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1
收藏
分享

腰骶椎畸形伴无症状性左侧L5/S1椎间孔狭窄1例

p****5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8-02 21:53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44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44岁
因“长距离行走后出现右侧腰腿痛1周”于2016年11月30日来本院就诊。

查体

查体示右侧髂腰部压痛并向右小腿外侧放射,右小腿外侧痛觉过敏,直腿抬高试验60°(+),左下肢查体(-),呈右侧L5和/或S1神经根受压表现。

辅助检查

腰椎正位X线片示腰椎右侧侧凸,最下一个脊椎右侧呈Castellvi-ⅢA型腰骶移行椎表现,同时伴骶椎隐裂可能(图1)。加行胸椎X线检查,明确为ⅢA型骶椎腰化(图2)。仔细观察腰椎X线片,发现有多处异常:①右L5椎弓根纵径明显长于对侧,下界低于对侧,右S1椎弓根辨认不出(图1a);②左L5、S1椎弓根相互贴近,椎间孔上下界明显变小(图1a);③双侧L5/S1关节突关节结构消失(图1a);④L5与S1椎板融合,L5/S1椎板间隙消失,L5/S1椎板融合体与S2椎板间隙明显增大(图1a);⑤L5及S1横突向外上撬起,L5横突上界达L4/L5椎间隙高度,S1横突上界达L5椎体下部高度(图1a);⑥L5/S1椎板融合体棘突与S2棘突间隙明显增大,S1隐裂可能(图1b);⑦S1椎弓根区可见一明显裂隙(图1b);⑧利用AutoCAD-2007软件的标注功能行角度测量,发现L5/S1关节屈伸活动度消失,角度变化1.6°,考虑为投照**影响导致的伪象(图1b~d)。S1/S2横断面CT异常表现:①右S1/S2呈ⅢA型骶椎腰化,S1横突上部内前方与S1椎体融合,前外侧下部与S2横突融合(图4a,b);②在S1椎弓根缺损区外侧形成一椭圆形骨缺损区,前界为S1横突与S1椎体连接,外界为S1横突,后界略偏下方为S1/S2骶后孔,该区内可见到向外下行走的S1神经根(图4c,d);③S1左侧完全腰化,可见腰化的S1/S2椎间孔(图4e,f)。经右侧椎弓根矢状面重建CT表现:①右L5/S1椎间孔上部前后径明显变窄;椎间孔中部(椎间隙阶段)L5、S1相邻终板向后骨样突起,致此区间隙几乎消失(图5a,b);②右S1椎弓根缺如,下部前后裂隙明显增大(图5a,b);③靠近S1下终板区,可见S1,2横突内侧向前下形成的S1/S2骶前孔(图5a,b)。正中矢状面重建CT可见L5、S1棘突融合,S1,2棘突间隙增大(图5c,d)。经左侧椎弓根矢状面重建CT表现:①L5下关节突与S1下关节突融合(图5e,f);②S1椎弓根上移,上部同L5椎体后下缘相连,融合的L5/S1关节突关节前移,L5/S1椎间孔环形狭窄(图5e,f)。冠状面重建CT表现:①L3/L4、L4/L5各有靠近椎间孔上缘的L3及L4神经根通过(图6a);②右S1椎弓根缺如,可见S1神经根通过椎弓根缺损区,S2神经根从下方发出(图6b-d);③右L5/S1椎间孔未辨出有神经根通过;④左L5及S1椎弓根相互靠近,L5/S1椎间孔明显变窄,未辨出有神经根通过(图6e);⑤双侧L5/S1关节突关节骨性融合(图6f)。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考虑右侧腰腿痛为右S1神经根受压引起(图6)。

诊治经过

给予脱水及激素冲击治疗并卧床休息,3d后症状消失。建议行腰椎MRI或椎管造影检查,明确神经根走行细节,患者以疼痛缓解为由拒绝。随访4个月,症状无复发,继续随访中。

【其他】


【讨论】腰骶椎畸形分类 根据骨结构畸形、神经结构畸形或二者兼有,将腰骶椎畸形分为3种:①单纯骨结构畸形。包括X线检查容易分辨出的常见畸形,如腰骶移行椎;其他少见的有椎弓根缺如、关节突关节缺如等。如畸形轻微而又解剖不熟,X线检查只能分辨出部分甚至直接漏诊,需CT扫描并重建方可完全辨认,有时需结合MRI检查。②单纯神经结构畸形。如脊髓栓系、腰骶神经根畸形(LSNA)等。LSNA指腰骶神经根分布、走行、数目异常,或出现异常分支、吻合支等;同一椎间孔通过2根神经称结合神经(CN)。此种类型单纯X线检查难以诊断,椎管造影、CT、MRI、手术等只能发现部分LSNA,且不能相互验证;术中发现率最低;影像学检查中MRI冠状面诊断率最高,但亦可能漏诊;尸体解剖发现率最高。根据解剖和造影结果的Kadish-Simons分型将LSNA分为硬膜囊内畸形(Ⅰ型)和硬膜外畸形,硬膜外畸形又分为神经根起点异常(Ⅱ型)、神经根异常吻合(Ⅲ型,图7a)及异常分支(Ⅳ型)。Neidre-MacNab分型针对硬膜外LSNA应用最广,其中ⅡA型为2根神经从同一个椎间孔发出,而相邻下或上方椎间孔无神经根通过(图7b)。③骨结构异常合并神经结构异常,X线检查只能发现骨结构畸形,椎管造影、CT及MRI有可能发现LSNA,亦可能漏诊。本例腰骶椎区域畸形类型 本例患者存在先天性骨结构异常,X线检查容易分辨,为ⅢA型骶椎腰化,还有不易分辨出或易漏诊的其他表现:①双侧L5/S1关节突关节融合;②L5、S1椎板融合;③左L5/S1椎间孔环形狭窄;④左S1椎弓根上部同L5椎体后下缘融合;⑤右L5/S1椎间孔上部及中部狭窄(后者由L5、S1相邻终板向后形成骨赘所致);⑥右S1椎弓根缺如。这么多骨结构畸形并存的情况比较少见,最终采用CT证实并完善诊断。患者双侧L5/S1椎间孔均明显狭窄,左侧为环形狭窄,如均有正常神经根穿过,则双侧均应有下肢放射痛,且由于狭窄为先天性,患者应幼年即发病。但患者左下肢无临床症状,如无LSNA则难以解释。仔细观察CT图像,未发现左侧L5/S1椎间孔有神经根穿过(图3),笔者认为这解释了患者为何无左下肢神经受压表现。那么右侧腰腿痛是否由右侧L5/S1椎间孔狭窄引起呢?笔者认为也不是,从CT图像上看,患者右侧L5/S1椎间孔亦无神经根穿出。患者双侧均有LSNA且成年发病,也不支持右侧L5/S1椎间孔有神经根通过,那么右侧腰腿痛的根源在何处需要进一步探讨。从CT图像可见,右L5/S1侧隐窝起始部(L5/S1椎间孔下部)外窄内宽(图4a,b),此处有S1神经根(图6);S1椎弓根缺损区上部有椎弓根残余,下部S1椎体后下部缺如,形成上外窄内下宽(图4,5)的裂隙,S1神经根经L5/S1侧隐窝及S1椎弓根缺损区向外下行走过程中,如偏内下则不受压或轻度受压;如偏外上则易受压出现症状。S1神经根有一定活动度,此区域经过的S1神经根一过性受压应该是右侧腰腿痛的根源。患者经脱水、激素冲击及休息,S1神经根水肿减轻或者向内下移动,受压减轻或消失,相应症状亦缓解或消失。患者右侧骶前孔骶后孔无明显狭窄(图5),无far-out综合征。本例患者LSNA类型 通过CT图像可以明确,患者双侧L5/S1椎间孔未发现神经根通过,通过复习文献,笔者认为患者可归入Kadish-SimonsⅢ型或Neidre-MacNabⅡA型(图7a,b)。由于未见到L5神经根向下与S1神经根吻合或者在S1/S2及L4/L5椎间孔有2根神经根穿出的征象,猜测患者也可能为双侧L5/S1椎间孔神经根缺如,而相邻椎间孔也无双神经根通过(图7c)。影像学诊断在LSNA方面的局限性 文献报道,椎管造影、CT、MRI、手术等只能发现部分LSNA,均有漏诊可能,且不能相互验证。本例患者未从CT图像上发现属Kadish-SimonsⅢ型或Neidre-MacNabⅡA型的直接证据,尚不能绝对排除属于上述类型的LSNA。另外,如神经根先天发育细小,椎间孔狭窄对其不形成压迫,患者也可能无症状。而CT分辨率低,不能分辨出细小神经根,则图7d所示的LSNA亦可能存在。图7c,d2种LSNA未见文献报道,属笔者猜测。MRI冠状面LSNA诊断率仅次于尸体解剖,但患者症状缓解后拒绝再行MRI及椎管造影检查,使诊断证据不全,是本例遗憾。如以后症状复发,需手术治疗时,可在术中进一步明确LSNA类型。 来源:脊柱外科杂志2018年6月第16卷第3期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