治水饮、真阳不足之祖方,《伤寒论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修正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宋82)” 整个方子是以酸甘除饮为主。茯苓配伍芍药以去水饮,利尿,破水饮积聚。附子、生姜,辛热,白术,有甘味,可以化水利水,所谓辛甘发散为阳。 如《伤寒论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经云:‘渗可祛湿’。代表方剂是真武汤。”,并且方中附子、生姜也有发越作用,解决了“阀门”问题。 再有《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本方仅仅两味,但却治疗“支饮”! 《金匮要略》有云:“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故其所揭示应该是寒饮上逆致眩晕者,皆可使用泽泻汤,同时也说明了,寒饮严重者,也可加入此方,在此案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降逆寒饮。正所谓:治压岂独续命类,尽在降逆兼开阀。

旗******医 实名认证

呵呵,不治自愈,后遗症和上次发病一样。 假设岁数大一点,药死个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