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X”形支架技术治疗大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一例

q****4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3-29 14:28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73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73岁
因体格检查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A)发现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oAA)10d,于2016年6月收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既往史

既往吸烟史40余年,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

查体

意识清楚,问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同圆,躯干及四肢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病理征阴性,脑膜**征阴性。

辅助检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考虑患者高龄,若行开颅夹闭手术耐受性较差,决定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由于动脉瘤瘤体较大,瘤颈较宽,累及双侧大脑前动脉,遂决定行“X”形支架辅助栓塞技术以保护载瘤动脉。予以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1次/d)服用5d,于2016年6月13日行全脑DSA及血管内治疗。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双侧股动脉穿刺置鞘,全身肝素化(40mg经静脉团注)。行双侧颈内动脉造影示大型ACoAA,呈单囊且瘤壁光滑,瘤体最大径11.0mm,瘤颈宽5.3mm,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1.6mm、A2段直径1.8mm;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1.6mm,A2段直径1.3mm(图1a,1b)。在双侧股动脉鞘更换为6F动脉鞘,在双侧6F2625pxNavien支撑导管导丝辅助下,超选至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选择最佳工作角度,在路径图下,使用Taxcess14微导丝(MicroVention,美国)辅助Headway17微导管(MicroVention,美国)自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经前交通动脉超选至对侧大脑前动脉A2段(图1c),同法将另一Headway17微导管自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超选至对侧A2段备用。使用微导丝再辅助Echelon10微导管(Medtronic,美国)自左侧颈内动脉超选至动脉瘤瘤体内。选择LVISJunior2.5mm×17.0mm支架(MicroVention,美国)2枚,分别经过双侧Headway17微导管释放,与前交通动脉内交叉覆盖瘤颈,打开支架满意(图1d,1e)。经Echelon10微导管依次填入弹簧圈15枚,此时感觉填塞阻力大,造影见左侧瘤颈处动脉瘤显影部分仍较多,撤出Echelon10微导管,再次穿网孔填塞弹簧圈10枚,造影示动脉瘤后下方仍部分显影。使用右侧大脑前动脉内Headway17微导管穿网孔超选动脉瘤内,指向残腔进行进一步填塞,共填入弹簧圈5枚。此时造影提示动脉瘤瘤体仅少量显影。载瘤动脉通畅,远端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图1f)。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结束手术,麻醉苏醒满意,查体未见新发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术后3个月复查头部MR血管成像,未见动脉瘤显影(图1g)。

【其他】


【讨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重要术式,除能有效提高弹簧圈的填塞密度、防止弹簧圈脱出外,还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远期疗效。Huang等报道使用单枚支架辅助栓塞治疗ACoAA取得满意疗效。单枚支架辅助治疗ACoAA适应证需要考虑闭塞一侧A2段的风险(图2a,2b),除了动脉瘤瘤颈宽度外,还包括动脉瘤体的指向、瘤颈的位置、是否累及大脑前动脉A1~A2段以及前交通复合体的各种变异。同时,开颅夹闭ACoAA也具有一定挑战性,前交通复合体的复杂性与潜在的额叶损伤风险,可能给手术操作带来障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前循环动脉瘤中相对较高。如本例ACoAA瘤颈完全包绕前交通动脉,瘤体累及双侧A1~A2段,因此采用了双支架辅助栓塞的治疗方式。从技术角度而言,由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向同侧A1段释放支架(即“H”形支架)也是可选的治疗方法(图2c)。但本例ACoAA,由于同侧A1~A2成角明显,“H”形支架释放较为困难,选择“X”形支架释放可能更具有操作性(图2d)。同时,“H”形支架在进行弹簧圈填塞时,难以避免造成前交通动脉的闭塞,而“X”形支架可在前交通动脉处形成交叉,在保留前交通动脉的同时,增加支架覆盖瘤颈以改善血流动力学,能降低发生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的风险。Saatci等报道应用“X”形支架治疗5例复杂ACoAA,无一例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随访显示5例动脉瘤全部完全闭塞,无支架内再狭窄。但对于一侧A1发育不良或缺如的病变,通过健全侧A1进行“Y”形支架释放也是较理想的选择。“X”形支架技术还可根据支架是否穿越,分为穿越式释放技术和交错式释放技术(图2e)。穿越式技术即在一侧释放支架后,再用另一枚支架穿越前一枚支架网孔进行释放;而交错式技术即通过预留的两枚支架微导管依次释放两枚支架,使两枚支架交错但**越。需要注意的是,与“Y”形支架释放不同,穿越式X形支架技术需穿越两次网孔,操作相对复杂,若两网孔位置交错较远,可能导致支架在穿越段打开困难(图2f)。Lazzaro和Zaidat报道应用Enterprise支架对复杂宽颈动脉瘤行X形支架治疗,并对Enterprise支架穿越的形态进行了体外模拟,能够观察到支架在穿越过程中存在局限性缩窄,若近端与远端网孔存在错位,缩窄将更为明显。但交错式释放同样存在一定限制性,在前交通动脉管径较细时,双枚支架交错式打开也可能受限。在本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已完全成为瘤颈的一部分,为两枚支架交错式释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支架打开满意。本例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的管径均<2.0mm,因此在支架选择上,选择了直径2.5mm的LVISJunior支架以保证在小血管内的顺利释放。Cohen等报道应用Leo+Baby支架行复杂ACoAA的X形支架治疗,该支架设计型号中包括了直径为2.0mm的系列,可用于较细血管的支架辅助治疗,且同LVISJunior支架一样,可见支架主体,易于判断支架的打开形态。选用LVIS支架的另一考虑是由于本例采用交错式X形支架技术,不需要考虑网孔穿越的问题,而LVISJunior支架具有较高的网孔密度,能够增加瘤颈处的支架覆盖,发挥更强的血流导向作用,以改善其长期预后。Feng等报道应用LVISJunior支架治疗12例宽颈ACoAA,均取得了满意的随访结果。尽管LVISJunior金属覆盖率较高,但穿越支架行弹簧圈栓塞仍然可操作。在本例动脉瘤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出现了弹簧圈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可能与支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弹簧圈微导管头端的摆动有关。通过反复调整微导管头端及再穿越支架填塞,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