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1
3
收藏
分享

患者四肢无力,应用丙种球蛋白明显见好,原因竟是此种疾病。

程喆歆内科-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24-01-08 14:58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37岁,办公室员工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

【治疗方案】予丙种球蛋白、营养神经、抗感染、脱水、改善循环等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案介绍】

主诉

四肢无力2天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2天感冒后出现四肢无力,上肢勉强可抬举,下肢可行走,不伴言语障碍,自觉双手尖及脚尖麻木,症状呈持续性,自觉逐渐加重,偶有头痛头晕,无视物旋转和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病程中自觉右眼皮发沉,于当地医院诊治,行抗炎药治疗后上述症状无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行头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急诊以“肢体无力”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

既往史

既往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病史。

个人史

否认吸烟饮酒史。

查体

T:36.4℃,P:78次/分,R:18次/分,BP:134/77mmHg
查体:神志清楚,言语尚可,右眼脸下垂,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运动自如,无眼震及复视,双耳听力正常,无面,伸舌居中,转头转活动自如,双上肢肌力近端3级,远端4级,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存在,感觉对称,双下肢病理征未引出,共济运动查体欠合作。

辅助检查

自备头CT未见明显异常 头磁共振显示脑小缺血灶 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双侧周围神经损伤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肢体无力

诊断依据

1.年轻男性,既往否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2.主因四肢无力2天入院。

3.病前感冒史。

4.查体:双上肢肌力近端3级,远端4级,双下肢肌力4级 

5.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双侧周围神经损伤

鉴别诊断

1.脑梗死:急性起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多出现偏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障碍,头CT显示低密度灶。

2.脑出血:急性起病,症状迅速到达高峰,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头CT显示颅内高密度灶。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头磁共振显示脑小缺血灶、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双侧周围神经损伤,结合患者感冒病史以及查体:双上肢肌力近端3级,远端4级,双下肢肌力4级,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丙种球蛋白、营养神经、抗感染、脱水、改善循环等治疗,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5天;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7天;更昔洛韦注射液250mg,一天两次静脉点滴,共7天头孢曲松钠1.0g,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6天;给予丙种球蛋白30g,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5天;维生素B1片10mg,一天三次口服,共7天;维生素B6片10mg,一天三次口服,共7天;甲钴胺片0.5g,一天三次口服,共7天;通过治疗,患者双上肢肌力近端4级,远端5-级,双下肢肌力5-级,达到出院标准,嘱咐患者出院后康复医院继续康复治疗,避免着凉感冒,注意休息,少吃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诊断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

【分析总结】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是急性迟缓性瘫痪较常见的疾病。格林巴利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以起源于一侧或双侧的上肢、下肢或者是四肢同时发生的迟缓性肢体无力,常常出现病前1到4周的感染表现,例如胃肠道以及呼吸道的感染或者疫苗接种史。某些病例在发病1到2日内症状迅速加重,可以出现呼吸肌麻痹以及四肢完全瘫痪,必要时可能需要重症监护室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患者还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例如发作性的面部红多汗、心动过速、周身发热、营养障碍等。辅助检查主要是根据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腰椎穿刺。该患者由于发病较急,一般来说,2到3周之后做腰椎穿刺可以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该患者在临床住院期间未行腰椎穿刺,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其神经传导速度的表现足以诊断此病,给予患者丙种球蛋白、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出院之后需要嘱患者避免着凉感冒以及注意休息,多饮水,可以适当食用优质蛋白。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u****8 持之以恒LV1

谢谢,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