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4
10
收藏
分享

急起心情差、失眠伴消极言语,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发布人:

肖攀攀精神心理科-精神科 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22-07-07 09:00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54岁,无业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急性应激障碍

【治疗方案】予以倍他司汀片对症治疗。联合中药调理,艾灸、脑反射等治疗促进康复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急性应激障碍

【病案介绍】

主诉

急起心情差、失眠伴消极言语5天

现病史

患者于5天前因其6月大的孙子病重住院治疗,开始逐渐出现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神情恍惚,伴有失眠,晚上几乎不睡,嘴里反复念叨“我孙子的疾病治不好了”等消极言语;对家人的行为较敏感,认为自己媳妇与亲家说话时,觉得便会害怕他们要放弃这个孩子,认为自己孙子治不好了,并单独和儿子说“人财两空,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消极言语。时有表现恍恍惚惚,随便指什么东西都说是孙子需要的,便去拿过来自己收好;反复讲关于自己死去的亲人“投胎”、“托梦”等;称死去的亲人要让她烧纸等,近5天来饮食少,患者自称孙子出这种事,自己哪有什么心情吃饭,对自身情况完全不关注,家人劝说下仅少量进食。家属觉其严重,于今日为求诊治,在带患者下来我院就诊,门诊评估患者有不顾自身安危风险,拟“精神障碍查因”拟“非自愿住院情形一”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无高热、抽搐、昏迷等表现,近期饮食睡眠差,二便基本正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既往史

有躯体疾病史有鼻炎病史,否认头颅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昏迷/抽搐史,否认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规范。
个人史:兄弟姐妹共5人,排行第5,已绝经。
家族史:阴性

查体

T:36.5℃,P:85次/分,R:18次/分,BP:115/85mmHg
T:36.5℃ ,P:85次/分,R:18次/分,BP:115/85/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HR85bpm,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腹部无压痛‭。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精神检查:患者意识清,接触被动,检查欠合作,定向准确,注意力欠集中,思维显迟缓,交谈中需要等候片刻方才对答,难以深入交谈;情绪,欠稳,稍有焦虑,反复提及其诸如“孙子治不好”类话题,时而表现闷闷不乐,交谈中多次悲伤恸哭,家属安抚可缓解,不思饮食,称尽管饿但也没心情吃下饭;意志活动稍增强,患者在哭泣过程中有要求下床,并想躲避人群表现;自知力缺失,否认自己有病,且不需要住院治疗。智能记忆粗侧无异常。

辅助检查

(20190119):葡萄糖 6.85↑mmol/L、|钾 3.01↓mmol/L|、磷 0.74↓ mmol/L|、 (白细胞 10.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7.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1↑ %|红细胞平均体积 97.7↑fL|凝血酶原时间13.0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0.3↓。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急性应激障碍

诊断依据

患者中年女性,急性发作性病程;以“低落、眠差伴消极言语5天”为主要临床相;精神检查可获及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言语、食欲减退,悲伤哭泣、失眠等抑郁综合征表现,伴有焦虑情绪;病史中患者存应激事件(孙子病重)后,且异常言语、行为多与“孙子住院”有关。无脑器质性疾病以及躯体疾病的证据,可以排除脑器质性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存在,无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可以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鉴别诊断

1.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年女性,起病急,出现精神异常,但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无明显损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部CT检查结果正常,可以排除

2.抑郁发作:患者出现情绪低落,伴有悲观消极想法,但患者情绪主要以反复担心、焦虑为主,病前有应激事件,起病急,病程短,无精力下降、容易疲劳等抑郁综合征表现,故排除诊断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三级医师查房后,明确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短期内予以**静滴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予以文拉法辛抗抑郁治疗,奥沙西泮辅助睡眠。患者入院时查血提示低钾,予以口服氯化钾对症处理,后血钾恢复正常。患者诉长期以来存在眩晕,予以倍他司汀片对症治疗。联合中药调理,艾灸、脑反射等治疗促进康复。病情逐渐缓解,情绪稳定,服药合作。出院情况:患者意识清晰,接触合作,思维连贯,情绪改善,无情绪低落,谈及孙子时未再落泪,饮食、睡眠可,做梦减少。服药配合,未及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时间:6天。

诊断结果

急性应激障碍

【分析总结】


患者中年女性,病前性格内向、多愁善感,教育水平低,此次起病急,病程短,发病前存在应激事件,病后社会功能,患者病史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反复担心孙子病情、眠差、纳差,精神检查引出患者情绪低落、反复担心孙子治疗不好、治疗费用不够等问题,思维迟缓,病程中存在意识范围变窄等症状;伴有心慌、发抖、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无脑器质性疾病以及躯体疾病的存在,可以排除脑器质性疾病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存在,无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可以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感觉ICD-10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原则是保护个体,尽快摆脱急性应激状态,恢复心理和生理健康,避免更大的损害为主。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环境调整为主,必要时辅以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解瑞连 妇产科综合医师

学习了应急障碍

卿苏梅 神经内科医师

学习了

王小静 心理咨询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ASD),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 ASD的预防主要在于平日里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同时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由专业人员尽早给予危机干预、提供脱离创伤的环境、加强社会支持等均可有效地防止ASD的发生。

张正春 心理咨询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很好,叙述系统详细,治疗用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