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42
0
收藏
分享

中医支气管哮喘病案

汪庆安中医科-中医综合科 医师

更新时间:2018-05-26 15:08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38

【病案介绍】

主诉

李男38
哮喘4年,加重3天。

现病史

病人4年前不慎外感风寒,主要症状是发热恶寒,咳嗽,后期伴有轻微哮喘,经抗炎,止咳等西药治疗,症状好转,但此后一旦感寒,就会发生哮喘,时轻时重,3日前因受寒,哮喘复发,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伴咳嗽,痰白量少质粘,咳出不爽,夜间明显而影响睡眠,不得平卧,否则胸胀呼吸更加困难,现病人还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闷不舒,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支气管哮喘

【其他】


【用药处方】 麻黄15杏仁10射干15桔梗20黄芩15石膏50地龙30全蝎粉5(吞)白僵蚕20旋浮花35桑白皮30川贝5(吞)服药2剂,热退,哮喘平,余症亦减,去麻黄,石膏继服5剂,症状消失。病人外感风寒,却盲目使用止咳药,势必敛邪,伏痰乃生,今又遇寒,引动伏痰,导致肺气郁闭,故见哮喘复发,郁而化热,故见发热,痰粘,此病发作期为痰阻气道,加上气道痉挛而变窄,气流因此受阻,急则治其标,故选麻黄,杏仁,射干,桔梗宣肺平喘,通利气道,同时兼治外感风寒,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地龙,全蝎通肺络,舒缓痉挛的气道以止哮喘,桑白皮,川贝,射干清肺化痰,清除气道分泌物以止哮喘,当气道舒缓,分泌物清除,气道受阻自然消除,从而哮喘平息,伏痰多为顽痰,最不易化,故选大剂量旋浮花,白僵蚕,旋浮花辛苦温,善宣通,其性降,能止哮喘,又咸能软坚消顽痰,对痰粘难出者比较适宜,白僵蚕亦善软坚消顽痰,其性升,能拔邪外出,属虫类,故效专力宏,善于搜剃隐伏之顽痰,此二药一降一升,可调气机,降则哮喘平,升则痰可上行而被咳出,全方使寒包火解除,气道又宣通,症状自然也随之消失。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l****l 新手达人

说实话我学习经方时间很短,却深为其动。 不怕与人交流心中的疑惑,并与人交流病证之间的道理。 非常感谢绿衣先生为我们提供这么精彩的案例和智慧的思考。

汪庆安楼主 中医综合科医师

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从事临床时间也不短了,深深的感觉到一个医生经验的宝贵,很多医生都对自己的经验视为珍宝而守口如瓶,如今我反而把自己的所有心得毫不保留的奉献出来,心理有时也会不太平衡,所以那位爱友对我的经验有一定的看法,还似有怀疑,对我造成了一点点伤害,这应该是我不擅长用经方的原因,没有领悟医学的真谛,才被批评,以后我会尽量弥补这些不足,活到老,学到老,医学真的很复杂。

中******手 我爱企鹅

人的生命精力有限,楼主人以自己的生命实践着中医,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他的试药经历,用药心得,正是他这反复的磨炼,总结,练就了临床以不变应万变的结果。试问,这样的中医人,不让人折服吗? 大家可以去看看楼主的医案,立法处方都是惟恐有告诉大家不到的地方,对初学和爱友们可谓用心良苦,大家通过网络素不相识,这样的胸怀不让人佩服吗? 一句话,绿兄,支持你,不要放在心上,也许那为朋友还不了解你。顺便鲜花10朵支持一下:victory:

合******乐 实名认证

原帖由 12010586219 于 2009-8-10 07:20 发表 http://www.aiaiy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中医之法辨证,结论却给出西医病名,是创新吗?原创者解释不来立方遣药之意,你是原创者吗?若是沿袭或模仿他人之案,建议你最好先把药理、病理搞清楚。不要动不动就解释这是我的“经验”与“习惯”!令人难以信服。 西医病名,中医治法。其实就是西医提出问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支气管哮喘这个病,是西医的名词,但是西医有的时候却迁延难愈。这个病在中医看来,有共性的病因病机问题存在,所以提出这个病名,去辨证论治,我觉得还不失中医特色。 举些例子,比如说“非典型肺炎”、“肺癌”,等等。都有中医的一席之地。 大家都知道原来流脑流行的时候,老中医给开了个人参白虎汤,挺好使。转数年后,该病又流行,人参白虎汤无效,老中医随手将人参易为苍术,变为苍术白虎汤,亦活人无数。这就是西医病名,中医治验。

q*********y 新手达人

支持绿衣,楼主用一系列的病案说明并分析思路及用药疗效和体会,何错之用?观点不同,可以讨论.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读方三年无病不治,临症三年无方可用”。真希望爱医上多出几个绿衣。

l****l 新手达人

不要欺负人家绿衣先生似乎不太明白经方,就批评人家的不是。

l****l 新手达人

射干麻黄汤 射干9克(三两); 麻黄9克(四两); 生姜9克(四两); 细辛3克(三两); 紫菀6克(三两); 款冬花6克(三两); 大枣3枚(七枚); 半夏9克(半升); 五味子3克(半升)。 和小青龙对比 【组成】 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6克) 干姜(6克) 甘草炙 (6克) 桂枝(去皮,9克) 五味子(6克) 半夏(洗,9克) 是干姜换做生姜,无芍药,桂枝,多了紫菀,款冬花,大枣。 这些情况其实也容易理解。 小青龙是内寒有水,所以用干姜温中(温胃)不用生姜,无热炼津液,所以并没有紫菀,款冬花,大枣去润肺补充津液。 小青龙不用射干化水,是其证无水鸡声,其根本意义是说,射干解入肺(或者说气管之内外))之水饮,而半夏是解肺胃间流动的水饮。小青龙的水饮还未入肺(气管之内外),不过是射肺而咳嗽。(或者可以说射干麻黄汤的水饮为什么会爬这么高呢,都爬到喉咙这了?也想请教) 12先生有话可以明白的说,你让我看书,不如你让我看看你如何理解的。静候你的高明。我不明白芍药是什么作用,一并请教。 ]

l****l 新手达人

作为甘草之用,看法更多离奇。 说它缓和, 比如你气短,里急痛等等急症,乃可以之。 比如方有麻黄,又可以与之,以为牵制。 又有用麻黄而不用甘草者,就是考虑避免它的牵制。 至于其健胃,宽津液,和药性,这是通性,不多争议。

l****l 新手达人

原帖由 绿衣 于 2009-8-9 22:50 发表 http://www.aiaiy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是自己的。 同时提示longkill一下,对于痰粘而少,用半夏,五味子等真的不合适 此证似乎都认为痰粘少,所以半夏五味子等不合适。 可人之所以喉咙有哮鸣声,夜间明显而影响睡眠,不得平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些都说明是水饮在作难。 试问无水饮上犯,何曾听有喉间水鸡声(青蛙叫声),又何来不得平卧,又何来苔厚腻,脉滑。 仲景原文虽然没有分析这些问题。但是直接就给出了射干麻黄汤,这是有依据的。其中用药可以明显看出水饮的情况。 那么痰白少而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此人病为肺痿,此喘咳是长期可见的,其肺津液亏缺每被热烧灼,所以虽然痰每咳出而少,可是有水饮作伏,痰白少而总不净且不会变成黄痰(除非水饮消失而里热还在),并发做水鸡声,乃至于不得平卧(小青龙也可以有不得平卧的征候,不过小青龙为寒饮而无里热)。 麻杏石甘汤证之喘只是短时期的,是内外热夹击,又因为表不解,津液不得外发,引起肺喘。 那么这个水饮在什么位置呢?在胸肺与胃与之间。 半夏下水饮(未用茯苓,是下面通道并无问题,未用桂枝是有里热,多不用),这点多有认识,五味子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不知道绿衣先生何以认为此不合适。 所以只要确认是水饮在,方有半夏,毫无问题。 射干麻黄汤中以麻黄解表(风寒束表,暂时症状,所以中病可去), 射干开气结行水气,与半夏细辛一起降水饮而下,化做小便去。 紫菀,款冬花,润肺平咳喘(素体肺痿,肺津液亏缺之必然用,当然可以用其他同理药物) 五味子收敛并益气生津。 生姜,大枣健胃补充津液,肺津液来于脾胃,这样的用意其实很明白了。(肺热之源头依然是胃热造成的,胃热又造成津液亏缺,但是胃热多是胃虚,这只要一遇上冷寒,就做水饮。发生呕吐等现象) 因为水饮的存在,而造成顽痰难除,这是人多不注意的问题。 乃与众人商榷。 ]

y****0 新手达人

东北人拿桔梗 当咸菜吃 也没有谁说 吃狗宝咸菜 恶心的

汪庆安楼主 中医综合科医师

原帖由 12010586219 于 2009-8-10 07:35 发表 http://www.aiaiy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说到此,在下不想再多说了,建议你有空闲看一下现代“大医”岳美中的医学文集,那里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经方方剂配伍的。 好,有时间我一定看看。

1****9 医师资格认证

说到此,在下不想再多说了,建议你有空闲看一下现代“大医”岳美中的医学文集,那里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经方方剂配伍的。

汪庆安楼主 中医综合科医师

原帖由 12010586219 于 2009-8-10 07:20 发表 http://www.aiaiy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中医之法辨证,结论却给出西医病名,是创新吗?原创者解释不来立方潜药之意,你是原创者吗?若是沿袭或模仿他人之案,建议你最好先把药理、病理搞清楚。不要动不动就解释这是我的“经验”与“习惯”!令人难以信服。 这些话令我很心痛。希望以后少给网友这样的**。

汪庆安楼主 中医综合科医师

原帖由 12010586219 于 2009-8-10 07:24 发表 http://www.aiaiy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首先对绿衣爱友声明一点,对你个人吾没有一点成见,只是就此案进行学术探讨。言辞不到之处,请多包涵! 好,与医案无关的,我们一字不提。 甘草一般用于药性比较竣烈的方剂里,以减缓它们的毒副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病案需要快速见效,需要竣烈之品,如果缓和了它们的药性,效果会有,但会减慢,你说的无稽之谈(甘草缓和药性)会引起所有人的反对的。

1****9 医师资格认证

首先对绿衣爱友声明一点,对你个人吾没有一点成见,只是就此案进行学术探讨。言辞不到之处,请多包涵!

1****9 医师资格认证

中医之法辨证,结论却给出西医病名,是创新吗?原创者解释不来立方遣药之意,你是原创者吗?若是沿袭或模仿他人之案,建议你最好先把药理、病理搞清楚。不要动不动就解释这是我的“经验”与“习惯”!令人难以信服。 ]

汪庆安楼主 中医综合科医师

原帖由 12010586219 于 2009-8-10 07:08 发表 http://www.aiaiy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看仲景之书的经方用甘草的众多,而仲景之书的成书背景是东汉末年瘟疫大流行:“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以上乃《伤寒论序》中仲景之原话。何为瘟疫?按现代西医的解 ... 治疗各种传染病疫毒的,我是很常用甘草的,但我这时用它的目的不是缓和药性,而是用它解毒。

西***草 持之以恒LV1

原帖由 longkill 于 2009-8-9 22:39 发表 http://www.aiaiy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不赞成12010586219 爱友的说法: 《伤寒论》:“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是里热之汗喘,如果是表热之喘而出汗,却是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我不知道120105 ... 这位网友的看法也不无道理,但病案中的病人水饮好像不是很多,总的来看,应该是外寒里热为主,邪以痰热为主,只是病程尚短,正在发展过程中,所以病情看似复杂吧。

1****9 医师资格认证

看看仲景之书的经方用甘草的众多,而仲景之书的成书背景是东汉末年瘟疫大流行:“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以上乃《伤寒论序》中仲景之原话。何为瘟疫?按现代西医的解释就是急性烈性传染病。 不比此案的病情急吗?你的解释(甘草能缓和药性,减缓药效。),实属无据之谈!

西***草 持之以恒LV1

楼主的桔梗用的很好,在那么多宣降之品中反佐一味性升之品,无意可以提高疗效,且又善化痰,开肺,在剂量上我支持绿衣,桔梗口服是安全无毒的,剂量过大会偶发恶心,其中含有的皂甙有**粘膜的副作用,不过它功可抵过。 老村长网友明明知道并理解楼主的用药思路,就因为他提供了一点自己的用药经验就给予否定,确实有点过分,楼主不要放在心上,你提供的经验很好,对我们很有帮助。: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