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2
0
收藏
分享

超声引导下局麻药中毒1例

o****n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6 15:10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78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78岁

现病史

【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1岁
【 主诉】 因间断腹部不适20余天、间断黑便4d,于2014年2月18日入院。
【 现病史】 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自觉发热(未测体温),无咳嗽、咳痰,自行口服扑热息痛后上述症状好转,未进一步诊治;10d前腹胀症状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消化科,发现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DNA定量4.29×106拷贝/ml,腹部CT提示慢性肝损害,门静脉系统未见异常(图1),胃镜提示食管静脉曲张,考虑乙型肝炎肝硬化,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4d前于当地医院住院过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暗红色血便,量约800ml,伴有腹痛,给予止血及对症治疗,当日行全腹部增强CT发现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内血栓形成(图2),请介入科会诊考虑患者需行止血治疗,无法行急诊溶栓治疗,给予止血及保肝治疗4d后患者未再出现黑便,但腹胀痛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PVT及腹胀痛转入本院。
【 既往病史】 既往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饮酒史10年,20g/d。
【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脏,前胸部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 辅助检查】 外院:上腹部CT平扫:(1)肝右后叶上段改变,不除外慢性肝损害或囊肿;(2)腹腔少量积液。胃镜:食管静脉曲张(轻度);慢性浅表麋烂性胃炎。HBVDNA定量:4.29×106拷贝/ml。全腹CT平扫+增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血栓形成、腹水、胆囊炎。本院:腹部彩超:慢性肝损害声像,门静脉主干栓子形成,腹腔积液。血常规:白细胞33.8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9,红细胞3.84×1012/L,血红蛋白127g/L,血小板83×109/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20.8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1%。肝功能:胆碱酯酶1557U/L,白蛋白25.3g/L,TBil61.3umol/L,DBil31.6umol/L。腹腔穿刺液检查:蛋白11.89g/L,葡萄糖9.36mmol/L,Rivalta实验阴性,白细胞950×106/L,红细胞81600×106/L,多核0.42,单核0.58。乳酸脱氢酶(腹水)426U/L。 
【 临床诊断】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急性PTV形成、自发性腹膜炎。
【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保肝、止血、抗病毒、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行骨髓穿刺及活组织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同时定期腹部影像学观察PVT变化经上述治疗,患者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腹胀痛缓解,尿量增多,黄疸消退,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腹水感染得到控制。入院后第10天复查腹部彩超发现腹水减少,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后部分再通,门静脉左右分支血栓消失。第12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PTA上升至54%,办理出院。出院1个月后复查腹部彩超,门静脉血栓完全消失。

查体

一般情况好,心肺功能正常,检查化验结果未见异常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患者入麻醉准备室后,麻醉护士开放右侧上肢静脉通路,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监测BP、ECG、HR、SpO2等。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体侧,肩下垫一**垫,头偏向健侧,充分显露患侧颈部便于穿刺。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取锁骨中点放置探头,采用美国SonoSite公司生产的S-NERVE型便携式超声仪,凸型探头频率为7~12MHz的高频超声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扫描,可见到呈低回声(黑色)的神经束5或6根,在探头的外方进针,在超声监视下进针到神经丛,麻醉护士回抽无血后注射局麻药0.5%罗哌卡因20ml。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主诉无不适。1.3注药后观察注药后麻醉护士巡察,发现注药后20min患者突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四肢及面部肌肉颤搐、BP升高至162/105mmHg、HR112、SpO288%。立即上报麻醉医生,同时组织经抢救。2抢救2.1开放气道给氧在出现毒性反应最初症状时,吸尽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双手托起下颌、肩下垫一软枕,头部后仰,开放气道,面罩加压给氧,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提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2.2遵医嘱用药积极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抢救,遵医嘱静脉滴注咪唑安定3mg,同时快速建立第二支静脉通道,静脉推注20%脂肪乳剂,脂肪乳剂首剂为1ml/kg,3min后重复1次,再予0.25ml·kg-1·min-1维持。患者2min后抽搐停止,自主呼吸恢复,15min后生命体征稳定,给予持续吸氧。3护理3.1注射局麻药的护理3.1.1局麻药注射前麻醉护士应准备好抢救药物及抢救设备,且保证设备的良好运作。患者入麻醉准备室后麻醉护士应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一般常规开放为四肢静脉,重大手术常需多条通道,必要时协助麻醉医生行颈内静脉、锁骨上、下静脉、股静脉进行穿刺。保证急救药物能有效进入患者体内,及时发挥药效。3.1.2局麻药注射中、后在注射局麻药的过程中,麻醉护士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头晕、眼花、耳鸣、舌麻等不适感。密切观察病情且监测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改变是患者对疾病的应激反应和身体机能障碍的表现,它与病情转归紧密相关。通过麻醉护士的观察和监测,能客观地反映出患者机体的内在活动,并能为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3.2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3.2.1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支持持续给氧,稳定控制并调节吸入氧浓度,以升高动脉血氧分压。若患者牙关紧闭则放入口咽通气道以防止舌后坠,利于氧气有效进入体内并进行气体交换,必要时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衡,根据病情补充液体,维持血压、脉率的正常。3.2.2抽搐护理当抽搐发作时用压舌板缠上纱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以免咀嚼肌痉挛而咬伤舌头。四肢抽搐不可用暴力牵拉,以防止肌肉拉伤或发生骨折。常使用约束带限制患者四肢活动,防止谵妄、昏迷、躁动等患者因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危险。3.2.3心理护理由于局麻药中毒发作时无明显先兆且迅速意识丧失、抽搐,当患者意识恢复后极度恐惧,麻醉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抚患者,言语要亲切举止要文雅,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树立信心。3.2.4调节室温,注意保暖患者进入麻醉准备室后,由于麻醉过程中体表面积暴露大,时间过长,会导致体温下降。保持恒定的室温是非常重要的。抢救过程中体温的管理对于患者呼吸恢复,意识转清、生命体征平稳具有很大的影响。

【其他】


【既往病史】 患者无特殊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谢***军 新手达人

请教一下,用脂肪乳的目的,谢谢了!

l****0: 脂肪乳阻断局麻药与受体结合,具体机理未完全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