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自体MSC治疗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1例

w****2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4-04-30 18:00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38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38岁
因“车祸伤后持续昏迷23个月”入院。

现病史

23个月前因车祸中头部受撞击致深昏迷,在外院急诊行头颅CT示双侧额颞顶叶挫裂伤、脑内血肿,急诊行双侧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伤后11个月以来一直处于植物生存状态。

查体

Glasgow评分6分,植物生存状态,气管切开,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伴阵发性抽搐,双侧病理征阳性,原始反射阳性,尿失禁。头颅CT示:双侧额叶及枕叶、右侧顶叶及颞叶、脑干多处大片状软化灶。

【其他】


【分析】 患者处于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与长期昏迷、低反应状态及脑死亡不同,符合植物状态诊断标准,他认知功能完全丧失,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经过长时间观察可以判定患者为持续性植物状态,目前常用的促醒方法改善其意识障碍的可能性很小。近年来干细胞移植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门,并逐渐为临床所采用,成为脑损伤患者治疗的希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作者采用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移植,从而达到提供神经元并促进内源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目的,以观察干细胞对颅脑损伤后PVS患者的治疗作用。细胞获取及鉴定方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穿刺患者髂后上棘取骨髓5min,无菌条件下用0.5ml肝素抗凝,立即转移至1:1000级层流无菌实验室,等量的L-DMEM培养基稀释,在10ml离心管内加入Percoll细胞分离液(1.073g/ml)5ml,加入5ml骨髓液。2500转/分离心20分钟,吸取分界面的白色絮状细胞层,用磷酸缓冲液(PBS)混匀,1000转/分离心5分钟,同法再洗涤1次,加入盛有5mlDMEM/F12培养基的塑料培养瓶,置入37。C、5%的CO2孵箱培养。1周后细胞在DMEM/F12+1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贴壁生长,见图1。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表面标志的组化染色表明,培养的细胞具有骨髓干细胞独特的表型特征,即CD105阳性和CD34阴性。细胞移植方法细胞增殖至所需密度时,于2008年7月11日预先于全麻下在患者右侧脑室植入脑室端导管,相连的储液囊埋于头皮下,取第2代细胞注入囊内,浓度为3×107/0.3ml,移植量为5ml,每周1次,连用6周。疗效评估标准结果移植细胞1周后,患者肌张力逐渐下降,3周后肌张力明显降低,不使用任何药物仍保持比较满意的水平。2个月后患者四肢肌张力基本正常,眼球也由原来不能追踪注视变为可追踪注视,其他查体未变。植物状态疗效评分移植前2分,移植后2个月评分3分,Glasgow评分移植前为7分,移植后3个月评分8分,稍有好转。6月后患者的原始反射明显减弱。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每6个月随访1次,每次随访都行PET-CT检查,共随访21个月。患者四肢肌张力在未使用任何药物仍保持基本正常,睁眼昏迷,其他查体未变。植物状态疗效评分3分,Glasgow评分移植前7分。移植前头颅PET-CT与移植后PET-CT比较有明显改变,如图3所示,原来右颞叶放射性缺损去已经明显缩小,右颞叶葡萄糖代谢缺损区出现轻度葡萄糖代谢。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移植前脑电图为高度异常脑电图(局限性左侧前额、额、前、中颞导病理波及左侧前头部导慢波灶)。移植后脑电图提示,右额、颞导病理波减少。移植前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双正中神经N20波及双胫神经P40波均消失,移植后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病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诊疗经过】 经过1年的神经营养、间断应用安宫牛黄丸、高压氧、针灸、**等综合促醒治疗,仍处于植物生存状态,应用肌松剂之后四肢肌张力增高仍未缓解。PET-CT示:双侧颞叶、枕叶、右侧顶叶、颞叶多发脑软化灶葡萄糖代谢缺损。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移植前脑电图为高度异常脑电图(局限性左侧前额、额、前、中颞导病理波及左侧前头部导慢波灶)。移植前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双正中神经N20波及双胫神经P40波均消失。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