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5
0
收藏
分享

怀孕后转氨酶升高

a******n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7-01-06 14:51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25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某女,25岁,

现病史

【体查】 :BP90/49mmHg,HR122次/分,R26次/分。中度贫血貌,消瘦,四肢冰凉,咽部可见溃疡,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右侧下腹部可见一手术疤痕,长约15cm,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肛周无瘘管形成。
【检查结果】 :电子结肠镜:慢性结肠炎,内痔电子胃镜:11.10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多发性溃疡并出血(静止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1)。11.16胃窦多发溃疡胸腹部CT:双肺感染,局部病灶呈结节状,建议复查,排除合并肿瘤性病变可能。右肺门及纵膈间隙内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侧胸膜增厚,以右侧胸膜增厚较为明显。拟为慢性胆囊炎改变,请结合临床。左肾下极小结石。肝、胰、脾、右肾SCT扫描均未见异常。2005.10.21行小肠肠段切除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20cm处小肠系膜对侧缘肠壁上有一外生性肿物,约3*3cm大小,质地尚软,附近肠系膜上有**血管,肿物旁有一穿孔0.3*0.3cm,有活动性出血,术后诊断:美克尔憩室穿孔并出血,术后标本解剖:肿物周围肠壁见浅表溃疡约5*4cm,溃疡中央穿孔。
【术后病理】 :(小肠)慢性炎症,溃疡形成并穿孔,穿孔处炎性坏死及肉芽组织,小肠浆膜慢性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DSA:10.21回结肠动脉出血11.16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分支出血于11月16日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手术结果未回。入院后予以抗感染,输血,止血治疗,患者仍一直排暗红色血便,体温不降
【目前诊断考虑】 :1.消化道大出血:消化性溃疡?小肠克隆氏病?白塞氏病?2.发热原因待查: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肺部感染?3.失血性休克

既往史

【体查】 :BP90/49mmHg,HR122次/分,R26次/分。中度贫血貌,消瘦,四肢冰凉,咽部可见溃疡,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右侧下腹部可见一手术疤痕,长约15cm,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肛周无瘘管形成。
【检查结果】 :电子结肠镜:慢性结肠炎,内痔电子胃镜:11.10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多发性溃疡并出血(静止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1)。11.16胃窦多发溃疡胸腹部CT:双肺感染,局部病灶呈结节状,建议复查,排除合并肿瘤性病变可能。右肺门及纵膈间隙内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侧胸膜增厚,以右侧胸膜增厚较为明显。拟为慢性胆囊炎改变,请结合临床。左肾下极小结石。肝、胰、脾、右肾SCT扫描均未见异常。2005.10.21行小肠肠段切除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20cm处小肠系膜对侧缘肠壁上有一外生性肿物,约3*3cm大小,质地尚软,附近肠系膜上有**血管,肿物旁有一穿孔0.3*0.3cm,有活动性出血,术后诊断:美克尔憩室穿孔并出血,术后标本解剖:肿物周围肠壁见浅表溃疡约5*4cm,溃疡中央穿孔。
【术后病理】 :(小肠)慢性炎症,溃疡形成并穿孔,穿孔处炎性坏死及肉芽组织,小肠浆膜慢性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DSA:10.21回结肠动脉出血11.16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分支出血于11月16日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手术结果未回。入院后予以抗感染,输血,止血治疗,患者仍一直排暗红色血便,体温不降
【目前诊断考虑】 :1.消化道大出血:消化性溃疡?小肠克隆氏病?白塞氏病?2.发热原因待查: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肺部感染?3.失血性休克

【诊治过程】

诊断结果

有可能为生理性改变。 原因:血清中转氨酶的含量可随生理改变而略有波动。妇女在怀孕之后,由于内分泌机能的改变及全身血流量增加等因素,肝脏的功能性负担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妊娠中期以后,随着胎儿的长大,肝脏的功能性改变就更为显著;加之肝脏受到增大的子宫压迫,肝循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此时的转氨酶数值可能增高。这是一种生理的变化,与肝脏的器质性病变有着本质的区别,分娩之后即可恢复正常.

【其他】


【体查】 :BP90/49mmHg,HR122次/分,R26次/分。中度贫血貌,消瘦,四肢冰凉,咽部可见溃疡,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右侧下腹部可见一手术疤痕,长约15cm,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肛周无瘘管形成。
【检查结果】 :电子结肠镜:慢性结肠炎,内痔电子胃镜:11.10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多发性溃疡并出血(静止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1)。11.16胃窦多发溃疡胸腹部CT:双肺感染,局部病灶呈结节状,建议复查,排除合并肿瘤性病变可能。右肺门及纵膈间隙内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侧胸膜增厚,以右侧胸膜增厚较为明显。拟为慢性胆囊炎改变,请结合临床。左肾下极小结石。肝、胰、脾、右肾SCT扫描均未见异常。2005.10.21行小肠肠段切除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20cm处小肠系膜对侧缘肠壁上有一外生性肿物,约3*3cm大小,质地尚软,附近肠系膜上有**血管,肿物旁有一穿孔0.3*0.3cm,有活动性出血,术后诊断:美克尔憩室穿孔并出血,术后标本解剖:肿物周围肠壁见浅表溃疡约5*4cm,溃疡中央穿孔。
【术后病理】 :(小肠)慢性炎症,溃疡形成并穿孔,穿孔处炎性坏死及肉芽组织,小肠浆膜慢性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DSA:10.21回结肠动脉出血11.16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分支出血于11月16日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手术结果未回。入院后予以抗感染,输血,止血治疗,患者仍一直排暗红色血便,体温不降
【目前诊断考虑】 :1.消化道大出血:消化性溃疡?小肠克隆氏病?白塞氏病?2.发热原因待查: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肺部感染?3.失血性休克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白******薇 晋级二级

同意4楼点点草莓 这样的患者我没见过,但是从书上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1.在孕晚期出现皮肤损伤的瘙痒,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重,从手掌和脚掌开始,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消失,严重瘙痒时可引起失眠,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尿色加深,黄疸等. 2.实验室检查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并非谷丙转氨酶CPT.或者是楼主笔误.不得而知 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与肝脏损伤程度不成正比.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CPT水平增高,但脂肪肝患者同时伴有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胆囊炎、胆石症等急性发作时,患者CPT指标也可升高,但都同时伴有发热、腹痛、黄疸、胆红素升高等症状,在炎症控制后,CPT可降至正常.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CPT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如COT(谷草转氨酶)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该患既往无肝炎、胆囊炎史。现仍无。后转院住院观察,2个月后检查胎儿腹水而引产。那么腹水和CPT均可增高,只能是心源性的.应该进一步检查,引起重视

j****0 实名认证

某女,25岁,怀孕6个月后皮肤骚痒,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达2000,既往无肝炎、胆囊炎史。现仍无。后转院住院观察,2个月后检查胎儿腹水而引产。其后谷丙转氨酶正常。2年后又怀孕,40天感皮肤骚痒,皮肤表面呈斑片状红色,不突出,谷丙转氨酶600多。 该病历可诊断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2楼对该病分析得很详细,我就不重复讲述,此病在临床中很常见,已引起早产,胎儿生长发育受限。但肝功能转氨酶2000,确实很高,治疗该病现在各路专家意见不一,教科书上治疗不详细,有很多专家主张用雄脱氧胆酸治疗,但雄脱氧胆酸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有的医院在用,有的医院禁止用该药,此外中医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主要是保肝利胆,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油腻,也不要太荤,心情要豁达,不能和家人吵架,平时多听听音乐,希望该孕妇在医院建卡,定期产前检查,

点******莓 荣誉会员

病历分析: 1.怀孕6个月后皮肤骚痒,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达2000,既往无肝炎、胆囊炎史,患者引产后谷丙转氨酶正常。 2.再次怀孕,40天感皮肤骚痒,皮肤表面呈斑片状红色,不突出,谷丙转氨酶600多。 诊断意见:有可能为生理性改变。 原因:血清中转氨酶的含量可随生理改变而略有波动。妇女在怀孕之后 ,由于内分泌机能的改变及全身血流量增加等因素 ,肝脏的功能性负担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妊娠中期以后 ,随着胎儿的长大 ,肝脏的功能性改变就更为显著 ;加之肝脏受到增大的子宫压迫 ,肝循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而此时的转氨酶数值可能增高。这是一种生理的变化 ,与肝脏的器质性病变有着本质的区别 ,分娩之后即可恢复正常 。 值得注意:如果孕期转氨酶持续升高 ,且与正常数值相差很大 ,同时伴有疲乏无力 ,长时间食欲不振 ,并出现黄疸等症状 ,则应考虑患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可能 ,需要进一步检查 。乙型肝炎通过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较大 ,需要密切监护,积极治疗!! 同意3楼的看法: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的转氨酶一般正常或只是轻度升高。 edited by 点点草莓 on 2005-12-11 at 11:02 PM

波*********汪 新手达人

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的转氨酶一般轻度升高,2年后早孕的皮肤症状不是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的特点

t****4 新手达人

妊娠期瘙痒常从腹部开始,遍及全身,尤以下腹、手心、足心为甚。皮肤上没有皮疹、皮损,只有抓痕。严重者可见巩膜、皮肤黄染。但无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这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以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并发症,对胎儿危害特别大。胎儿常突然死于宫内,尤在出现宫缩后。医学上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随妊娠进展而发生。可能与妊娠以后孕妇体内产生大量的雌激素,影响了肝细胞的功能,造成了体内胆汁排泄的障碍,胆汁郁积在肝细胞的周围、皮肤下面、胎盘绒毛血管的周围。由于皮下组织的胆汁郁积**神经末梢,引起全身皮肤的瘙痒;胎盘绒毛血管周围的胆汁郁积,会引起孕妇和胎儿之间的血液循环障碍,影响母———胎之间的物质和气体交换,宫内胎儿处于低氧状态,容易发生胎儿生长发育缓慢,遇有“风吹草动”即可使胎儿死亡。因此,有瘙痒症状的孕妇要化验检查肝功能和黄疸指数。   另外,轻症患者要密切监护宫内胎儿生存情况,每天3次数胎动,每次需1小时,把所数到的胎动数相加乘以4,达到或超过20次为正常。胎动是反应胎儿宫内存活的一个重要指标,如胎动减少或消失,应马上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到目前为止,只有分娩后才能治愈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因为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可危及胎儿的生命,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使胎儿脱离不良的宫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