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74
0
收藏
分享

典型小儿右腹股沟斜疝的诊治

杨晓铭麻醉医学科-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23-12-11 10:04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16个月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治疗方案】拟在全麻下行右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拟在全麻下行右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

【病案介绍】

主诉

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9月

现病史

患儿于9月前被其父母即发现右侧腹股沟突出一包块,突出于右侧腹股沟,可坠入阴囊,约鸡蛋大小。多出现在哭闹后,平卧休息后可自行消失。无发热,无腹泻,无咳嗽。今来我院就诊,以"右侧腹股沟斜疝"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患儿病程中,精神一般,食欲佳,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遗传病史

查体

T:36.5℃,P:115次/分,R:30次/分,BP:80/40mmHg
神清,发育良好,抱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面部无畸形,五官端正,颈软,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可,无明显亢进或减弱。右侧腹股沟可触及一约4.0cm*2.0cm大小的包块,包块还纳后压住内环包块不复现,两侧睾丸正常。肿块透光试验阴性。脊柱四肢无异常。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2019-03-01)乙肝+丙肝+艾滋+梅毒:乙肝表面抗原 0.01 IU/ml, (2019-03-01)肝肾脂糖电解质:总胆红素 4.6 umol/L↓、谷草转氨酶 31 U/L、谷丙转氨酶 11 U/L, (2019-03-01)全血细胞计数+五分类:白细胞 8.5 10^9/L、血红蛋白 126 g/L↓、血小板 414 10^9/L↑、淋巴细胞比率 64.3 %↑ EKG示窦速 X片无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 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一般可明确是诊断,但是有时确定是直疝还是斜疝并不容易。 1.患儿男、年龄:1岁4月 。 2.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9月。 3.右侧腹股沟可触及一约4.0cm*2.0cm大小的包块,包块还纳后压住内环包块不复现,疝块外形呈椭圆形,上部呈蒂柄状,疝块可进阴囊(斜疝),两侧睾丸正常。精索在疝囊后方。 实验室检查见涂片。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睾丸鞘膜积液  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2.精索鞘膜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区睾丸上方,无回纳史,肿块较小,边缘清楚,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可随之而上下移动。但无咳嗽冲击感,透光试验阳性。 

3.隐睾:腹股沟普管内下降不全的睾丸可被误诊为斜疝或精索鞘膜积液。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酸胀感觉。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为明确。 

4.急性肠梗阻:肠管被嵌顿的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但不应仅满足于肠梗阻的诊断而忽略疝的存在,尤其患者比较肥胖或疝较小时,更易发生这类问题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诊治经过

1.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2.择期手术(右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

3.对症处理。 术前检查完善后,拟在全麻下行右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 麻醉方法:全麻 手术经过: 麻醉达成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股沟顺皮纹切口,长约4cm, 逐层切开皮肤、脂肪及浅筋膜,提起并切开腹外斜肌键膜,显露腹股沟管内容物。撑开提睾肌,于右侧腹股沟管内可找到疝囊,切开后检查证实为斜疝,游离近端疝囊至内环处,予以高位结扎。远端残留部彻底止血后,将精索复位,再用佛格森法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即在精索浅面将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修补,重建外环口容小指尖通过。 手术野彻底止血,间断缝合腹外斜肌键膜、皮下组织, 皮肤。 术后抗炎对症处理3天后,患儿家属强烈要求出院,遂办理之。 出院医嘱: 定期返回医院换药拆线,出院后继续对症支持治疗,注意饮食、休息;不适随诊。

诊断结果

右侧腹股沟斜疝

【分析总结】


1.这是一典型小儿斜疝病例; 

2.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的85%——9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腹股沟疝分直疝和斜疝两种。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其发病机制与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诊断一般不难,但是确定直疝还是斜疝有时不大容易。 

3.治疗:该例患儿18个月大,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对于一岁以内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婴幼儿腹肌可岁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修补,手术方法可归纳为三种:1.传统的疝修补术,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吗,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该患儿采用此类术式。2.无张力疝修补术,虽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但有潜在排异感染风险,且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婴幼儿等。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无局部牵扯感等优点,并能同时检查双侧腹股沟疝和股疝,有可能发现亚临床的对侧疝并同时施以修补,但其对技术设备要求高,需全身麻醉,手术费用高等原因,临床应用较少。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