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32
0
收藏
分享

这个肩周炎治疗用药有何不妥?

魏梅英内科-普通内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13-07-22 17:03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77岁,退休工人

【病案介绍】

主诉

女,七十七,退休工人。
右肩部疼痛伴活动明显受限二天。

现病史

缘于二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以胀痛为主,夜间痛甚。不能梳头提重物。起病以来精神及饮食二便正常。

既往史

患者一向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及大手术输血史

查体

体温37度,脉率78次,血压110/70,呼吸20次/分。神志清楚,对答切题,体检合作。全身皮肤粘膜、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流脓,鼻翼无煽动,唇红无发绀,咽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无肿大。双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自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约0.5cm处,未触及震颤,心律7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无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不亢进,胃区无振水声,未闻及血管杂音。脊柱生理弯曲存在,余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及外生殖器未查。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1,维生素VB1VB12肌注。2,芬必得1片bid;大活络丸1丸bid。   

【其他】


【专科检查】 四肢外观正常。无红肿。右肩峰内侧有明显压痛点。右肩部皮温略高。肩关节内收旋转外展功能明显受限,其它关节活动正常。
【家族史】 老伴患结肠癌去世。儿女体健。
【讨论】 1,请大家讨论下这个病例用药有何不妥?2,出现右上肢青紫微肿及尿色变深的原因?如何处理?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m****9 持之以恒LV1

年龄大常规急查心电图,别肩痛都往肩周炎想

魏梅英楼主 普通内科主治医师

昨天碰到患者,她已出院一星期。看上去面色有些苍白,问其还有哪些不舒服,说是有些无力。也没问她最后的诊断。

医***宝 医师资格认证

肩周炎应属于慢性疾病,患者没有诱因突发肩关节活动障碍,我个人认为肩周炎的可能不大,但是让我想起了前年我治疗的一个患者 当时也是以肩周炎做的诊断,后来在在爱友的帮助下才知道有 肩袖损伤 这种疾病! 易于肩周炎混淆的几种常见病 一:肩袖损伤 定义:以肩部疼痛、压痛,活动时加重、弹响,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甚或日久者可见冈下肌等肌萎缩,尤以冈下肌明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冈上肌在肩袖中,是肩部四周力量集中的交叉点。因而极易受损。尤其是在肩部外展活动频繁时,由于冈上肌肌腱穿过肩峰下和肱骨头上的狭小间隙,所以很容易受到挤压、摩擦而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或肌腱断裂。其余的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也可同时受到损伤,只不过以冈上肌肌腱的症状比较突出而已。这些肌腱的损伤及无菌性炎症或冈上肌腱的断裂即为肩袖损伤,肩袖损伤后患者常感肩外侧疼痛较甚,外展时疼痛加剧,肩部主动外展受限,肱骨大结节部有明显按压痛。肩袖的肌肉瘫痪时肩关节必显示关节脱位状态。肩袖钙化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及相应的活动受限。肩袖损伤一般采用手法治疗,但对那些肌腱完全断裂者采用手术治疗。 症状体征  肩外展痛、肩峰下压痛。 诊断检查   1.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及治疗经过。   2.检查肩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注意有无肩外展痛、肩峰下压痛。   3.酌情行肩关节造影及MRI检查,有条件者可行肩关节镜检查。 治疗方案   1.不全断裂者,将肩固定于外展架上3周。   2.完全断裂者手术缝合,术后外展架固定4周左右。   3.50岁以上因肩袖损伤致慢性肩痛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应行肩峰成形术和肩袖修补术。 二:肩峰下撞击症    肩关节外展前伸时(即羽毛球的引拍、挥拍动作),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的一种慢性肩部疼痛综合症。其共同临床特征是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一疼痛弧,而被动活动疼痛明显减轻甚至完全不痛。其病理基础是夹在喙肩穹和肱骨头之间的组织由于肩关节外展活动时的磨损和撞击发生水肿出血、纤维变性、滑膜炎、肱骨大结节增生等。   1、主要症状   肩部疼痛,以肩峰周围为主,夜间较重;患肢无力,活动受限,上臂外展到70度时明显疼痛,感觉被“卡”住。特点:肩关节开始外展时无疼痛,到达60度开始疼痛,超过120度疼痛又消失;被动活动时减轻或消失。   2、治疗方法   主要为非手术疗法,急性发作时悬吊制动,口服消炎止痛药,局部封闭3次,缓解后立即活动,防止粘连。如非手术不能治愈,肩部撞击症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为前肩峰成形术。   3、肩部撞击症的病因病理   【病因】   肩峰下关节由上部分的喙突、喙肩韧带、肩锁关节和肩峰形成的喙肩弓与下部分的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组成。由于其结构或动力的原因,使上臂在上举、外展运动中发生肩峰下组织被撞击而产生临床症状。通过解剖学研究及手术观察发现肩部撞击症大多发生在肩峰前三分之一,喙肩韧带及肩锁关节下面。并把是否因冈上肌腱出口狭窄引起肩部撞击症划分为“出口撞击症”和“非出口部位撞击综合征”二大类。   1.出口撞击症之病因   (1)肩峰前方骨赘形成。   (2)肩峰形态异常,过度向前下方弯曲。   (3)肩峰向下方倾斜。   (4)肩锁关节隆突,骨疣形成。   2.非出口部位撞击综合征之病因   (1)大结节过度突起:①大结节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②肱骨头假体置换术中,因假体插入过低,使大结节位置相对升高。③大结节骨疣形成。   (2)向下压迫肱骨头的力量丧失:①肩袖破裂。②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   (3)盂肱关节运动支点丧失:①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肱骨头及肩胛盂破坏。②关节韧带过度松弛,多方向性关节不稳定。   (4)肩胛骨悬吊机能丧失:①翼状肩。②陈旧性肩锁关节分离。③三角肌麻痹。   (5)肩峰结构缺陷:①肩峰骨骺未愈合。②肩峰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③先天性异常。   (6)肩袖或滑囊增厚:①肩袖慢性炎症,大块钙化物沉积。②慢性肩峰下滑囊炎。   (7)下肢缺失或长期扶拐造成肩部撞击症。   肩峰下间隙可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位于喙突和喙肩韧带前2/3下面,含肱二头肌长头腱关节内部分,喙肱韧带,肩胛下肌和喙突下滑囊。中部位于肩峰前半部,肩锁关节及喙肩韧带后1/3下面,含冈上肌腱止点及肩峰下滑囊。后部位于肩峰后半部分下面,含冈上肌腱关节内部分,一小部分肩峰下滑囊。并认为由于肩峰下间隙前窄后宽,所以病变主要发生在肩峰下间隙的前、中部。   老年人肩袖损伤大多是因随患者年龄老化肩袖出现退行性变性,在上肢外展位手掌撑地时骤然内收而发生。甚至在拾东西时或骤然抬臂时即可引起肩袖损伤。Codman(1934)将冈上肌腱离大结节止点约1cm处的明显血管稀疏区域(乏血管区),称为肩袖撕裂危险区。此区域是冈上肌腱近侧端滋养血管与大结节部骨膜滋养血管交汇处,是血供薄弱部位。当肱骨内旋或外旋中立位时,此区域最易受到肱骨大结节顶部的挤压、撞击,发生相对缺血,使肌腱发生退行性变。所以临床上肩袖损伤常发生在这一区域,约占50%~60%。肩袖损伤的原因是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包括肩袖肌腱的乏血管区、冈上肌腱应力集中之特殊位置和功能及老年退行性变。外在因素包括肩关节反复外展和上举。肩峰下撞击和不同程度的肩部外伤。因而肩部撞击症只是导致肩袖损伤的一种形式。并且约有50%肩袖损伤患者无明显外伤史。   【病理】   肩部撞击症是一种慢性损伤过程,其病理变化可分为三期:   1.水肿充血期 这是肩部撞击症的最早损伤期。由于肩关节频繁外展、上举活动,使肩峰下组织遭受连续的撞击和碾磨,肩峰下滑囊、肩袖或肱二头肌长头腱等组织表面血管增生、水肿、充血、渗出。此期一般不发生肩袖等组织的明显撕裂。保守治疗效果较好,可望完全恢复肩关节功能。   2.纤维变性及肌腱滑膜炎期 由于撞击、碾磨损伤的累积,在水肿出血期基础上使肩峰下滑囊及肩袖等组织呈纤维变性并增厚。此时临床症状越来越明显,如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3.肌腱断裂和骨性改变期随着继续渐进性撞击、碾磨损伤,肩袖和肱二头肌长头腱退行性变化的加剧,肌腱变脆、失去弹性和伸展性,以致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导致肩袖部分或大部分撕裂,严重者可发生肩袖完全性破裂或肱二头肌长头腱病理性断裂。通常冈上肌腱断裂发生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之前,其比例为7:l。由于肩袖组织遭受损伤,肩袖对肱骨头的稳定作用减弱,当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可上移使肩峰下间隙变小,肱骨头与肩峰问撞击更趋剧烈,久之使骨结构发生改变。肩峰前下部、肱骨大结节等处可发生硬化、增生或囊性变,肱骨颈上可出现切迹。此期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开放分类:肩关节脱位,肩关节周围炎 三:肩关节不稳 摘要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但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无论是发育的原因,还是损伤所致的骨结构缺损、盂唇病变、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均可导致肩关节不稳定。      (一)发病原因   1.先天性或发育性因素 骨骼因素:肩盂发育过小、臼面过深、肩盂过度后倾(后张角过大)、肩盂后下缘缺损等均是盂肱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肱骨头发育异常、后上方缺损(西洋斧状畸形)、肱骨逆向扭转畸形使肱骨头前倾角过大等往往是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基础。   软组织因素:见于胚层发育缺陷(messoderal)所致的全身性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征(Ehlers-Danlos syndrome)。   2.麻痹性因素 肩周主要肌肉及支配肌肉的神经可因麻痹而致肩关节不稳定。臂丛神经损伤(包括产伤)、腋神经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症、副神经损伤以及新生儿产瘫后遗症等均可造成肌肉瘫痪,发生肩关节不稳定。   3.外伤性因素 青壮年的外伤性肩关节脱位可造成关节囊的撕脱、盂唇剥离以及盂肱中、下韧带损伤及松弛,是导致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的常见原因。盂唇撕脱很难愈合,前下方盂唇撕脱可造成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前方盂唇剥离则易造成复发性肩肱关节半脱位。   肩袖的功能不仅关系到肱骨近侧端的运动,而且对盂肱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肩袖广泛撕裂使盂肱关节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出现不稳定。老年患者发生肩关节脱位的同时常合并肩袖损伤,以致日后出现肩关节不稳定。   肩袖间隙分裂(tear of rotator interval)是肩袖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的肌间隙分裂使完成臂上举时二肌的协同作用,以及肱骨头固定于肩盂上的合力作用明显减弱,造成关节失稳,以及上举过程中的肩肱滑脱(slipping)现象。   4.特发性肩松动症 特发性肩松动症为一种无明确原因、无解剖形态异常的肩关节多向性不稳定,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X线检查见在上位出现肩肱关节滑脱现象,向下牵引上臂时出现肱骨头向下松动(losening)。本症在英美的文献中被称为多向性肩关节不稳定或多向性盂肱关节半脱位(multidirectional unstable shoulder),在日本则被称为动摇性肩关节症(loose shoulder)。有些学者认为,本症患者的肩盂后下缘有缺损,肩盂后张角过大,是一种严格局限于肩肱关节内的不稳定。   5.精神因素 随意性盂肱关节脱位及半脱位因肌肉随意收缩所致。Rowe在1973年强调指出了本病病因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    (二)发病机制   广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第1肩关节)、肩峰下关节(第2肩关节)、肩肋胸壁间连结、喙肩锁间连结、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6个部分构成的关节复合体,前三者是肩关节复合体的主要运动部分,后三者属于微动部分。   狭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而言。盂肱关节是由肩盂与肱骨头组成的杵臼关节。肱骨头较大,近似球形:肩盂关节面近似卵圆形,其面积仅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其盂较浅,呈碟状,周边有纤维软骨环绕形成盂唇。肩关节囊壁较松弛且富有弹性,在前、后部及腋部形成皱襞,使肩关节保持了最大的活动范围。肩关节不稳定通常是指肩肱关节的失稳。   肩关节依靠其韧带组织、关节囊以及周围的肌肉保持其稳定性,主要的稳定结构除了纤维关节囊、肩肱韧带、喙肱韧带以及加深关节盂的盂唇等关节内稳定装置以外,还有肩袖肌群(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连接躯干和肩胛带的肌群(胸大肌、胸小肌、菱形肌、肩胛提肌、背阔肌、斜方肌、前锯肌等)。肩关节内稳定装置、肩袖肌群、三角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对肩肱关节的稳定性最重要。这些肌肉既是肩关节的稳定结构,又是肩关节运动的动力装置。 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病史及发病年龄 先天性或发育性肩关节不稳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即出现症状。Ehlers-Danlo症患者则可能有遗传史或阳性家族史。特发性肩关节松动症(loose shoudler)多见于2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外伤后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及盂唇损伤(Bankart lesion)多见于青壮年,且有急性外伤史。对青壮年因运动或作业损伤造成的肩关节半脱位也需除外肩袖损伤。对老年人损伤性盂肱关节不稳定也应考虑到在退变基础上发生肩袖破裂的可能性。   2.症状 疼痛:表现为肩部钝痛,在运动或负重时加重。关节失稳及弹响感;70%的患者自觉盂肱关节失稳及有弹响,常在上举或外展到某一角度时出现失稳感,并在负重时症状更明显。约半数以上患者有疲劳及乏力感,尤其是不能较长时间提举重物。约1/3患者有肩周围麻木感。   在盂肱关节复发性前脱位,脱位发生时有典型的畸形及功能障碍等表现,在外旋、外展位后伸时易发生,且复位较易,但症状不如急性肩关节脱位明显。   3.体征 检查时使患者充分暴露双肩,端坐于检查者对面。检查内容应包括:   (1)肌肉有否萎缩:如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以及上肢带其他肌肉。   (2)关节活动范围:包括上举、外展、后伸以及被动内、外旋(和健侧同时进行,以便对比)的范围。在被动伸屈运动时及主动外展、上举时按触其关节前方以探知有无弹响或失稳振动感,如肩肱关节各方向均有过度活动则应进一步检查四肢其他关节。   (3)关节稳定性检查:前后方向推压肱骨头,以探知有无过度松动现象。在内旋位及外旋位分别向下牵引上臂,如肱骨头明显下移,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凹陷,则说明有向下方向失稳(loosening)。特发性肩松动症及肩袖间隙撕裂具有上述表现。肩前方及下方的不稳定是最常见的类型。少见的复发性肩后方脱位,存在后方不稳定,肱骨头易被推向后方。   (4)压痛部位:复发性肩前方脱位或Bankart lesion肩盂前方及前下方可存在压痛;肩袖损伤压痛常位于肩峰下和大结节近侧。肩袖间隙分裂于喙突外缘有压痛,被动外旋时疼痛加重。先天性发育不良以及麻痹性、随意性肩关节半脱位所致的肩肱关节不稳定往往无固定性压痛点。   全身性关节及韧带松弛症或有明显麻痹原因等的明显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盂肱关节松弛所致的半脱位及特发性肩松动症的临床诊断较困难。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应根据发病年龄、病史、临床症状,详细的物理学检查、X线检查、关节造影、CT检查以及关节镜检查等方法作出病因诊断并确定不稳定的类型及程度。 应该做哪些检查   1.X线检查 常规X线前后位片上发现肱骨头后上方缺损(西洋斧状畸形)支持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诊断。患臂上举位的前后位X线片若有肱骨头滑脱现象则说明有侧方不稳定存在。如向下牵引患臂时,肱骨头有明显下移现象,则为肩关节下方不稳定的X线表现。   轴位X线片有助于发现肩盂形成不良或后下缘缺损,并了解肱骨头与肩盂的关系(肱骨头中心点有否偏离肩盂中心轴线),轴位摄片还能测量肩盂后张角(posterior opering angle)和肩盂倾斜角(glenoid tiling angle)。上举前后位摄片可以测定肱骨头游离关节面。肱骨头游离面中心角(free surface central angle of humeral head,>80°为不稳定)和肩盂指数(肩盂长径和肱骨头长径的比值)的测量均对肩关节不稳定的病因诊断有参考意义。   关节造影目前仍是诊断肩袖撕裂及肩袖间隙分裂比较可靠的方法。前者可见造影剂自肩肱关节腔经肩袖破裂口溢入肩峰下滑液囊,后者则见造影剂在喙突外侧冈上肌和肩胛下肌之间溢出形成**状或带状的异常影。在关节造影时行肩肱关节的轴位或后切线位投照,可以观察到肩盂前、后缘的盂唇影像。   在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与半脱位所致的关节囊松弛及特发性肩松动症行关节造影时,在内旋位向下牵引患臂可见造影剂积聚于肱骨头上方,形成“雪帽征”(snow cap shadow)。   2.特殊检查   (1)CT检查:可发现肩袖损伤以及肱骨干旋转不正常所致的肱骨头前倾角过大。如合并低浓度双重对比剂造影有助于发现前关节Hill Sachs lesion以及Bankart lesion。   (2)B超检查:对完全性肩袖断裂及重度撕裂的诊断有帮助。   (3)肌电图检查及肩关节运动解析方法:对麻痹所致的肩关节不稳定有诊断价值,对特发性肩松动症及肩袖间隙分裂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4)关节镜检查:对关节内不稳定的一些病理因素,如肩袖损伤、盂唇撕脱及肩肱韧带松弛、关节囊壁弛张等,以及继发于不稳定的肱骨头软骨剥脱都是一种直观的诊断方法。 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非外伤性的随意性及非随意性半脱位。上述类型肩关节不稳定对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改善率分别可达到75%及87%,而手术重建的疗效很差,常常失败。肌肉功能训练,包括加强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的力量,以及应用肌肉运动生物反馈性复位的原理,利用肌电图检查反馈的结果进行长时间肌肉抗阻性康复训练,能取得良好反应。   2.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骨骼发育缺陷及损伤性肩关节不稳定。手术方法可分为下述7种:   (1)前关节囊紧缩及加强关节前壁的手术:如Bankary及Putti-Platt、Magnuson等方法,常用于习惯性肩前方脱位及特发性肩松动症。   (2)利用肌肉移植构筑防止肱骨头脱位的肌肉防线:如Boythev法、Bristow法及Nicola法等。   (3)利用骨阻挡肱骨头脱位:如Oudard手术及其改良式,Eden-Hybbinette法也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时经常被采用的方法。   (4)肩盂及肱骨头下截骨术:肩盂后下截骨术用于治疗肩盂发育不良及特发性肩松动症能取得较好效果。而肩盂水平方向旋转截骨术或肱骨头下旋转截骨术则被用于肱骨逆向旋转畸形(前倾角过大)的矫正术。   (5)肌腱修复术:继发于肩袖撕裂及肩袖间隙分裂的肩关节不稳定,在上述肌腱修复后稳定性得到恢复。   (6)肌肉移植术:主要用于麻痹性肩关节不稳定,如以胸大肌或背阔肌肩胛下角移植用于治疗特发性肩松动症。   (7)神经手术:神经吻合、移植及松解等手术用于臂丛及副神经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等。   由于肩关节不稳定的多病因性,因此需从病史、临床检查入手,根据X线摄片及造影等有关盂肱关节不稳定的资料,明确病因及相关的病理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预后   预后尚好。 研究证实,肩周炎的发病几率其实相对较低,肩袖损伤才是肩部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其次是肩峰下撞击症和肩关节不稳。后3种疾病的总发病率几乎占了肩关节疾病的70%,甚至更多。

魏梅英楼主 普通内科主治医师

回复 25楼 cslgq 感谢提醒。这个也很有可能。虽然老人说她平时体健,但她的家人就是这样,不愿上医院看病。她老头前些年血便五年,喝五年稀饭,都不上医院治疗。最后实在没法才去医院检查肠癌晚期。去世时又后悔没早些治疗。

魏梅英楼主 普通内科主治医师

回复 26楼 yjb5200120 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患者只是首诊时注射过一支维生素b12。后来再没用过。但她第二天开始尿色变深,并皮下瘀血严重,考虑出血的可能性大。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出血,暂时还不得而知。

魏梅英楼主 普通内科主治医师

乌儿多谢各位支持。昨天下午我没空去看望患者,但听说她没住院,医生叫她今日去医院做全面检查,今晨可能去医院了。不知近况如何?下午乌儿再回报病情。

郭艺森 骨外科医师

回复 24楼 乌儿 好转而又行走困难,应该着重检查其颈椎。发现乌儿对骨科了解实在是有点少。

杨俊标 普通内科医师

回复 24楼 乌儿 尿的颜色变化是否为VB12代谢产物影响的。

李国强 中医综合科主治医师

不明原因骨痛,需要排除癌症,特别是气色不好的。

魏梅英楼主 普通内科主治医师

回复 23楼 李青辉 她今天来肩部疼痛明显好转,为何又会出现双大腿后面胀痛,行走都有些困难呢? 局部皮肤没有青紫,

李***辉 我爱企鹅

回复 13楼 cslgq 肩峰下滑囊炎 病因是 直接或间接外伤、冈上肌腱损伤或退行性变、长期挤压和**所致。 一样是慢性病,也不会一下子就出现疼痛。 乌儿检查:“肩关节内收旋转外展功能明显受限,其它关节活动正常。” 肩峰下滑囊炎:肩关节处于内收和内旋位,会减轻对滑囊的挤压**减轻疼痛。 肩周炎和肩峰下滑囊炎均不能排除。

杨俊标 普通内科医师

回复 21楼 乌儿 以上爱友分析的很好,这个病人要仔细询问病史,不能只局限于肩部考虑疾病,检查一下自身抗体,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是否为风湿免疫性疾病?

魏梅英楼主 普通内科主治医师

患者刚才来过,说是肩关节疼痛好转,但双大腿后面出现胀痛,行走有些不便,患者的左手前臂及手背依然青紫微肿,小便色泽变浅,去大医院了。

l****2 持之以恒LV1

曾治疗一例“肩周炎”,最后诊断癌症死亡。

l****2 持之以恒LV1

需排除:1上肢局部血管急性栓塞。2胸膜部癌性病变。依据:年龄偏大,无明显诱因疼痛。

h*********y 绿钻晋级

楼主可先检查下颈部、肩胛区、肩胛与脊柱之间还有前中斜角肌附近有无压痛点,排除颈性肩痛、神经炎,再排除肩关节脱位外伤,本人考虑老年性冻结肩前期急性发作,以夜间痛甚,炎症水肿比较明显,考虑患者涂抹清凉油后用力过大,导致炎性渗出加重,血管脆弱渗血,大活络丸含大量活血成分可加重出血量故而出现肿胀青紫,茶色尿可能是镇痛药或者B1引起的(临床报道B1可有过敏反应,我们医院要做皮试的)又或者患者本身有内科疾病未引起患者重视,止痛药停药后疼痛反复,所以疼痛加重明显,目前可以痛点穴注或封闭治疗,轻手法推拿治疗还可以配合中药外用镇痛抗炎,针灸远部取穴如筋会阳陵泉,丰隆透承山穴,平衡针灸的肩痛穴等希望对楼主有用

霍绍飞 普通内科医师

乌儿斑竹不是学中医的么,试过中医的拔罐吗?阿是穴拔罐加肩井加大椎,效果很确切,我老爸是搞理疗的~~~

y****n 我爱企鹅

中医有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本病例右肩部皮温略高,而大活络丸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局部皮温应该是寒不应该出现皮温高。所以我觉得不应该用大活络丸。芬必得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而大活络丸有扩张血管及抗心肌缺血、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右上肢青紫微肿及尿色变深是不是二者配伍引起的不敢确定,仅供参考。

李国强 中医综合科主治医师

回复 14楼 乌儿 感谢加分!老师不敢当,互相学习,针灸:曲池、合谷、肩髃、养老、足三里等,局部中药外敷:栀子、芒硝、桃仁、芙蓉叶研末蜂蜜或凡士林调敷。

魏梅英楼主 普通内科主治医师

回复 13楼 cslgq 多谢老师批评指正!乌儿原本不会治疗这方面的病。那天老婆婆来时正好有几个人等看病。我也没仔细思考就拿了些药给她。请问老师:这个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