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1
0
收藏
分享

左上肢肱骨下端骨折的分析

j****6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3-08-21 16:44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20岁,75公斤,

【病案介绍】

主诉

入院时T:38.2℃,BP:110/70mmHg。神志清晰。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HR9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6-8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6-8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既往史

患者平素体健,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各项术前检查无特殊。23:00入室,患者较紧张,血压120/80mmHg,心律90bpm,脉氧98%。麻醉经过,0.375%布比卡因30ml,肌间沟刺入针头寻找异感后回抽注射器无异常,注入20ml,患者对异感表述不清。再进针少许找异感,根据患者主述定位,回抽无异常后注入余下10ml,患者在几次注药即刻均述手臂及手指有阻滞后的麻木感。注药完毕后在进针部皮肤稍作**积压以利于药物在神经鞘内的扩散。随后用**法判断阻滞范围,符合肌间沟臂丛阻滞的区域。患者此过程中逐渐述胸闷及头晕不适,前胸脖颈左右上臂**处出现明显的红色荨麻疹,但肌间沟穿刺处不明显。脉氧渐降低到80%许,循环波动明显,血压很快上升到立刻198/127mmHg,心律130bpm许,大声呼唤、嘱其加强呼吸,但胸腹呈不协调呼吸或反常呼吸状,随人工辅助呼吸,面罩吸入纯氧,脉氧很快上升到100%(期间嘱护士静注**10mg)。但患者意识逐渐极度淡漠至消失,呼吸停止,麻醉开始后约10分钟时患者瞳孔渐扩大到约4mm,持续辅助呼吸,血压及脉搏逐渐平稳。麻醉后约30分钟患者意识开始恢复,能够随医嘱做睁眼动作,但仍然无呼吸,双上肢完全不能活动,下肢亦然。(期间嘱间断给予盐酸多沙普仑20mg共3次,但效果不甚明显)。此时准备在纤支镜下进行经鼻插管,待准备完毕后察觉患者意识似明显好转,呼吸有所恢复,右上肢能做握手动作,随观察。约50分钟时患者意识基本恢复,胸腹呼吸动度佳,右上肢能抬离床面,呼吸空气脉氧保持在90%左右,约60分钟时双下肢活动基本恢复,吸空气脉氧保持97%,即通知手术医生可以开始消毒,手术历时约2小时,余无特殊。

诊断结果

为左上肢肱骨下端骨折

【其他】


【分析】 1、患者肌间沟臂丛麻醉已起麻醉效果:患者右上肢和双下肢能动,而左上肢不能动,手术满意进行。2、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可以得出患者发生了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理由:头晕、胸闷,呼吸抑制、低氧血症,中枢神经抑制、意识逐渐消失、呼吸停止,循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血压升高、心律加快,局麻药的部分吸收(通过局部正常或破损血管吸收)、随着局麻药的再分布和代谢、患者意识和呼吸逐渐恢复。  麻醉考虑:臂丛阻滞并发症全脊麻。依据1患者意识消失,1小时后基本恢复;2循环剧烈波动,呼吸严重抑制至停止;3双侧瞳孔扩大;4全身随意肌麻痹。患者不是全脊麻,理由:1、112.5mg布比卡因即使少量(肯定大于15mg)进入蛛网膜下腔,其麻醉作用的恢复也在4-6小时之后,最短也在2小时后,绝不会在1小时内恢复感觉、运动功能;循环的剧烈波动是局麻药入血引起的心血管兴奋表现;2、呼吸、意识、瞳孔等的变化是局麻药入血引起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抑制的结果,而非全脊麻独有的临床征象。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一般总是先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后出现心血管功能的抑制。补充:患者脉氧降低至80%的时间,最多不到1-2分钟,迅速辅助呼吸纯氧后立刻改善,潮末二氧化碳浓度全程基本正常。约1小时后患者呈现良好的单侧臂丛阻滞效果,其余肢体等等情况皆为正常。此患者全程都很安静,完全没有任何躁动抽搐等情况,患者出现的是呼吸抑制引起的低氧血症,只要采取呼吸辅助措施,就会立刻改善缺氧;局麻药小剂量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惊厥,这只能说明入血的局麻药对该患者来说血药浓度低,只起了镇静的药效;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烦躁,这与患者的个体耐受和术前镇静药的使用等因素有关。当时重在管理病人安全,瞳孔对光发射和压眶等深浅反射均未查,全程声音无嘶哑。最后呼吸空气下历时2小时左右完成手术。荨麻疹出现时数码相机不在身边,准确地说这不是荨麻疹,而是神经阻滞区扩张的血管和局部组织被**后的局部“水肿”表现,术后不经任何处理即可完全消失。因此未能留下涂片。大家讨论时请注意两点,全脊麻有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表现,教材上面说的全脊麻是具有所有临床表现的典型全脊麻。工作中遇到的全脊麻有不同类型,这次病例比较罕见,但不是我看到的第一次全脊麻。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j****6楼主 医师资格认证

我对上述观点作了一个小统计:共有约32人表明观点,观点争论焦点在于:局麻药到底跑到哪里了? 观点1 血管 观点2 硬膜外 观点3 硬膜下 观点4 蛛网膜下腔 观点5 其他 14例(44%) 4例(13%) 1例 (3%) 5例(16%) 11例(34%) 讨论:多数人支持血管内,大家都见过中毒反应吗?轻度什么样?中度什么样?重度什么样?理由两个:1 血压升高 心律增快 2 意识消失 。但是血管内解释不了上下肢体麻痹,呼吸紊乱(膈肌瘫痪后胸式呼吸代偿所致),椎管内给药(观点2 3 4)可以解释,但是意识消失椎管内解释不了。观点5 认为既不是血管也不是椎管,可能有其他的机制。 其实,如果中毒可以解释骨骼肌**话,那显然是“群众的眼睛亮“了,但是肯定不能解释,所以,我完全反对血管内的观点。 如果椎管内可以解释意识消失的话,那椎管内的支持率肯定会最高了。问题:椎管内**能不能引起意识的变化?通过什么机制?中外文献有没有报道? 观点5 的人是“骑墙派”(比喻,中性词),他们用上面任何一个观点都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 ,选择了等待资料充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