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18
0
收藏
分享

长期低热的病例讨论

寒***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6 15:09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19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病例摘要】
【病史】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0年9月来我院胃肠外科就诊。
【现病史及家族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胀痛,无反酸、嗳气,无腹泻及黑便。母亲有“胃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指诊未及异常。
【入院检查】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血液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69.28ng/ml.胃镜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图1)。图1胃镜(2010年9月)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病理检查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
【病理检查】 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png]图2CT(2010年9月)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
【MDT讨论及诊治经过】 第一次MDT讨论(2010年10月)影像科该患者CT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结合胃镜检查报告,胃癌诊断明确;CT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结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不高,CEA考虑为转移结节,诊断为胃癌伴肝转移。肿瘤内科多数胃癌肝转移患者,全身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胃癌化疗目前尚无标准方案。常用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及其前体药的口服剂(卡培他滨、替吉奥)、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铂类(顺铂、奥沙利铂)。针对该患者可采用DCF3周方案。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根据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采用化疗、纳入临床研究和最佳支持治疗等姑息措施。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对胃癌肝转移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仍可使部分患者生存获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是同时性肝转移还是异时性肝转移;②评估肝脏转移灶大小、部位及多少,H1为转移灶局限于一个肝叶,H2为两个肝叶可见数个散在转移灶,H3为两个肝叶可见多量散在转移灶;③肝外有无转移灶;④原发病灶能否完全切除(R0)。对于原发灶能R0切除的H1型肝转移以及异时性肝转移应积极行一期联合切除或肝转移灶切除,而对于H2和H3型同时性肝转移,手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应慎重选择病例。肝脏外科对于胃癌肝转移的多个转移灶,建议行化疗、射频或介入等综合治疗,对孤立转移灶可考虑手术切除。针对该患者,建议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消化内科对于中晚期胃癌,一般不考虑内镜下治疗。该患者无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第一次治疗经过2010年10月采用DCF3周方案[多西他赛100mg/m2,第1天;顺铂20mg,1次/日,第1——5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解救化疗4个周期后,CT检查示胃壁肿块及肝转移灶均较前缩小,同前方案治疗共6个周期。2011年3月复查CEA48.26ng/ml,CT检查(图3)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复查胃镜示贲门下胃体后壁黏膜不规则隆起,2×2cm,累及贲门,临床评价部分缓解,改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图3CT(2011年3月)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2011年9月CEA升高为91.20ng/ml,CT示肝脏转移灶增大(图4)。图4CT(2011年9月)示肝脏转移灶再次出现2011年9月再次组织全院胃癌MDT讨论。
【第二次MDT】 讨论(2011年9月)影像科2011年9月CT检查示贲门部胃壁增厚,肝脏内见数个圆形低密度影,大小分别为2.8×2.4cm、1.2×1.1cm、1.1×1.0cm,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结合第一次的CT,考虑肝多发转移,胃癌复发。肿瘤内科患者目前胃癌复发,在DCF方案效果不佳情况下,可考虑TCF(紫杉醇+顺铂+替加氟)等方案,也可考虑其他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很差的情况下甚至可选择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单药化疗。针对该患者建议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相关检测,以决定是否需要考虑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在没有并发症前提下手术意义不大。针对该患者用改良DCF方案化疗6个周期,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后,转移灶消失后复现,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无法R0切除,不建议手术。肝脏外科患者目前仍不具备肝脏转移灶R0切除条件,仍不建议手术。介入科该患者属于胃癌合并同时性肝脏多灶性转移,通过一线化疗方案,肝脏转移灶消失后复现,CEA升高。由于胃病灶与肝脏转移灶均存在,介入治疗无法完全根治。目前可参考肿瘤科的意见,更换二线化疗方案,当二线方案失效后,再考虑介入治疗。
【第二次治疗经过】 2011年9月采用TOF二线方案化疗(紫杉醇60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mg/m2,第1、8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3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复查CT提示肝多发转移灶较前缩小,原最大病灶变为1.7×1.5cm.2012年1月继续维持此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患者耐受良好,改卡培他滨单药口服维持。2013年4月定期复查CT和CEA等肿瘤标志物,病情时有反复,交替更换化疗方案对症处理至今,目前一般状况尚可,时有上腹不适及乏力等症状,胃镜检查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图5)。图5胃镜检查(2013年4月)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图6),CEA170.48ng/ml,行进一步治疗中。图6MRI(2013年4月)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
【MDT治疗体会】 肝脏是胃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术前已明确或术中发现的肝转移占2.0%——9.9%.胃癌肝转移(GCLM)不仅预后差(5年生存率

查体

【病例摘要】
【病史】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0年9月来我院胃肠外科就诊。
【现病史及家族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胀痛,无反酸、嗳气,无腹泻及黑便。母亲有“胃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指诊未及异常。
【入院检查】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血液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69.28ng/ml.胃镜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图1)。图1胃镜(2010年9月)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病理检查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
【病理检查】 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png]图2CT(2010年9月)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
【MDT讨论及诊治经过】 第一次MDT讨论(2010年10月)影像科该患者CT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结合胃镜检查报告,胃癌诊断明确;CT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结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不高,CEA考虑为转移结节,诊断为胃癌伴肝转移。肿瘤内科多数胃癌肝转移患者,全身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胃癌化疗目前尚无标准方案。常用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及其前体药的口服剂(卡培他滨、替吉奥)、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铂类(顺铂、奥沙利铂)。针对该患者可采用DCF3周方案。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根据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采用化疗、纳入临床研究和最佳支持治疗等姑息措施。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对胃癌肝转移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仍可使部分患者生存获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是同时性肝转移还是异时性肝转移;②评估肝脏转移灶大小、部位及多少,H1为转移灶局限于一个肝叶,H2为两个肝叶可见数个散在转移灶,H3为两个肝叶可见多量散在转移灶;③肝外有无转移灶;④原发病灶能否完全切除(R0)。对于原发灶能R0切除的H1型肝转移以及异时性肝转移应积极行一期联合切除或肝转移灶切除,而对于H2和H3型同时性肝转移,手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应慎重选择病例。肝脏外科对于胃癌肝转移的多个转移灶,建议行化疗、射频或介入等综合治疗,对孤立转移灶可考虑手术切除。针对该患者,建议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消化内科对于中晚期胃癌,一般不考虑内镜下治疗。该患者无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第一次治疗经过2010年10月采用DCF3周方案[多西他赛100mg/m2,第1天;顺铂20mg,1次/日,第1——5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解救化疗4个周期后,CT检查示胃壁肿块及肝转移灶均较前缩小,同前方案治疗共6个周期。2011年3月复查CEA48.26ng/ml,CT检查(图3)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复查胃镜示贲门下胃体后壁黏膜不规则隆起,2×2cm,累及贲门,临床评价部分缓解,改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图3CT(2011年3月)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2011年9月CEA升高为91.20ng/ml,CT示肝脏转移灶增大(图4)。图4CT(2011年9月)示肝脏转移灶再次出现2011年9月再次组织全院胃癌MDT讨论。
【第二次MDT】 讨论(2011年9月)影像科2011年9月CT检查示贲门部胃壁增厚,肝脏内见数个圆形低密度影,大小分别为2.8×2.4cm、1.2×1.1cm、1.1×1.0cm,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结合第一次的CT,考虑肝多发转移,胃癌复发。肿瘤内科患者目前胃癌复发,在DCF方案效果不佳情况下,可考虑TCF(紫杉醇+顺铂+替加氟)等方案,也可考虑其他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很差的情况下甚至可选择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单药化疗。针对该患者建议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相关检测,以决定是否需要考虑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在没有并发症前提下手术意义不大。针对该患者用改良DCF方案化疗6个周期,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后,转移灶消失后复现,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无法R0切除,不建议手术。肝脏外科患者目前仍不具备肝脏转移灶R0切除条件,仍不建议手术。介入科该患者属于胃癌合并同时性肝脏多灶性转移,通过一线化疗方案,肝脏转移灶消失后复现,CEA升高。由于胃病灶与肝脏转移灶均存在,介入治疗无法完全根治。目前可参考肿瘤科的意见,更换二线化疗方案,当二线方案失效后,再考虑介入治疗。
【第二次治疗经过】 2011年9月采用TOF二线方案化疗(紫杉醇60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mg/m2,第1、8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3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复查CT提示肝多发转移灶较前缩小,原最大病灶变为1.7×1.5cm.2012年1月继续维持此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患者耐受良好,改卡培他滨单药口服维持。2013年4月定期复查CT和CEA等肿瘤标志物,病情时有反复,交替更换化疗方案对症处理至今,目前一般状况尚可,时有上腹不适及乏力等症状,胃镜检查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图5)。图5胃镜检查(2013年4月)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图6),CEA170.48ng/ml,行进一步治疗中。图6MRI(2013年4月)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
【MDT治疗体会】 肝脏是胃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术前已明确或术中发现的肝转移占2.0%——9.9%.胃癌肝转移(GCLM)不仅预后差(5年生存率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病例摘要】
【病史】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0年9月来我院胃肠外科就诊。
【现病史及家族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胀痛,无反酸、嗳气,无腹泻及黑便。母亲有“胃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指诊未及异常。
【入院检查】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血液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69.28ng/ml.胃镜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图1)。图1胃镜(2010年9月)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病理检查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
【病理检查】 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png]图2CT(2010年9月)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
【MDT讨论及诊治经过】 第一次MDT讨论(2010年10月)影像科该患者CT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结合胃镜检查报告,胃癌诊断明确;CT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结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不高,CEA考虑为转移结节,诊断为胃癌伴肝转移。肿瘤内科多数胃癌肝转移患者,全身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胃癌化疗目前尚无标准方案。常用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及其前体药的口服剂(卡培他滨、替吉奥)、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铂类(顺铂、奥沙利铂)。针对该患者可采用DCF3周方案。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根据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采用化疗、纳入临床研究和最佳支持治疗等姑息措施。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对胃癌肝转移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仍可使部分患者生存获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是同时性肝转移还是异时性肝转移;②评估肝脏转移灶大小、部位及多少,H1为转移灶局限于一个肝叶,H2为两个肝叶可见数个散在转移灶,H3为两个肝叶可见多量散在转移灶;③肝外有无转移灶;④原发病灶能否完全切除(R0)。对于原发灶能R0切除的H1型肝转移以及异时性肝转移应积极行一期联合切除或肝转移灶切除,而对于H2和H3型同时性肝转移,手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应慎重选择病例。肝脏外科对于胃癌肝转移的多个转移灶,建议行化疗、射频或介入等综合治疗,对孤立转移灶可考虑手术切除。针对该患者,建议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消化内科对于中晚期胃癌,一般不考虑内镜下治疗。该患者无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第一次治疗经过2010年10月采用DCF3周方案[多西他赛100mg/m2,第1天;顺铂20mg,1次/日,第1——5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解救化疗4个周期后,CT检查示胃壁肿块及肝转移灶均较前缩小,同前方案治疗共6个周期。2011年3月复查CEA48.26ng/ml,CT检查(图3)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复查胃镜示贲门下胃体后壁黏膜不规则隆起,2×2cm,累及贲门,临床评价部分缓解,改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图3CT(2011年3月)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2011年9月CEA升高为91.20ng/ml,CT示肝脏转移灶增大(图4)。图4CT(2011年9月)示肝脏转移灶再次出现2011年9月再次组织全院胃癌MDT讨论。
【第二次MDT】 讨论(2011年9月)影像科2011年9月CT检查示贲门部胃壁增厚,肝脏内见数个圆形低密度影,大小分别为2.8×2.4cm、1.2×1.1cm、1.1×1.0cm,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结合第一次的CT,考虑肝多发转移,胃癌复发。肿瘤内科患者目前胃癌复发,在DCF方案效果不佳情况下,可考虑TCF(紫杉醇+顺铂+替加氟)等方案,也可考虑其他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很差的情况下甚至可选择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单药化疗。针对该患者建议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相关检测,以决定是否需要考虑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在没有并发症前提下手术意义不大。针对该患者用改良DCF方案化疗6个周期,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后,转移灶消失后复现,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无法R0切除,不建议手术。肝脏外科患者目前仍不具备肝脏转移灶R0切除条件,仍不建议手术。介入科该患者属于胃癌合并同时性肝脏多灶性转移,通过一线化疗方案,肝脏转移灶消失后复现,CEA升高。由于胃病灶与肝脏转移灶均存在,介入治疗无法完全根治。目前可参考肿瘤科的意见,更换二线化疗方案,当二线方案失效后,再考虑介入治疗。
【第二次治疗经过】 2011年9月采用TOF二线方案化疗(紫杉醇60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mg/m2,第1、8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3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复查CT提示肝多发转移灶较前缩小,原最大病灶变为1.7×1.5cm.2012年1月继续维持此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患者耐受良好,改卡培他滨单药口服维持。2013年4月定期复查CT和CEA等肿瘤标志物,病情时有反复,交替更换化疗方案对症处理至今,目前一般状况尚可,时有上腹不适及乏力等症状,胃镜检查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图5)。图5胃镜检查(2013年4月)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图6),CEA170.48ng/ml,行进一步治疗中。图6MRI(2013年4月)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
【MDT治疗体会】 肝脏是胃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术前已明确或术中发现的肝转移占2.0%——9.9%.胃癌肝转移(GCLM)不仅预后差(5年生存率

诊断结果

【病例摘要】
【病史】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0年9月来我院胃肠外科就诊。
【现病史及家族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胀痛,无反酸、嗳气,无腹泻及黑便。母亲有“胃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指诊未及异常。
【入院检查】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血液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69.28ng/ml.胃镜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图1)。图1胃镜(2010年9月)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病理检查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
【病理检查】 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png]图2CT(2010年9月)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
【MDT讨论及诊治经过】 第一次MDT讨论(2010年10月)影像科该患者CT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结合胃镜检查报告,胃癌诊断明确;CT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结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不高,CEA考虑为转移结节,诊断为胃癌伴肝转移。肿瘤内科多数胃癌肝转移患者,全身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胃癌化疗目前尚无标准方案。常用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及其前体药的口服剂(卡培他滨、替吉奥)、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铂类(顺铂、奥沙利铂)。针对该患者可采用DCF3周方案。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根据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采用化疗、纳入临床研究和最佳支持治疗等姑息措施。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对胃癌肝转移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仍可使部分患者生存获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是同时性肝转移还是异时性肝转移;②评估肝脏转移灶大小、部位及多少,H1为转移灶局限于一个肝叶,H2为两个肝叶可见数个散在转移灶,H3为两个肝叶可见多量散在转移灶;③肝外有无转移灶;④原发病灶能否完全切除(R0)。对于原发灶能R0切除的H1型肝转移以及异时性肝转移应积极行一期联合切除或肝转移灶切除,而对于H2和H3型同时性肝转移,手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应慎重选择病例。肝脏外科对于胃癌肝转移的多个转移灶,建议行化疗、射频或介入等综合治疗,对孤立转移灶可考虑手术切除。针对该患者,建议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消化内科对于中晚期胃癌,一般不考虑内镜下治疗。该患者无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第一次治疗经过2010年10月采用DCF3周方案[多西他赛100mg/m2,第1天;顺铂20mg,1次/日,第1——5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解救化疗4个周期后,CT检查示胃壁肿块及肝转移灶均较前缩小,同前方案治疗共6个周期。2011年3月复查CEA48.26ng/ml,CT检查(图3)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复查胃镜示贲门下胃体后壁黏膜不规则隆起,2×2cm,累及贲门,临床评价部分缓解,改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图3CT(2011年3月)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2011年9月CEA升高为91.20ng/ml,CT示肝脏转移灶增大(图4)。图4CT(2011年9月)示肝脏转移灶再次出现2011年9月再次组织全院胃癌MDT讨论。
【第二次MDT】 讨论(2011年9月)影像科2011年9月CT检查示贲门部胃壁增厚,肝脏内见数个圆形低密度影,大小分别为2.8×2.4cm、1.2×1.1cm、1.1×1.0cm,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结合第一次的CT,考虑肝多发转移,胃癌复发。肿瘤内科患者目前胃癌复发,在DCF方案效果不佳情况下,可考虑TCF(紫杉醇+顺铂+替加氟)等方案,也可考虑其他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很差的情况下甚至可选择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单药化疗。针对该患者建议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相关检测,以决定是否需要考虑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在没有并发症前提下手术意义不大。针对该患者用改良DCF方案化疗6个周期,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后,转移灶消失后复现,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无法R0切除,不建议手术。肝脏外科患者目前仍不具备肝脏转移灶R0切除条件,仍不建议手术。介入科该患者属于胃癌合并同时性肝脏多灶性转移,通过一线化疗方案,肝脏转移灶消失后复现,CEA升高。由于胃病灶与肝脏转移灶均存在,介入治疗无法完全根治。目前可参考肿瘤科的意见,更换二线化疗方案,当二线方案失效后,再考虑介入治疗。
【第二次治疗经过】 2011年9月采用TOF二线方案化疗(紫杉醇60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mg/m2,第1、8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3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复查CT提示肝多发转移灶较前缩小,原最大病灶变为1.7×1.5cm.2012年1月继续维持此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患者耐受良好,改卡培他滨单药口服维持。2013年4月定期复查CT和CEA等肿瘤标志物,病情时有反复,交替更换化疗方案对症处理至今,目前一般状况尚可,时有上腹不适及乏力等症状,胃镜检查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图5)。图5胃镜检查(2013年4月)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图6),CEA170.48ng/ml,行进一步治疗中。图6MRI(2013年4月)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
【MDT治疗体会】 肝脏是胃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术前已明确或术中发现的肝转移占2.0%——9.9%.胃癌肝转移(GCLM)不仅预后差(5年生存率

【其他】


【病例摘要】
【病史】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0年9月来我院胃肠外科就诊。
【现病史及家族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胀痛,无反酸、嗳气,无腹泻及黑便。母亲有“胃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指诊未及异常。
【入院检查】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血液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69.28ng/ml.胃镜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图1)。图1胃镜(2010年9月)贲门下胃体后壁见巨大溃疡,病变累及贲门口及胃底,大小约4×3cm,周边黏膜不规则病理检查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
【病理检查】 为腺癌。CT检查(2010年9月),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结节(图2)png]图2CT(2010年9月)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肝内多发低密度影
【MDT讨论及诊治经过】 第一次MDT讨论(2010年10月)影像科该患者CT提示贲门下胃体小弯侧胃壁增厚,结合胃镜检查报告,胃癌诊断明确;CT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结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不高,CEA考虑为转移结节,诊断为胃癌伴肝转移。肿瘤内科多数胃癌肝转移患者,全身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胃癌化疗目前尚无标准方案。常用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及其前体药的口服剂(卡培他滨、替吉奥)、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铂类(顺铂、奥沙利铂)。针对该患者可采用DCF3周方案。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根据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采用化疗、纳入临床研究和最佳支持治疗等姑息措施。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对胃癌肝转移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仍可使部分患者生存获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是同时性肝转移还是异时性肝转移;②评估肝脏转移灶大小、部位及多少,H1为转移灶局限于一个肝叶,H2为两个肝叶可见数个散在转移灶,H3为两个肝叶可见多量散在转移灶;③肝外有无转移灶;④原发病灶能否完全切除(R0)。对于原发灶能R0切除的H1型肝转移以及异时性肝转移应积极行一期联合切除或肝转移灶切除,而对于H2和H3型同时性肝转移,手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应慎重选择病例。肝脏外科对于胃癌肝转移的多个转移灶,建议行化疗、射频或介入等综合治疗,对孤立转移灶可考虑手术切除。针对该患者,建议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消化内科对于中晚期胃癌,一般不考虑内镜下治疗。该患者无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第一次治疗经过2010年10月采用DCF3周方案[多西他赛100mg/m2,第1天;顺铂20mg,1次/日,第1——5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解救化疗4个周期后,CT检查示胃壁肿块及肝转移灶均较前缩小,同前方案治疗共6个周期。2011年3月复查CEA48.26ng/ml,CT检查(图3)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复查胃镜示贲门下胃体后壁黏膜不规则隆起,2×2cm,累及贲门,临床评价部分缓解,改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图3CT(2011年3月)示贲门部胃壁增厚不明显,肝内未见明确低密度结节2011年9月CEA升高为91.20ng/ml,CT示肝脏转移灶增大(图4)。图4CT(2011年9月)示肝脏转移灶再次出现2011年9月再次组织全院胃癌MDT讨论。
【第二次MDT】 讨论(2011年9月)影像科2011年9月CT检查示贲门部胃壁增厚,肝脏内见数个圆形低密度影,大小分别为2.8×2.4cm、1.2×1.1cm、1.1×1.0cm,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结合第一次的CT,考虑肝多发转移,胃癌复发。肿瘤内科患者目前胃癌复发,在DCF方案效果不佳情况下,可考虑TCF(紫杉醇+顺铂+替加氟)等方案,也可考虑其他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很差的情况下甚至可选择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单药化疗。针对该患者建议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相关检测,以决定是否需要考虑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胃肠外科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在没有并发症前提下手术意义不大。针对该患者用改良DCF方案化疗6个周期,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后,转移灶消失后复现,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无法R0切除,不建议手术。肝脏外科患者目前仍不具备肝脏转移灶R0切除条件,仍不建议手术。介入科该患者属于胃癌合并同时性肝脏多灶性转移,通过一线化疗方案,肝脏转移灶消失后复现,CEA升高。由于胃病灶与肝脏转移灶均存在,介入治疗无法完全根治。目前可参考肿瘤科的意见,更换二线化疗方案,当二线方案失效后,再考虑介入治疗。
【第二次治疗经过】 2011年9月采用TOF二线方案化疗(紫杉醇60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mg/m2,第1、8天;5-Fu750mg/m2,1次/日,第1——5天,每日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以上,3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复查CT提示肝多发转移灶较前缩小,原最大病灶变为1.7×1.5cm.2012年1月继续维持此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患者耐受良好,改卡培他滨单药口服维持。2013年4月定期复查CT和CEA等肿瘤标志物,病情时有反复,交替更换化疗方案对症处理至今,目前一般状况尚可,时有上腹不适及乏力等症状,胃镜检查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图5)。图5胃镜检查(2013年4月)示贲门下胃体后壁见黏膜高低不平,大小约4×4cm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图6),CEA170.48ng/ml,行进一步治疗中。图6MRI(2013年4月)示肝内多发转移结节较前增多增大
【MDT治疗体会】 肝脏是胃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术前已明确或术中发现的肝转移占2.0%——9.9%.胃癌肝转移(GCLM)不仅预后差(5年生存率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奔***康 我爱企鹅

是否是大寒证,我的症状和他差不多,我是大寒证

简***师 我爱企鹅

补中益气汤是正确的。要排除结肠疾病如结核,溃疡,息肉,肠镜是必須的。

t****3 新手达人

这是免疫系统疾病,白塞病用甲泼尼龙40hg冲剂

t****3 新手达人

这是免疫系统疾病,白塞病

l****1 新手达人

肠结核未能排除呀,注意血液系统疾患,必要时行骨穿检查

l****q 新手达人

当常见病都排完了,想想真菌或AIDS

寒***楼主 绿钻晋级

这个贴子以前发过。我找也找不到。只有估。 风湿也不是,甲亢也不是。结核也不是。 我这里去年有一个女孩子因为吃粗制棉油,引起发热半年,最后自己好了。也不知这个是不是。 我在中医版发过这个病人的帖子,但是那个是中期症状,这个是刚开始找我诊治的症状,不会是相同的。 吃棉线的可能可以排除,谢谢参与。

l****x 新手达人

看看 垂体有没问题.

第******条 我爱企鹅

这个贴子以前发过。我找也找不到。只有估。 风湿也不是,甲亢也不是。结核也不是。 我这里去年有一个女孩子因为吃粗制棉油,引起发热半年,最后自己好了。也不知这个是不是。

医******情 我爱企鹅

我认为应该进行**指检,如果没有异常,而且经过你们的治疗各种症状都已经好转,必要时可以请心理科专家会诊。

张******令 执考达人

大便带血丝,排除肠道有微小肿瘤没有?有无家族**肉病史吗?

如*** 新手达人

大便带血丝,鲜红色附于表面量少,多为痔疮所致.建议**指诊.发热原因继续学习中.

寒***楼主 绿钻晋级

说明: 这个病人是上学时就出现低热乏力的情况,后来发展到无法上学才退学的,病人和家长都排除性病等的可能。只能放弃这方面的考虑。而且病人比较内向,也不可能在这个年龄出现这些问题。 经过中药治疗,现在病人的体质还算不错。在用中药之前有时是起不来床的,电视都看不了。起码现在不影响日常生活,只是有时候乏力懒动。 昨天出去检查的目的就是因为大便在10天之内出现两次带血,虽然量非常少。仅仅是大便上有血丝,因此也不想在继续用中药治疗,所以建议出去检查肠镜和大便常规明确出血原因,同时告诉患者要排除肠结核的可能,但是患者出去检查却没有检查肠镜,到肛肠科咨询,大夫说没必要检查,也就没检查,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到了血液科检查的,早去之前我就说让到消化或者外科检查,再到肛肠检查肠镜,但是该查的都没查。没法,出去检查什么也不是我说了就算数的,还是要听从所去医院大夫的意见。 谢谢各位。

s****2 新手达人

这种病例一接触首先就应该排除消化道恶性病变,再考虑其他疾病,可是楼主这方面的检查什么都没做!无语!

r****0 我爱企鹅

考不考虑肠道结核?

如*** 新手达人

如果别的症状都已经好转,就是体温多在37.2-37.5之间,可以不予重视. 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常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 在24h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及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 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妇女在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 老年人因代谢率稍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 体温37.2度是一个统计数字,是大多数,平均值,但是有人体温很少超过36度,37.2度对他来说就是发热了.同理,基础体温也有37.5度左右的,不应过分追求37.2度以下. 至于便血,和您的中药方剂有没有关系啊.建议查个结肠镜排除下器质性病变. 另外患者一般体质怎样,我总不放心有没有梅毒或艾滋什么的,现在的孩子早熟啊.

y****e 持之以恒LV2

打个彩超看看心脏瓣膜如何,排外感染性心内膜炎

寒***楼主 绿钻晋级

还有下面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