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主诉
【 一般资料】
患者,女,53岁,汉族。
【 主诉】
患者自觉左侧腮腺区反复肿胀十余年,近4个月肿胀不消退并有明显增长,就诊前患者并无疼痛、牙关紧闭或神经麻痹等向相关症状。
【 查体】
临床检查示左侧腮腺区可触及两个表面光滑、质地中等的肿物,一个位于左下颌角前方,另一个位于耳垂前方。未触及颌面部肿大淋巴结,未见面神经受累症状。
【 辅助检查】
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显示左侧腮腺浅叶两个椭圆形低密度影,较大约1.8cm×1.2cm,较小约1.3cm×1.0cm,密度均匀,位于下方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晰(图1)。超声检查亦显示多个实质性病变影像,临床初诊为多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曾接受保留面神经的左腮腺肿瘤伴腺体切除术。术中可见两个明显分隔的肿瘤位于左腮腺浅叶,分别位于面神经主干上下方。
【 治疗经过】
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位于下方的肿瘤有黏连,并部分穿出肿瘤(图2)。连同两个孤立肿瘤的腺体组织被完整切除(图3),术中送快速冰冻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上方的肿瘤病理为多形性腺瘤,下方的肿瘤病理为淋巴上皮癌。肿瘤扩大切除后边界送冰冻提示未见明显肿瘤细胞。7d后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也证实同样的病理结果。单侧同发多形性腺瘤和淋巴上皮癌(图4)位于上方的肿瘤病理学显示透明背景下的管状上皮细胞;而位于下方的肿瘤显示出LEC的病理学特征:(1)不规则紧密排列的低分化上皮细胞,具有不同程度核异型性、细胞核增大、以及核仁明显;(2)分散于良性纤维化淋巴细胞基质的上皮细胞。因此,依据临床解剖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该患者在左侧腮腺区同发良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与淋巴上皮癌。术后血清学检查显示EB病毒阴性,提示该患者淋巴上皮癌病变并未与EB病毒相关。术后放疗剂量50Gy。随访1~2年后,肿瘤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复发或转移(图5)。
现病史
入院前50天,以“全血细胞减少”就诊于黑龙江省某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型;初始给予DA方案诱导化疗,未达到完全缓解,后给予CAG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患者自人该院始持续发热,后伴咳嗽咳痰,无其他部位不适,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疗效。因发热来本院就诊。
查体
入院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神清语明;浅表淋巴结不大;贫血外观,皮肤无出血点、无黄染;胸骨无压痛,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
血红蛋白79.81g/I.,血小板194.30X109/L,白细胞1.19X109/L,中性粒细胞0.29X10VL;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痰细菌、真菌培养阴性;血细菌、真菌培养阴性;血真菌D实验阴性;肿瘤标志物阴性。骨髓穿刺涂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型治疗后完全缓解。肺CT显示:右肺上叶近胸膜处实变影及左肺下叶淡片影、右肺中叶结节。肝胆脾平扫及增强CT均显示肝内多发占位,呈“牛眼征”。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外院住院期间先后给予氨曲南、依替米星、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治疗,均无效,未退热。人本院时体温39.1°C,给予亚胺培南1.0g,1次/8h;第2天仍发热39.3C,此时加米卡芬净150mg治疗,次/d;两种药联合使用,第2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此后再未发热。治疗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符合炎性改变,六铵银染色(-)。联合治疗10d后,单独使用米卡芬净治疗。治疗期间,第2次行肝脏活检并行肝组织细菌、真菌培养,结果阴性;再次行血培养,细菌、真菌培养阴性。单药治疗1个月后,患者带药回当地继续米卡芬净治疗。出院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巩固化疗,并继续单独使用米卡芬净13d,至肺部CT和肝脏CT影像学明显改善后停药。之后在我院巩固化疗2次,均再未出现肺部及肝脏影像学改变。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