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其他
15
0
收藏
分享

间歇腹胀、停止排便、排气伴腹痛2个月,加重5天

r****g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7-01-03 15:22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64岁

【病案介绍】

主诉

【讨论】 马扬住院医师该患儿特点为①晚期新生儿,急性起病,病史较短;②主要表现为呛奶、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③肺部体征不明显;④肺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两肺广泛的间实质病变;⑤肺炎衣原体抗体IgM(+);⑥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有效。根据患儿有呼吸道症状,胸片为两肺间实质病变,故新生儿肺炎诊断明确。患儿起病为新生儿晚期,故考虑为出生后感染性肺炎。邵芳主治医师患儿急性起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针对该患儿特点应考虑以下病因。1.细菌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且CRP高,应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但患儿无发热、纳差、反应弱等感染中毒症状,X线胸片及肺部CT提示存在间实质病变,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阴性,不支持细菌感染。2.病毒感染患儿无明显喘憋,肺部听诊未闻及喘鸣音,呼吸道7病毒检测阴性,不支持病毒感染。3.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据患儿X线胸片双肺弥漫散在粟粒样影,肺CT可见少许小结节状影,应警惕本病。但患儿无活动性结核接触史,其**胸片未见异常,且患儿已接种卡介苗,卡瘢无破溃,PPD结果阴性,胸部CT肺门未见增大,红霉素治疗有效,以上特点均不支持肺结核。4.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肺部CT提示明确的间实质改变,应考虑此类感染。患儿母亲无**炎病史,围产期无用药史,**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阴性,不支持沙眼衣原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未找到支原体感染依据。结合其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故肺炎衣原体感染诊断明确。曾津津主任医师衣原体肺炎,在X线上的表现为气腔实变征、磨玻璃状透光度减低、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磨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衣原体肺炎主要是表现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在我院的病例中,其X线胸片特征是以支气管肺炎、小结节影为主要表现。而播散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阴影,肺纹理被遮盖。王亚娟副主任医师有文献报告,肺炎衣原体是1986年确认的衣原体属的一个新种,只有一个血清型,即TWAR组衣原体,其代表株是TW2183和AR239,为原形株,迄今为止这一组成员已有几十株。肺炎衣原体寄生于人类,无动物储存宿主,其感染系人与人之间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扩散较为缓慢,潜伏期平均30天左右。机体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这种免疫力不强,因此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林影主任医师新生儿在围产期容易患吸入性肺炎而继发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肺炎。除细菌感染外,还可见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有低热或不发热。呼吸道症状多为呛奶、吐沫、气促等,晚期新生儿可有单声咳嗽,严重者可有百日咳样咳嗽(无鸡鸣样回声)等。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中细湿啰音,胸片显示散在两肺不同类型的浸润影。衣原体属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家畜衣原体4种。其中沙眼衣原体是当今世界性传播疾病中居首位的病原体。经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母亲产道分娩的婴儿,50%~70%可感染沙眼衣原体,其中20%~50%可发生结膜炎,10%~20%可发生肺炎。据估计,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为0.28%.除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外,6个月以内因下呼吸道疾病住院婴儿中的1/4和婴儿无热肺炎的3/4系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为通过产道时获得。剖宫产时由于胎膜早破亦可有上行感染,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周发病,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情况较好。患儿约50%有结膜炎史,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治疗对患儿无效。故临床遇上述情况应考虑到沙眼衣原体肺炎,可查沙眼衣原体抗体助诊,依据沙眼衣原体IgM(+),可诊断沙眼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是一类似革兰阴性细菌的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起病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较少见。新生儿接触感染病人,病原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亦可发生感染。据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肺炎诊断明确。治疗时,应首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图1X线胸片示双肺散在粟粒样影图2胸部CT示双肺多发散在小斑片影

现病史

【讨论】 马扬住院医师该患儿特点为①晚期新生儿,急性起病,病史较短;②主要表现为呛奶、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③肺部体征不明显;④肺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两肺广泛的间实质病变;⑤肺炎衣原体抗体IgM(+);⑥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有效。根据患儿有呼吸道症状,胸片为两肺间实质病变,故新生儿肺炎诊断明确。患儿起病为新生儿晚期,故考虑为出生后感染性肺炎。邵芳主治医师患儿急性起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针对该患儿特点应考虑以下病因。1.细菌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且CRP高,应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但患儿无发热、纳差、反应弱等感染中毒症状,X线胸片及肺部CT提示存在间实质病变,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阴性,不支持细菌感染。2.病毒感染患儿无明显喘憋,肺部听诊未闻及喘鸣音,呼吸道7病毒检测阴性,不支持病毒感染。3.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据患儿X线胸片双肺弥漫散在粟粒样影,肺CT可见少许小结节状影,应警惕本病。但患儿无活动性结核接触史,其**胸片未见异常,且患儿已接种卡介苗,卡瘢无破溃,PPD结果阴性,胸部CT肺门未见增大,红霉素治疗有效,以上特点均不支持肺结核。4.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肺部CT提示明确的间实质改变,应考虑此类感染。患儿母亲无**炎病史,围产期无用药史,**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阴性,不支持沙眼衣原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未找到支原体感染依据。结合其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故肺炎衣原体感染诊断明确。曾津津主任医师衣原体肺炎,在X线上的表现为气腔实变征、磨玻璃状透光度减低、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磨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衣原体肺炎主要是表现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在我院的病例中,其X线胸片特征是以支气管肺炎、小结节影为主要表现。而播散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阴影,肺纹理被遮盖。王亚娟副主任医师有文献报告,肺炎衣原体是1986年确认的衣原体属的一个新种,只有一个血清型,即TWAR组衣原体,其代表株是TW2183和AR239,为原形株,迄今为止这一组成员已有几十株。肺炎衣原体寄生于人类,无动物储存宿主,其感染系人与人之间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扩散较为缓慢,潜伏期平均30天左右。机体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这种免疫力不强,因此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林影主任医师新生儿在围产期容易患吸入性肺炎而继发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肺炎。除细菌感染外,还可见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有低热或不发热。呼吸道症状多为呛奶、吐沫、气促等,晚期新生儿可有单声咳嗽,严重者可有百日咳样咳嗽(无鸡鸣样回声)等。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中细湿啰音,胸片显示散在两肺不同类型的浸润影。衣原体属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家畜衣原体4种。其中沙眼衣原体是当今世界性传播疾病中居首位的病原体。经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母亲产道分娩的婴儿,50%~70%可感染沙眼衣原体,其中20%~50%可发生结膜炎,10%~20%可发生肺炎。据估计,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为0.28%.除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外,6个月以内因下呼吸道疾病住院婴儿中的1/4和婴儿无热肺炎的3/4系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为通过产道时获得。剖宫产时由于胎膜早破亦可有上行感染,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周发病,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情况较好。患儿约50%有结膜炎史,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治疗对患儿无效。故临床遇上述情况应考虑到沙眼衣原体肺炎,可查沙眼衣原体抗体助诊,依据沙眼衣原体IgM(+),可诊断沙眼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是一类似革兰阴性细菌的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起病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较少见。新生儿接触感染病人,病原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亦可发生感染。据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肺炎诊断明确。治疗时,应首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图1X线胸片示双肺散在粟粒样影图2胸部CT示双肺多发散在小斑片影

既往史

【讨论】 马扬住院医师该患儿特点为①晚期新生儿,急性起病,病史较短;②主要表现为呛奶、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③肺部体征不明显;④肺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两肺广泛的间实质病变;⑤肺炎衣原体抗体IgM(+);⑥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有效。根据患儿有呼吸道症状,胸片为两肺间实质病变,故新生儿肺炎诊断明确。患儿起病为新生儿晚期,故考虑为出生后感染性肺炎。邵芳主治医师患儿急性起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针对该患儿特点应考虑以下病因。1.细菌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且CRP高,应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但患儿无发热、纳差、反应弱等感染中毒症状,X线胸片及肺部CT提示存在间实质病变,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阴性,不支持细菌感染。2.病毒感染患儿无明显喘憋,肺部听诊未闻及喘鸣音,呼吸道7病毒检测阴性,不支持病毒感染。3.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据患儿X线胸片双肺弥漫散在粟粒样影,肺CT可见少许小结节状影,应警惕本病。但患儿无活动性结核接触史,其**胸片未见异常,且患儿已接种卡介苗,卡瘢无破溃,PPD结果阴性,胸部CT肺门未见增大,红霉素治疗有效,以上特点均不支持肺结核。4.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肺部CT提示明确的间实质改变,应考虑此类感染。患儿母亲无**炎病史,围产期无用药史,**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阴性,不支持沙眼衣原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未找到支原体感染依据。结合其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故肺炎衣原体感染诊断明确。曾津津主任医师衣原体肺炎,在X线上的表现为气腔实变征、磨玻璃状透光度减低、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磨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衣原体肺炎主要是表现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在我院的病例中,其X线胸片特征是以支气管肺炎、小结节影为主要表现。而播散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阴影,肺纹理被遮盖。王亚娟副主任医师有文献报告,肺炎衣原体是1986年确认的衣原体属的一个新种,只有一个血清型,即TWAR组衣原体,其代表株是TW2183和AR239,为原形株,迄今为止这一组成员已有几十株。肺炎衣原体寄生于人类,无动物储存宿主,其感染系人与人之间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扩散较为缓慢,潜伏期平均30天左右。机体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这种免疫力不强,因此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林影主任医师新生儿在围产期容易患吸入性肺炎而继发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肺炎。除细菌感染外,还可见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有低热或不发热。呼吸道症状多为呛奶、吐沫、气促等,晚期新生儿可有单声咳嗽,严重者可有百日咳样咳嗽(无鸡鸣样回声)等。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中细湿啰音,胸片显示散在两肺不同类型的浸润影。衣原体属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家畜衣原体4种。其中沙眼衣原体是当今世界性传播疾病中居首位的病原体。经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母亲产道分娩的婴儿,50%~70%可感染沙眼衣原体,其中20%~50%可发生结膜炎,10%~20%可发生肺炎。据估计,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为0.28%.除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外,6个月以内因下呼吸道疾病住院婴儿中的1/4和婴儿无热肺炎的3/4系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为通过产道时获得。剖宫产时由于胎膜早破亦可有上行感染,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周发病,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情况较好。患儿约50%有结膜炎史,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治疗对患儿无效。故临床遇上述情况应考虑到沙眼衣原体肺炎,可查沙眼衣原体抗体助诊,依据沙眼衣原体IgM(+),可诊断沙眼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是一类似革兰阴性细菌的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起病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较少见。新生儿接触感染病人,病原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亦可发生感染。据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肺炎诊断明确。治疗时,应首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图1X线胸片示双肺散在粟粒样影图2胸部CT示双肺多发散在小斑片影

查体

T:37.4℃,P:70次/分,R:20次/分,BP:140/90mmHg
【讨论】 马扬住院医师该患儿特点为①晚期新生儿,急性起病,病史较短;②主要表现为呛奶、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③肺部体征不明显;④肺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两肺广泛的间实质病变;⑤肺炎衣原体抗体IgM(+);⑥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有效。根据患儿有呼吸道症状,胸片为两肺间实质病变,故新生儿肺炎诊断明确。患儿起病为新生儿晚期,故考虑为出生后感染性肺炎。邵芳主治医师患儿急性起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针对该患儿特点应考虑以下病因。1.细菌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且CRP高,应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但患儿无发热、纳差、反应弱等感染中毒症状,X线胸片及肺部CT提示存在间实质病变,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阴性,不支持细菌感染。2.病毒感染患儿无明显喘憋,肺部听诊未闻及喘鸣音,呼吸道7病毒检测阴性,不支持病毒感染。3.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据患儿X线胸片双肺弥漫散在粟粒样影,肺CT可见少许小结节状影,应警惕本病。但患儿无活动性结核接触史,其**胸片未见异常,且患儿已接种卡介苗,卡瘢无破溃,PPD结果阴性,胸部CT肺门未见增大,红霉素治疗有效,以上特点均不支持肺结核。4.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肺部CT提示明确的间实质改变,应考虑此类感染。患儿母亲无**炎病史,围产期无用药史,**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阴性,不支持沙眼衣原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未找到支原体感染依据。结合其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故肺炎衣原体感染诊断明确。曾津津主任医师衣原体肺炎,在X线上的表现为气腔实变征、磨玻璃状透光度减低、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磨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衣原体肺炎主要是表现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在我院的病例中,其X线胸片特征是以支气管肺炎、小结节影为主要表现。而播散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阴影,肺纹理被遮盖。王亚娟副主任医师有文献报告,肺炎衣原体是1986年确认的衣原体属的一个新种,只有一个血清型,即TWAR组衣原体,其代表株是TW2183和AR239,为原形株,迄今为止这一组成员已有几十株。肺炎衣原体寄生于人类,无动物储存宿主,其感染系人与人之间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扩散较为缓慢,潜伏期平均30天左右。机体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这种免疫力不强,因此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林影主任医师新生儿在围产期容易患吸入性肺炎而继发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肺炎。除细菌感染外,还可见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有低热或不发热。呼吸道症状多为呛奶、吐沫、气促等,晚期新生儿可有单声咳嗽,严重者可有百日咳样咳嗽(无鸡鸣样回声)等。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中细湿啰音,胸片显示散在两肺不同类型的浸润影。衣原体属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家畜衣原体4种。其中沙眼衣原体是当今世界性传播疾病中居首位的病原体。经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母亲产道分娩的婴儿,50%~70%可感染沙眼衣原体,其中20%~50%可发生结膜炎,10%~20%可发生肺炎。据估计,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为0.28%.除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外,6个月以内因下呼吸道疾病住院婴儿中的1/4和婴儿无热肺炎的3/4系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为通过产道时获得。剖宫产时由于胎膜早破亦可有上行感染,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周发病,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情况较好。患儿约50%有结膜炎史,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治疗对患儿无效。故临床遇上述情况应考虑到沙眼衣原体肺炎,可查沙眼衣原体抗体助诊,依据沙眼衣原体IgM(+),可诊断沙眼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是一类似革兰阴性细菌的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起病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较少见。新生儿接触感染病人,病原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亦可发生感染。据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肺炎诊断明确。治疗时,应首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图1X线胸片示双肺散在粟粒样影图2胸部CT示双肺多发散在小斑片影

辅助检查

【讨论】 马扬住院医师该患儿特点为①晚期新生儿,急性起病,病史较短;②主要表现为呛奶、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③肺部体征不明显;④肺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两肺广泛的间实质病变;⑤肺炎衣原体抗体IgM(+);⑥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有效。根据患儿有呼吸道症状,胸片为两肺间实质病变,故新生儿肺炎诊断明确。患儿起病为新生儿晚期,故考虑为出生后感染性肺炎。邵芳主治医师患儿急性起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针对该患儿特点应考虑以下病因。1.细菌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且CRP高,应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但患儿无发热、纳差、反应弱等感染中毒症状,X线胸片及肺部CT提示存在间实质病变,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阴性,不支持细菌感染。2.病毒感染患儿无明显喘憋,肺部听诊未闻及喘鸣音,呼吸道7病毒检测阴性,不支持病毒感染。3.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据患儿X线胸片双肺弥漫散在粟粒样影,肺CT可见少许小结节状影,应警惕本病。但患儿无活动性结核接触史,其**胸片未见异常,且患儿已接种卡介苗,卡瘢无破溃,PPD结果阴性,胸部CT肺门未见增大,红霉素治疗有效,以上特点均不支持肺结核。4.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肺部CT提示明确的间实质改变,应考虑此类感染。患儿母亲无**炎病史,围产期无用药史,**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阴性,不支持沙眼衣原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未找到支原体感染依据。结合其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故肺炎衣原体感染诊断明确。曾津津主任医师衣原体肺炎,在X线上的表现为气腔实变征、磨玻璃状透光度减低、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磨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衣原体肺炎主要是表现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在我院的病例中,其X线胸片特征是以支气管肺炎、小结节影为主要表现。而播散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阴影,肺纹理被遮盖。王亚娟副主任医师有文献报告,肺炎衣原体是1986年确认的衣原体属的一个新种,只有一个血清型,即TWAR组衣原体,其代表株是TW2183和AR239,为原形株,迄今为止这一组成员已有几十株。肺炎衣原体寄生于人类,无动物储存宿主,其感染系人与人之间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扩散较为缓慢,潜伏期平均30天左右。机体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这种免疫力不强,因此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林影主任医师新生儿在围产期容易患吸入性肺炎而继发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肺炎。除细菌感染外,还可见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有低热或不发热。呼吸道症状多为呛奶、吐沫、气促等,晚期新生儿可有单声咳嗽,严重者可有百日咳样咳嗽(无鸡鸣样回声)等。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中细湿啰音,胸片显示散在两肺不同类型的浸润影。衣原体属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家畜衣原体4种。其中沙眼衣原体是当今世界性传播疾病中居首位的病原体。经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母亲产道分娩的婴儿,50%~70%可感染沙眼衣原体,其中20%~50%可发生结膜炎,10%~20%可发生肺炎。据估计,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为0.28%.除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外,6个月以内因下呼吸道疾病住院婴儿中的1/4和婴儿无热肺炎的3/4系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为通过产道时获得。剖宫产时由于胎膜早破亦可有上行感染,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周发病,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情况较好。患儿约50%有结膜炎史,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治疗对患儿无效。故临床遇上述情况应考虑到沙眼衣原体肺炎,可查沙眼衣原体抗体助诊,依据沙眼衣原体IgM(+),可诊断沙眼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是一类似革兰阴性细菌的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起病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较少见。新生儿接触感染病人,病原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亦可发生感染。据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肺炎诊断明确。治疗时,应首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图1X线胸片示双肺散在粟粒样影图2胸部CT示双肺多发散在小斑片影

【其他】


【讨论】 马扬住院医师该患儿特点为①晚期新生儿,急性起病,病史较短;②主要表现为呛奶、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③肺部体征不明显;④肺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两肺广泛的间实质病变;⑤肺炎衣原体抗体IgM(+);⑥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有效。根据患儿有呼吸道症状,胸片为两肺间实质病变,故新生儿肺炎诊断明确。患儿起病为新生儿晚期,故考虑为出生后感染性肺炎。邵芳主治医师患儿急性起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针对该患儿特点应考虑以下病因。1.细菌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且CRP高,应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但患儿无发热、纳差、反应弱等感染中毒症状,X线胸片及肺部CT提示存在间实质病变,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阴性,不支持细菌感染。2.病毒感染患儿无明显喘憋,肺部听诊未闻及喘鸣音,呼吸道7病毒检测阴性,不支持病毒感染。3.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据患儿X线胸片双肺弥漫散在粟粒样影,肺CT可见少许小结节状影,应警惕本病。但患儿无活动性结核接触史,其**胸片未见异常,且患儿已接种卡介苗,卡瘢无破溃,PPD结果阴性,胸部CT肺门未见增大,红霉素治疗有效,以上特点均不支持肺结核。4.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儿表现为咳嗽、呛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肺部CT提示明确的间实质改变,应考虑此类感染。患儿母亲无**炎病史,围产期无用药史,**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阴性,不支持沙眼衣原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未找到支原体感染依据。结合其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故肺炎衣原体感染诊断明确。曾津津主任医师衣原体肺炎,在X线上的表现为气腔实变征、磨玻璃状透光度减低、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磨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衣原体肺炎主要是表现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在我院的病例中,其X线胸片特征是以支气管肺炎、小结节影为主要表现。而播散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阴影,肺纹理被遮盖。王亚娟副主任医师有文献报告,肺炎衣原体是1986年确认的衣原体属的一个新种,只有一个血清型,即TWAR组衣原体,其代表株是TW2183和AR239,为原形株,迄今为止这一组成员已有几十株。肺炎衣原体寄生于人类,无动物储存宿主,其感染系人与人之间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扩散较为缓慢,潜伏期平均30天左右。机体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这种免疫力不强,因此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林影主任医师新生儿在围产期容易患吸入性肺炎而继发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肺炎。除细菌感染外,还可见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有低热或不发热。呼吸道症状多为呛奶、吐沫、气促等,晚期新生儿可有单声咳嗽,严重者可有百日咳样咳嗽(无鸡鸣样回声)等。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中细湿啰音,胸片显示散在两肺不同类型的浸润影。衣原体属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家畜衣原体4种。其中沙眼衣原体是当今世界性传播疾病中居首位的病原体。经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母亲产道分娩的婴儿,50%~70%可感染沙眼衣原体,其中20%~50%可发生结膜炎,10%~20%可发生肺炎。据估计,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为0.28%.除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外,6个月以内因下呼吸道疾病住院婴儿中的1/4和婴儿无热肺炎的3/4系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为通过产道时获得。剖宫产时由于胎膜早破亦可有上行感染,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周发病,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情况较好。患儿约50%有结膜炎史,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治疗对患儿无效。故临床遇上述情况应考虑到沙眼衣原体肺炎,可查沙眼衣原体抗体助诊,依据沙眼衣原体IgM(+),可诊断沙眼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是一类似革兰阴性细菌的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起病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较少见。新生儿接触感染病人,病原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亦可发生感染。据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肺炎诊断明确。治疗时,应首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图1X线胸片示双肺散在粟粒样影图2胸部CT示双肺多发散在小斑片影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紫******月 我爱企鹅

诊断依据:1.间歇腹胀、停止排便、排气伴腹痛2个月,加重5天. 2.近日不排便,不排气,呕吐一次,呕吐为胃内容物,不能进食。发病以来,乏力,消瘦。 3.全腹明显膨隆,全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 4.左下腹深部隐约可及包块,约5cm直径大小,实性感,包块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 5.辅助检查:Hb 130g/L,WBC 5.3×109/L x线腹平片:右上腹可见液气平面。 由于乙状结肠肠腔狭小,且与直肠形成锐角,因而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由于梗阻多在乙状结肠下段,故腹胀、腹痛、肠鸣及其肠型明显。 诊断:肠梗阻。 鉴别诊断:结肠癌;粪嵌顿;低钾长麻痹性梗阻等。 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肿瘤指标,肛检,电解质,腹部B超,全腹CT检查等。 治疗:胃肠减压及对症治疗。

李***峰 新手达人

诊断:肠梗阻原因待查:左半结肠肿瘤? 诊断依据:1患者年龄大2出现痛吐胀闭典型肠梗阻症状3查体:消瘦外观,全腹明显膨隆,全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左下腹深部隐约可及包块,约5cm直径大小,实性感,包块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 鉴别诊断:与妇科肿瘤\粪石性肠梗阻相鉴别 进一步检查:1肛诊2查血沉\CEA及肿瘤标志物3查肝胆及腹腔B超4全腹CT5完全性肠梗阻病人禁忌行肠镜检查6行术前常规检查 治疗原则:1目前尽快行以上检查积极做好术前准备2予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3排除远处转移时尽早手术.

刘占国 皮肤科主治医师

诊断:结肠癌或是直乙交界处直肠癌。 诊断依据:有肠梗阻症状,右上腹可见液气平面,且左下腹触及包块。 鉴别诊断:需与粪石性肠梗阻鉴别,粪石性肠梗阻时症状在经服药和对症治疗或输液后不可缓解。而肿瘤在经对症治疗或消炎后可缓解。 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进一步检查全腹B超,纤维结肠镜(经下腹灌肠做),必要时检查左下腹包块CT。

s****e 实名认证

行结肠镜检查及腹部CT,排除结肠占位及妇科肿瘤。

f****e 新手达人

诊断:肠梗阻原因待查:左半结肠肿瘤? 诊断依据:1患者年龄大2出现痛吐胀闭典型肠梗阻症状3查体:消瘦外观,全腹明显膨隆,全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左下腹深部隐约可及包块,约5cm直径大小,实性感,包块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 鉴别诊断:与妇科肿瘤\粪石性肠梗阻相鉴别 进一步检查:1肛诊2查血沉\CEA及肿瘤标志物3查肝胆及腹腔B超4全腹CT5完全性肠梗阻病人禁忌行肠镜检查6行术前常规检查 治疗原则:1目前尽快行以上检查积极做好术前准备2予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3排除远处转移时尽早手术.

l****a 新手达人

肠梗阻诊断成立 首先完善病史采集,平时大便习惯,性状,妇科情况 如果病史2个月,恶性肿瘤(肠内或肠外)是否可形成可触及包块 良性病变首先考虑粪块所致? 慢性炎性包块? 肠外良性包块压迫? 需要考虑的脏器 肠 妇科子宫 附件 输尿管 胃 直诊 B超 CT 肠镜或结肠造影(梗阻期间可否做) 治疗上:肠梗阻治疗寻找病因~~~ 病因治疗

李钦 全科医师

初步印象:(1)结肠肿瘤 依据:(1)女性,64岁 (2)间歇腹胀、停止排便、排气伴腹腹痛,停止排便。(2)发病以来,乏力,消瘦。(3)左下腹深部隐约可及包块。 鉴别:(1)习惯性便秘 。(2)结肠息肉 进一步检查:结肠镜检查和局部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1)通便 (2)手术(必要时)(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l****n 新手达人

当前诊断:1肠梗阻 2 腹膜炎?〔1、肿瘤占位?2、粪石嵌顿?〕 诊断依据:1、停止排便排气;2、X线示液平面;3,触诊右下腹包块;4、全腹部轻度压痛;5 .年龄为老年性。 进一步检查:1、B超:检查左下腹包块情况及常规腹部及妇科情况检查;2、肠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3、如果肠镜检查为肿块,行CT检查,了解包块周围情况。 鉴别诊断:排除妇科病 目前治疗:胃肠减压,灌肠,支持治疗,对症处理, 确诊后再定治疗方案。

李***良 实名认证

该患临床诊断已明确,主要是考虑引起梗阻的原因。 离子检查,结肠镜检查 1 考虑结肠占位 2 考虑患者是否有慢性病引起的丢钾,导致麻痹性肠梗阻

大*** 持之以恒LV1

我考虑是1)肠梗阻吧!2)肠癌? 因为1)左下腹深部隐约可及包块,约5cm直径大小,实性感,包块轻度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2)x线腹平片:右上腹可见液气平面. 应该行B超.CT检查.同时要排除妇科病. 目前治疗:胃肠减压,灌肠通便,支持治疗,等明确诊断后再作下一步治疗方案。

医******人 新手达人

临床表现:由于乙状结肠肠腔狭小,且与直肠形成锐角,因而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以排便次数增多。由于梗阻多在乙状结肠下段,所以呕吐较轻或缺如,而腹胀、腹痛、肠鸣及其肠型明显。癌肿破溃时,可使粪便外染有鲜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肠管可因持久性膨胀、缺血、缺氧而形成溃疡,甚至引起穿孔,也可发生大量血及腹腔脓肿。 诊 断:1.左半结肠癌2.肠梗阻 诊断依据:1.间歇腹胀、停止排便、排气伴腹痛2个月,加重5天. 2.近日不排便,不排气,呕吐一次,呕吐为胃内容物,不能进食。发病以来,乏力,消瘦。 3.全腹明显膨隆,全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 4.左下腹深部隐约可及包块,约5cm直径大小,实性感,包块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 5.辅助检查:Hb 130g/L,WBC 5.3×109/L x线腹平片:右上腹可见液气平面。 鉴别诊断: 1、结肠癌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结肠炎性疾病,如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息肉病等。临床上鉴别要点是病期的长短,粪便检查寄生虫,钡灌肠检查所见病变形态和范围等,最可靠的鉴别是通过结肠镜取活组织检查。 阑尾周围脓肿可被误诊为盲肠癌(结肠癌),但本病血象中白细肠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无贫血、消瘦等恶病质,作钡灌肠检查可明确诊断。 2、直肠癌往往被误诊为痔、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误诊率高达60%~80%,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指诊和直肠镜检查。 3、结肠其他肿瘤如结肠直肠类癌,瘤体小时无症状,瘤体长大时可破溃,出现极似结肠腺癌的症状;原发于结肠的恶性淋巴瘤,病变形态呈多样性,与结肠癌常不易区别。均应作组织涂片活检来鉴别之。 并发症: 1、肠梗阻: 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 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但在临床上肿瘤性急性肠梗阻并非是因肿瘤增生完全阻塞肠腔所致,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肿瘤造成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局部发生炎性水肿、食物堵塞或肠道准备给予甘露醇等诱发。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等。大肠癌性梗阻挡0%位于左半结肠,20%~30%位于右半结肠,其**中央**0%的右半结肠梗阻位于结肠肝曲。 2、肠穿孔 :临床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平片见膈下新月状游艺机离气体等,可作出初步的诊断。常见穿孔的原因:①肿瘤致肠梗阻,其穿孔的部位往往不是肿瘤所在部位,而是肿瘤所致梗阻的近端。②溃疡型和浸润型的癌肿,可无肠梗阻存在,而是因肿瘤的不断生长,癌中心部营养障碍,发生组织坏死、破溃、脱落而致肠穿孔。穿孔早期临床上往往以高热、局限性腹痛、血象升高、腹部触及包块等为主要表现,而并不一定有急腹症表现。③还有一种因肿瘤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脏器如膀胱、子宫、小肠、**等产生粘连,当癌灶中习坏死,脱落,可穿透受累邻近器官司而形成内瘘。据报道结肠癌性内瘘的发生占所有结肠癌性穿孔的确良5%~28%。 3、出血: 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临床短时间内一次或反复多次大量鲜或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往往超过1000ml以上,导致心律增快、血压下降、肝冷、尿量减少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状,常危及生命。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直肠指诊: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3、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4、钡灌肠X线检查: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糖蛋白,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如大肠癌经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则逐渐下降;若复发,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CT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临床分期 : 对大肠癌传统上采用的是Dukes分期。1978年我国第一次全国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试行方案,现已成为目前国内较为统一的分期方案。 Ⅰ期:(Dukes′A): 0:病变限于粘膜层(原位癌) 1:病变侵及粘膜下层。 2:病变侵及肠壁肌层。 Ⅱ期(Dukes′B): 病变侵及浆膜,或侵及周围组织和器官,但尚可一起作整块切除。 Ⅲ期(Dukes′C): 1:伴病灶附近淋巴结转移(指肠壁旁或边缘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2:伴**血管和系膜切缘附近淋巴结转移。 Ⅳ期(Dukes′D): 1:伴远处脏器转移(如肝、肺、骨、脑等处转移)。 2:伴远处淋巴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或**血管根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全部切除者。 3:伴腹膜广泛播散,无法全部切除者。 4:病变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全部切除者。 1978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了直肠癌的TNM分期,但因Dukes分期早已被广泛采用,故TNM分期仍难以推广。 原发肿瘤(T)分期: TХ:原发肿瘤无法估计。 T0:临床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粘膜下。 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至无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穿透脏器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分期: NХ: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结肠或直肠周围有1~3个淋巴结转移。 N2:结肠或直肠周围有≥4个淋巴结转移。 N3:任何直肠上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Х: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首选,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最近不少学者对早期大肠癌采用经内镜下切除治疗,也取得较好疗效。至于如何选择最佳方案,须依据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 大肠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肿。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曲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即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或捷径等姑息手术。   2、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   大肠癌的化疗以5-氟尿嘧啶为首选药物。一般用静脉注射,可给12~15mg/kg,每日一次,共5天,以后剂量减半,隔日一次,直至明显的毒性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出现,以总量达8~10g为一疗程。本法反应稍轻,适用于门诊治疗。有肝脏转移者,可每日予5-氟尿嘧啶150~300mg,分次口服,总量约10~15g,比静脉用药的疗效差。目前多主张联合化疗,但尚无成熟方案。有人建议MFC方案,即:5-氟尿嘧啶500mg,丝裂霉素4mg,阿糖胞苷50mg,联合应用,第1~2周,每周静脉注射2次,以后每周1次,共8~10次为一疗程。化疗的毒性症状除胃肠道反应外,还可见骨髓抑制,须密切观察。此外,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还有呋喃氟尿嘧啶、优福定、环磷酰胺、双氯乙亚硝脲、环己亚硝脲及甲环亚硝脲等。   3、放射治疗:疗效尚不满意,有人认为:①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少区域性淋巴转移、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及局部复发; ②术后放疗:对手术根治病例,如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术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宜作手术后放疗;③单纯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效果。   4、冷冻疗法:冷冻疗法是采用制冷剂液态氮,通过**镜充分暴露肿瘤后,选用大小不等炮弹式冷冻头接触肿瘤组织,可有效地杀伤和破坏肿瘤组织。在中晚期病人不能手术时,酌情采用,可减少病人痛苦,免于作人工**,配合化疗能获满意疗效。   5、对症与支持疗法:包括镇痛与补充营养等。? 预后:   大肠癌的预后为常见消化道肿瘤中最好者,可能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   影响大肠癌的预后因素有:   1、临床因素   (1)年龄:年龄小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同时年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分化较差的粘液腺癌较多。   (2)肿瘤部位:不少研究发现结肠癌的预后比直肠癌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C期病人中结肠癌预后明显优于直肠癌。直肠癌的预后也与病灶位置关系密切。   (3)肿瘤临床表现:肿瘤直径、肿瘤的浸润固定、外侵均可影响预后。   (4)临床分期:病期晚则预后差。   2、生物学特性   (1)癌胚抗原(CEA):在B、C期病人中,复发的可能性与术前CEA浓度有关, CEA的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成反比。   (2)肿瘤的倍体和染色体: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取决于癌细胞DNA含量、倍体的构成、增殖及染色体的畸变等不同程度的改变。 预防: 预防是减少大肠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1、避免长期进食高脂食物,多进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大蒜、茶叶等天然抑癌食品,适当补充维生素A、B12、C、D、E和叶酸。 3、积极防止癌前病变,对有肠息肉,尤其是肠息肉家族遗传性患者,须及早予以切除;大力防止出血吸虫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4、对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行癌前普查;近期有进行性消瘦及大便习惯改变者,也应及早行有关检查,以期尽早发现。 5、对早期肠癌手术后或放疗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有条件者应长期坚持给予扶正抗癌中药巩固治疗,预防复发。

y****i 晋级二级

一、当前诊断:肠梗阻原因待查〔1、结肠占位?2、粪石嵌顿?〕 二、诊断依据:1、停止排便排气;2、X线见液平;3,指诊触及右下腹包块;4、年龄为老年性。 三、下一步检查:1、B超:探查左下腹包块情况及常规腹部及妇科情况检查;2、肠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3、如果肠镜检查为肿块,行CT检查,了解包块周围情况。 四、鉴别诊断:排外妇科卵巢囊肿 五、目前治疗:胃肠减压,灌肠通便,支持治疗,等明确诊断后再作下一步治疗方案。

张铁诚 肛肠外科主治医师

x线腹平片:右上腹可见液气平面 肠梗阻吧!

刘***四 新手达人

应该**指诊一下,看看是不是直肠粘膜内脱。

r****g楼主 实名认证

大家积极参与,斑竹有奖励:积分和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