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19
9
收藏
分享

中年女性肛门处潮湿、瘙痒,有黏液流出,注意及时就医

李悦外科-普通外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24-04-19 10:04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42岁,个体户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高位复杂性肛瘘

【治疗方案】行肛瘘挂线疗法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高位复杂性肛瘘

【病案介绍】

主诉

肛门处潮湿、瘙痒,有黏液流出3个月。

现病史

患者3个月前出现肛门处潮湿、瘙痒,有黏液流出,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伴随症状,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科门诊,查体发现,截石位肛周可见一小孔,挤压时脓液流出,遂以肛瘘入院,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正常。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曾患疾病和传染病史: 否认肺、肾、内分泌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史及传染病;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

查体

T:36.6℃,P:89次/分,R:19次/分,BP:122/79mmHg
T:36.6℃,P:89次/分,R:19次/分,BP:122/79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室,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坦,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墨菲氏征阴性,肝脏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及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截石位肛周可见一小孔,挤压时脓液流出。

辅助检查

肛瘘MRI:,左侧括约肌间隙2点位见瘘管,经外括约肌皮下部至肛门左下方形成脓肿,内口位于肛管距离肛缘约2.3cm 2点位,外口位于左侧臀部皮肤处,另见一瘘管,距离肛缘1.0cm处5点钟方向见一内口,瘘管与上述瘘管融合。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高位复杂性肛瘘

诊断依据

1.主诉:肛门处潮湿、瘙痒,有黏液流出3个月;

2.查体:截石位肛周可见一小孔,挤压时脓液流出。;

3.辅助检查:肛瘘MRI:,左侧括约肌间隙2点位见瘘管,经外括约肌皮下部至肛门左下方形成脓肿,内口位于肛管距离肛缘约2.3cm 2点位,外口位于左侧臀部皮肤处,另见一瘘管,距离肛缘1.0cm处5点钟方向见一内口,瘘管与上述瘘管融合。

鉴别诊断

1.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这是最易被误诊为肛瘘的肛门周围皮肤病,因其主要特征是肛周有脓肿形成和遗留窦道。窦道处常有隆起和脓液,有多个外口,故易误诊为多发性肛瘘或复杂性肛瘘。鉴别要点是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病变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范围广泛,可有无数窦道开口,呈结节状或弥漫性,但窦道均浅,不与直肠相通,切开窦道后无脓液和瘘管,亦无内口。 

2.骨盆骨髓炎:骨盆化脓性或结核性病变引起的骨盆骨髓炎,常在会阴部发生窦道,与肛瘘的外口极为相似。但前者无内口,X线片显示骨盆有病变,可以此进行鉴别诊断。 

3.皮下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毛囊窦或囊肿继发感染以及骶髂骨结核等所形成的慢性窦道。这些窦道均不与肠腔相通,无内口存在。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以从窦道口注入碘油或禽碘水溶液,摄正、侧位X线片,确定窦道方向,以及通向肠腔与否。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检查,肛瘘MRI:,左侧括约肌间隙2点位见瘘管,经外括约肌皮下部至肛门左下方形成脓肿,内口位于肛管距离肛缘约2.3cm 2点位,外口位于左侧臀部皮肤处,另见一瘘管,距离肛缘1.0cm处5点钟方向见一内口,瘘管与上述瘘管融合,故诊断为“高位复杂性肛瘘”,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行肛瘘挂线疗法,术后将患者推入病房,并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并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补充能量,术后第2天,可自行下地活动,并可以吃流质食物,患者诉伤口略有疼痛,其余无不适,术后第3天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给予出院。

诊断结果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分析总结】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覆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肛瘘多为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伤口经久不愈形成肛瘘外口。临床表现为自瘘管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液,污染内裤,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若外口暂时封闭,脓液积存,局部则有胀痛、红肿,封闭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复发作,可形成多个外口,互相沟通。高危人群需要进行定期体检,如出现肛周破溃流脓,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发现肛周有反复发作、破溃流脓的硬结,高度怀疑肛瘘时应及时就医。肛瘘一旦形成,一般无自愈可能,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愈性手段。手术的原则是将瘘管切开或切除,使其成为开放的创面,从而达到逐渐愈合的目的。患者应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多饮水,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